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鸣岐山”到“岐山坡”( 作者:王丽烨)

教育   2024-12-17 23:39   广西  

       博白校园网博白人的校园资讯


从“凤鸣岐山”到“岐山坡”

博白县博白镇第六初级中学  王丽烨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流传着一个个令人神往的传说,其中,“凤鸣岐山”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它不仅承载着周王朝的辉煌历史,更孕育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岐山坡。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村名背后的历史渊源,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追寻一段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周文王时期,有凤凰在岐山上栖息、飞舞鸣叫,被视为周族人兴起的吉兆,这一典故体现了凤凰作为吉祥鸟的象征意义。岐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是周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地形多样,有山、川、塬的分布,渭河、韦水河穿境而过。而广西博白县的岐山坡与岐山虽远隔千里,但两地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岐山姬姓周人部落源于黄帝的玄孙后稷(神农氏),后稷著名的裔孙有公刘、古公亶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部族从豳地迁至岐山下的周原地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使周部族日益兴旺。经过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的励精图治,周国力大增,武王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周灵王时,太子晋被贬为庶人,其子敬宗迁居山西太原,成为王姓的祖源地。

  

  博白金圭堂王氏是太原王氏族支,十一代世祖王鼎玉(字昆姿)是明末廪生,二房的老祖宗。明末时期,十二代世祖王作衡(字亮揆)是清庠生,他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带领家人出谷迁岐,从顿谷金圭堂迁至博白附城的旺岭头脚下。

  

  博白附城,是一个山川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南流江穿越博白,形成河谷和丘陵地貌。其间的旺岭头脚下,隐藏着一片未被世人发掘的秘境。当王作衡踏入这片土地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心旷神怡:群山环抱之中,一片开阔地带宛如天赐之福,溪水潺潺,土壤肥沃,正是理想的家园所在。王作衡为让子孙后代铭记家族血脉源头的所在地,他将此地命名为“岐山坡”;十三世祖一斋公为了让岐山坡人谨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在祠堂大门上方镌刻了“出谷入岐"四个大字;十四世祖澹斋公根据“凤鸣岐山”的典故,给儿子们取号,让他们不忘远祖们曾经繁衍生息过的那一方热土。所以老一辈人都知道岐山坡村名的意思,就是岐山族群居住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氏家族的成员们不断披荆斩棘,开垦荒地,将一片片荒芜之地变成了丰收的田野;他们筑屋建舍,用勤劳的双手搭建起一个个温馨的家。春种秋收,寒来暑往,王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岐山坡的家族成员们不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更在文化与教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重视教育,培养后代,使得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文风昌盛,成为一方楷模。在科举时代和民国期间,岐山坡因读书人多,读书风气浓厚,成了当时乡里坊间知名的三坡(大平坡、开叉坡、岐山坡)之一,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民国时期,岐山坡人还办起了新式小学,命名为“岐山小学”,体现了对岐山族群的认同感。

  

  岐山坡与岐山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纽带,它深深植根于历史的长河中,融合在文化的传承里,体现在王氏家族的认同感中。岐山坡王氏家族对岐山的认同,源于他们对自己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周文化的传承。王氏家族成员将岐山视为家族的根,他们以岐山为荣,以自己是岐山人的后裔而自豪。岐山坡王氏家族以“凤鸣岐山”典故为荣,将凤凰作为图腾和吉祥征兆,传承家族文化。在家族的祭祀、庆典等活动中,王氏家族总是强调与岐山的历史联系,这种认同感成为家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正如古人所言:“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岐山坡与岐山,如一棵参天大树与渊源流水,相互依存,共同铸就了一段传奇的历史。

  

  为什么岐山坡对于王氏后代来说,不仅是一方水土,更是一道精神之桥?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埋藏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还有对未来的希冀。岐山坡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先辈们的努力与奋斗,他们用智慧铸就的辉煌,成为后代不断追寻的目标。世代相传的周文化,犹如一条长河,涓涓流淌,滋养着每一个王氏人心灵的根基。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使他们在面对繁杂的社会时,依旧能够坚定脚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岐山坡王氏家族将继续传承周文化,弘扬家族精神,让“凤鸣岐山”的传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投稿邮箱:bobaixyw@163.com

博白校园网
博白教育新风向,五育并举齐飞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