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是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以下是关于观音菩萨的一些分享:
1、名号由来:
音译:观音菩萨的梵语为“अवलोकितेश्वर”,音译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或“阿婆卢吉低舍婆罗”等。在中国佛教史上,还有“光世音”“窥音”“现音声”等不同的汉译名称。
意译:其梵文原意为“察看这个世界的(声音)的主”,因为当众生遭遇苦难,一心称诵观音菩萨名号时,菩萨会“观”到这个声音并前往解救,所以意译为“观世音”。后来也简称“观音”,有一种说法是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但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观点进行了批驳。
2、身份地位:
胁侍菩萨: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并称为“西方三圣”;同时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并称四大菩萨;在娑婆世界中,与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的关系也较为紧密,释迦牟尼佛为主尊,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分别为其左、右胁侍。
3、形象演变:
古印度:在古印度佛教中,观音之状貌通常是赤裸上半身,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装饰自腰间下垂覆盖臀部与大腿,头戴冠冕,手戴钏镯。并且最初是以男性形象出现。
中国:观音形象初入中国时也为男性,但隋唐以前的观音像被塑作男身,唐时出现女性化观音形象,至宋元更进一步获得了巩固和发展,明清以后,男性形象的观音像甚为罕见,几近绝迹。
4、道场:
中国浙江普陀山:是汉传佛教朝拜观音的圣地。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之一,这里山海风光秀丽,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圣地。汉语的“普陀”或藏语的“布达拉”都是梵语观音道场“普陀洛迦”的译音,意思是观音圣地。
5、传说故事:
救苦救难:《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比如在民众遭遇海难、疾病、灾难等困境时,念诵观音菩萨名号往往能得到救助。
反穿衣服、倒穿鞋的故事:有一个男子去普陀山拜观音菩萨,想知道菩萨长什么样。老和尚告诉他,回家时看到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就是观音菩萨。男子回家急促敲门,母亲听到儿子回来,情急之下披反了棉袄,穿倒了鞋子来开门。男子由此感悟到母亲就是自己心中的菩萨。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的道理。
6、观音化身: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化身,每一种化身都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比如:
白衣观音:身披白衣,在中原地区遭受战乱时,以白衣宝相出现超度冤魂,展现其纯净的菩提之心,引导众生走向西方极乐世界。
杨柳观音:当中州地区遭受旱灾时,他以玉净瓶中的杨柳枝蘸甘露洒向四野,引发大雨缓解旱情,象征着他的慈悲与原谅,对有错者展现仁爱。
施药观音:常以右手主夹深思,左手放膝上为标志,象征其时刻关心世间的疾苦。相传在山东登州府瘟疫流行时,他化身卖药老翁,一个月内消除了瘟疫,展现了其救赎病患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