午后的宁静被一通紧急电话悄然打破,电话那头传来某村村书记略显焦虑的声音:“双方当事人的分歧较大,态度坚决,还需要司法所过来协助我们进行调解。”小坝司法所挂断电话即刻背起调解背包,按照司法所‘首调负责制’的原则,指派有能力的调解员从接手到解决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跟进,不遗余力。
“不可能,我绝对不可能让你在这边开一个侧门,往后我还得在这儿种菜呢!”抵达现场时,只见当事人王某和吴某正站在一片略显荒芜的土地上,情绪激动地争执不休。调解员见状,立即上前将两人分开,并引导他们冷静下来。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在村书记的帮助下,双方当事人逐渐还原了事件的原貌。
王某与吴某是邻居,王某因常年在外,现回到家乡将自己荒废的园子种植葡萄,计划修建园墙并在园墙西侧开设侧门,以便于日常通行与管理,但邻居吴某不同意,吴某表示,园墙以西的土地,虽然近年来荒废着,但早已明确划到自己名下。这些年,自然形成的小径虽方便了邻里间的通行,却仍有计划未来将在此处播种,王某在此开门,侵占了自己的土地,坚决不同意。
面对这一纠纷,调解员深知,唯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方能化解双方心结。“我深感双方多年邻里情谊之珍贵。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为了一时的争执,而伤了这份难得的和谐呢?”调解员耐心的劝说,旨在安抚双方情绪,为后续调解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争议土地的现状和权属情况,调解员提议进行实地勘查。他们绕行至葡萄园的东墙,发现了一条虽然曲折但宽敞的小路。这条小路不仅为王某驾驶电动三轮车进出葡萄园提供了便利,还成为了调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突破点。调解员意识到,如果能够通过这条小路解决王某的通行问题,那么双方的纷争或许就能迎刃而解。调解员把调解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就地而坐,从调解背包中取出《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资料,向王某详细解释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相关规定。王某缓缓说道:“其实,这原本只是个小误会,我这些年出门在外,对家乡土地的确权情况了解不多,可能因此产生了一些误解。”调解员在充分了解了双方的需求和顾虑后,调解员提出了一个既实际又贴心的解决方案,建议王某放弃在葡萄园西墙开设侧门的计划,转而利用东墙处的小径作为日常出入的通道。虽然这条小径相对绕远一些,但能够确保双方的权益都得到合理尊重和维护。同时,调解员还鼓励王某主动清理堆积在吴某田地中的建筑垃圾等杂物,以恢复土地的原貌并表达诚意。经过调解员的不懈努力,该土地纠纷终在群众家门口圆满化解。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下一步,青铜峡市司法局小坝司法所将继续推行“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回应群众的需求,努力让“背包司法所”背出温度,背出为民服务“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