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是有吃鱼的传统,不说古代的莼鲈之思,就说现代,每个地方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鱼类特色菜。
江苏的松鼠鳜鱼,湖南的剁椒鱼头,川渝的水煮鱼和烤鱼……而在这些菜里分别出镜的鳜鱼、鳙鱼、草鱼、江团等,更是充分论证了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除此之外,中国沿海地区还有一道名菜——清蒸鲈鱼。
2013年时,我在厦门游玩时吃的清蒸鲈鱼丨作者提供
我从小是在福州长大的,而福州人最爱吃的鱼,可能就是海鲈鱼了。
在我小时候,南方沿海最常吃的鲈鱼是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日本真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这两种生活于中国沿海地区的鲈鱼外观多变又彼此相似,还能互相杂交,因此在过往的很长时间里都被视作一个物种,直到近年来才被确认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A:日本真鲈的鱼苗,B:日本真鲈的成年个体;
C:中国花鲈的鱼苗,D:中国花鲈的成年个体。丨参考文献[21]
海鲈鱼鲜嫩可口刺还少,蒸熟之后没有一丝一毫的腥味,只有满满的鲜与香,除了贵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缺点。
从我小时候起,清蒸鲈鱼便是我的最爱,每次回福州都少不了这道菜。然而几个月前,重返福州后我惊讶地发现,无论是在上海、福州还是厦门的超市里,都能看到一种新的淡水鲈鱼——大口黑鲈的身影。这种鲈鱼价格更为便宜,已在隐隐约约间挤占了餐桌上原本属于中国花鲈的位置。
而我之所以惊讶,是因为——大口黑鲈是一种原产于美国的物种。
郑州超市水缸里的大口黑鲈丨山阴张侯
进击的大口黑鲈
大口黑鲈丨onWater
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英文名“Largemouth bass”,在中国俗称淡水鲈鱼、加州鲈等,是鲈形目(或日鲈目)太阳鱼科黑鲈属的一种肉食性的大中型淡水鲈鱼,体长可达75厘米,成年个体通常是所在水域的顶级捕食者。
大口黑鲈原产于北美,因为捕食时的攻击性强,咬钩后的手感好、拉力强,非常适用于路亚游钓,因而被许多国家作为优秀的“游钓鱼”(game fish)而引入。
而另一方面,大口黑鲈肉质细腻鲜美、无肌间刺、味道好,并且能淡水养殖、生长快、适应力强、易起捕、养殖周期短,因而被引入中国,作为优秀的淡水养殖食用鱼。
大口黑鲈在作为引入地的欧洲、非洲和亚洲的部分观察记录,红色点代表记录点丨iNaturalist
1970年代,大口黑鲈被从原产地引入中国台湾地区;1983年,广东省率先出手,从台湾引入大口黑鲈养殖,并于1985年成功实现了大口黑鲈的人工繁殖;随后其余省份陆续跟上,到了现在,除了海南、黑龙江和青海这三个省份没有养殖数据之外,中国大陆地区的其余28个省市都有大口黑鲈的养殖统计。
与此同时,大口黑鲈的养殖量一直稳中向上,一路从2012年时的24万吨攀升到了2022年的80万吨,超过全世界大口黑鲈养殖总量的99%——地球上几乎所有养殖的大口黑鲈都在中国。
中国2012-2022年的大口黑鲈养殖产量逐年统计,纵轴是产量,单位是“万吨”丨参考文献[12]
大口黑鲈养殖产量的时空分布,图 (a) 展示了2020年中国大陆大口黑鲈养殖产量的热力图,省份的颜色越深表示养殖产量越多;图 (b) 则描述了中国大陆大口黑鲈养殖主要省份养殖规模的变化趋势丨参考文献[18]
在无声无息中,大口黑鲈便挂着“淡水鲈鱼”的名头,挤占了海鲈鱼在中国餐桌上的位置。与此同时,大口黑鲈已在国内多地建立了稳定的自然种群,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钓到的大口黑鲈。
半年前我在上海做的一桌菜,左下角就是用超市买的大口黑鲈做的清蒸鲈鱼丨作者自摄
成都钓鱼人的渔获丨作者提供
餐桌上添了一道美味、钓鱼多了一种收获,这固然丰富了大家美食娱乐的选择。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大口黑鲈还有着凶残的一面。
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
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其它引入大口黑鲈的国家,成年的大口黑鲈通常都是所在水域的顶级捕食者。它们活跃、凶残,总是在水里主动追逐着猎物。鱼如其名,大口黑鲈的嘴巴非常大,对于所有能吞下的目标都是一口吞,甚至能够吞下自身体长一半长的猎物。
大口黑鲈血盆大嘴里的猎物丨FWC Fish and Wildlife Research Institute
巨型大口黑鲈与它的大嘴丨Florida Fish and Wildlife
只要是嘴巴能吞下的猎物,大口黑鲈便什么都吃。幼年大口黑鲈会以包括同类在内的各种小鱼、小虾、水生昆虫、水蚤、桡足类等为食,成年大口黑鲈的食谱还包括青蛙、小龙虾、蛇、蝾螈、小水鸟等等。
大口黑鲈能吃、生长速度快,在野外的最大体长能长到大约75厘米,最大体重更是能达到足足20斤!它们还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每公斤体重的雌性大口黑鲈繁殖时能够一次产下4000-14000颗粘性底栖卵。
大口黑鲈还是广温性鱼类,至少能在1-36℃的温度范围内生存,甚至在中国北方的辽宁丹东、新疆喀什、黑龙江佳木斯这般冬季十分寒冷的地方,都能成功养殖过冬。
图(a):大口黑鲈全球分布地图;图(b):大口黑鲈原产地(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部分地区);图(c):2010年时,大口黑鲈在中国的潜在产卵区(图中的所有红色标记和区域)丨参考文献[18]
生长速度快、捕食能力强、生存能力强、扩散能力强、繁殖能力高……即使是在原产地,大口黑鲈也是种竞争力极强的优势物种,而在引入新的生境后,大口黑鲈更是火力全开,将各种本土物种打得溃不成军。2000年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管理的入侵物种专家组(ISSG)颁布了一份《世界百大恶性入侵物种名录》,大口黑鲈赫然名列其中。
与此同时,大口黑鲈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还存在极为明显的自上而下的级联效应——在食物链中,大口黑鲈的数量增加后,会通过直接捕食和竞争等方式,减少中型捕食者的数量,进而导致食物链下层的小鱼、蜉蝣动植物、植物等的数量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改变整个淡水生态系统。在特定情况下,大口黑鲈甚至会清空整片水体里的鱼群,进而导致食物链上特定物种的灭绝。
大口黑鲈对水生群落具有广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丨参考文献[11]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大口黑鲈的入侵,可是直接导致了巨䴙䴘的灭绝。
为巨鸊鷉敲响挽钟
危地马拉阿蒂特兰湖特有的巨䴙䴘丨参考文献[14]
阿蒂特兰䴙䴘(Podilymbus gigas),又称巨鸊(pì)鷉(tī),是一种原本生活于危地马拉阿蒂特兰湖海拔1700米处的珍稀特有物种。它和国内常见的小䴙䴘同属䴙䴘科,都是以小型鱼类和甲壳类为食的游禽。
巨鸊鷉有两大特点,一是体型大,体长约45厘米,而小䴙䴘的体长还不到30厘米;另一个则是不会飞,这直接限制了它的分布范围。
1960年,在被引入阿蒂特兰湖后,大口黑鲈几乎清空了阿蒂特兰湖中的鱼群。阿蒂特兰湖中原本有着18种鱼,而在大口黑鲈到来后,短短几年时间内,阿蒂特兰湖中便只剩下了包括大口黑鲈在内的5种鱼,而这5种鱼里,有4种是有着与大口黑鲈斗智斗勇经验的外来鱼种,幸存的本土鱼则只剩下1种。
阿蒂特兰湖画有大口黑鲈的标牌丨Pete Robbins
中小型鱼和淡水螃蟹等几乎被大口黑鲈清空后,巨鸊鷉直接丧失了食物来源,而大口黑鲈对雏鸟的捕食更是让巨鸊鷉的处境雪上加霜。湖中引入大口黑鲈5年后,巨鸊鷉的数量骤降至只剩下80只。
巨鸊鷉数量的锐减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注意,而在保护行动展开后,巨鸊鷉的数量在1975年短暂回升到了232只的峰值,考虑到阿蒂特兰湖的生境最多只能支撑大约235只巨鸊鷉生存,这堪称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遗憾的是,奇迹没能延续太久。1976年,突发的大地震导致了阿蒂特兰湖湖底开裂、水位骤降,随后危地马拉的政治动荡则中断了保护行动。伴随着阿蒂特兰湖周边的地产开发和湖中大口黑鲈如附骨之疽般的持续侵扰,等到人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巨鸊鷉的处境已经无可挽救。1989年,人们看到了最后的两只巨鸊鷉;1994年,巨鸊鷉宣告灭绝。
在巨鸊鷉的灭绝悲剧中,大口黑鲈毫无疑问是主谋之一。
如今人类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巨鸊鷉的标本丨Museum of Nature and Humankind University of Padua
隐藏在水面下的淡水危机
中国没有巨鸊鷉,但是巨鸊鷉遭遇的厄运很可能已经在无声无息中降临在许多中国本土特有物种身上。只是这一过程被隐藏在水面之下,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2017年前,根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原本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共计443种鱼类,而在2017-2021年的大范围鱼类多样性采集中,整个长江水系仅采集到鱼类323种,有135种原本有分布的鱼类未能被采集到,占鱼类总数的30.5%。
在采集到的323种鱼类中,足足有30种外来物种,比起历史记录中的19种增多了11种,占采集到鱼类总种数的9.1%——其中便包括了大口黑鲈。
长江2017-2021鱼类物种采集数量的空间分布丨参考文献[2]
水库、水闸、堤防建设等原因导致了鱼类栖息生境的持续退化,水污染、湖泊围垦、航运发展、过度捕捞等因素则是一座座压在本土鱼类身上的大山,而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的持续冲击,更是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中国和北美的淡水生境物种结构存在显著不同,作为鲤形目多样性的发源地和热点地区,中国水系的本土鱼类通常以鲤形目,尤其是鲤科为主。而在有着独立演化史的北美,占主导地位的则是鲇形目的北美鲶科、鲤形目的亚口鱼科和鲈形目(日鲈目)的太阳鱼科——大口黑鲈便是太阳鱼科里的顶级捕食者。
鲤形目鱼类地理演化,东亚和南亚是鲤形目的发源地和热点地区丨参考文献[17]
大口黑鲈有着与中国本土鱼类彼此独立的演化史,中国的本土鱼类完全没有像美国本土鱼类那般作为猎物与大口黑鲈斗智斗勇的经验,在面对作为顶级捕食者的大口黑鲈骤然空降时,堪称遭到了降维打击。一方面,本土鱼种会被大口黑鲈直接捕食;另外一方面,大口黑鲈还会通过竞争,挤占国内生态位类似的本土鱼种(比如鳜鱼)的生存空间。2022年9月26日,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科普专家团队发布《不适宜开展增殖放流(放生)的水生生物物种》名录,大口黑鲈被收录其中。
专家团队已明确大口黑鲈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丨中国水产学会
尽管大口黑鲈目前尚未在中国被视作入侵物种,但是根据2023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口黑鲈有能力在中国从广东往北直到囊括整片长江流域在内的大片范围内建立种群,而反复的养殖逃逸会进一步增加大口黑鲈成为入侵物种的可能性与危害。
相关的案例并不遥远——2024年7月,因为持续的大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出现决口险情,导致大量养殖大口黑鲈逃逸。这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会使得本土鱼虾蟹遭遇大口黑鲈的大肆捕食,很可能对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024年7月,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大堤决堤现场。决堤给当地水生环境带来了潜在生态风险丨新华社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无论是在经济层面上还是在现实中,限制外来水产养殖都既没有可行性,也没有必要。水产养殖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养殖出来的水产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材,如果因为害怕导致物种入侵而阻碍水产养殖,同样无异于因噎废食。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刻意忽视本土水生鱼类糟糕的处境,并放任不管。
中国的淡水生态环境最终走向兴还是衰,最终还是会在无形间,或多或少地影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天地山川为棋盘,你我俱是局中人。
作 者 提 醒
请不要购买大口黑鲈放生!!!
养殖的外来鱼种去菜市场和超市永远都买得到,而灭绝的本土物种,灭绝后可就是真的没了!
参考文献
作者:犬君
主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运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科学大院(ID:kexuedayuan),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