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河大石桥的修建经过
以前五沟营属于老郾城管辖,西北角老淤泥河上的大石桥是郾城通往五沟营和上蔡的主要交通要道,相当于现在的省道,整天人来车往,非常热闹。据老年人说,以前大石桥两边还有很多生意。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交通位置的改变,这条道路逐渐废弃,成为周边村庄村民的田间道路。
据民国《郾城县记》记载:
该桥三孔嘉庆十五年柴鹤年妻刘氏捐资重修。
至于一个女子如何捐资重修,这里没有详细说。笔者今读《郾城县记》第二十五卷“列女篇”中说的比较详细,如下:
清朝嘉庆年间,居住在黄赵店镇(现在的五沟营)的柴鹤年,娶妻刘氏。镇西北五里多的淤泥河上的老桥,由于年岁已久,已经倒塌,严重影响了南北的交通,也影响了自己和整个五沟营的生意。鹤年和他的父亲柴茂计划捐资修建,还没有等到计划成功,父子二人先后逝世。刘氏看到这种情况,立志要完成公公和丈夫的心愿,由于她的孩子年龄尚小,刘氏就召集她丈夫的几个兄弟恒年、丰年、瑞年,再加上一家族的两个兄弟世绩、世芳,开始捐资修建。附近的村民听说以后,都为他们柴家的义举所感动,纷纷都来帮忙相助。终于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修成一座坚固的大石桥,前后共花去数千金,使郾城东南的交通又重新恢复。郾城知县张耒阳听说以后,也被柴家的善举感动,于是就刻石碑一通,立于桥头,对他们的功绩给与赞扬。碑上说,刘氏完成了公公和丈夫的心愿,确实是一种美德,应该加以表扬,流传后世,同时也完成了我们县府所不能完成的事情。
《郾城县记》中的原文图片
这就是大石桥修建的详细情况。据说这通石碑上世纪大跃进中拉走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刘氏能够进入县记的列女篇,完全是应该的,其不惜钱财,做一善举,时至今日也应当发扬光大,载入史册。
刘氏不知何村人也?何家女也?现在五沟营的柴氏后人不知有记载没有?
漯河桥梁专家刘志杰先生,退休以后专注于对古桥的探寻和研究,呼吁社会保护古桥,也是对古老文化的保护,并进一步研究其建筑艺术。在笔者的引荐下,刘老师曾两次到这里,对古石桥进行考察研究,不同角度拍摄了照片。
刘志杰老师在拍摄
现在这座古石桥,可能是地方有关领导出于对石桥的保护,竟然在桥面的石板上铺上了一层20公分多高的水泥面,旧貌换新颜,这样虽说有利于南北通行,但这座桥却弄成古不古、今不今了。
我曾给刘志杰老师说知此事,他也是满脸无奈地说:没办法,现在很多老桥真正保护的很少,要么作为危桥扒掉、要么不管、要么就是弄得面目全非。
漯河和召陵文化调研组在考察
漯河桥梁专家刘志杰老师在笔者书房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