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科考,不能上岸,漂在海上的疍家人为啥这么悲惨?| 循迹晓讲

文化   军事   2024-10-01 11:42   北京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设置星标步骤:1.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Follow us




说起来渔民,可能不少朋友对他们很陌生,一些文学作品还会把渔民这样子以船为家四海漂泊的生活增添几分浪漫色彩,但现实中渔民的生活和浪漫可一点都不沾边。且不说捕鱼的艰辛,所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单就是渔民这个身份,在古代也要被官府朝廷层层限制。


◇ 图为南澳岛生蚝养殖场,景色看着很美,但养殖户和渔民的艰辛自不足为外人道也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之前我讲过古代的贱籍制度(详见:贱籍这么贱,为啥韭菜们还要加入?| 循迹晓讲),那些贱籍被有意地剥夺了最基本的权利,而在中国古代南方相当一部分被称为“疍家”的渔民,千百年中一直都被划为这样的贱籍之内,甚至被禁止上岸定居,他们在贱民这个群体当中也是最悲惨的存在。


到了20世纪,这贱籍制度被废除了,可是疍家人也还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忍受着不公和歧视。那么,疍家起源于何处?他们有着怎样的悲惨历史?今天就来聊聊这些。


◇ 图为晚清时期珠江上的疍艇


“疍”这个字最早指的是什么,他们的祖先来自何方,学界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这个字是“蛋”的通假字,他们常年以舟为家,同风浪搏斗,如蛋壳浮于海上,故有“疍家”的称呼。


关于他们的来源,能查到的最早资料描述的是在巴蜀一带水边的渔民,还有人说是从秦朝开始就有人跑到江海之中躲避战乱,成了地地道道的渔民。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的动乱,这些渔民迁徙到湘江和珠江流域,并在此定居繁衍。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明确出现了把岭南渔民描述为“疍”的文字,比如柳宗元在《岭南节度飨军堂记》记述,“胡夷疍蛮,千人以上”。注意在这句话里,柳宗元是把疍家人当化外之民看的。


◇ 图为历朝主要流民(降军)入疍情况 表源于《月下疍归艇——海南疍家历史文化》一文


南宋时期周去非的著作《岭外代答》则是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所见的疍家人,“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疍也。冬夏身无一缕,真类獭然。疍之浮生,似若浩荡莫能驯者”。由于长期在水上漂泊,疍家人的脚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略有差别,被歧视称为“曲蹄”,士大夫则雅称之为“艇户”。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普通人眼中还是在文人士大夫眼中,生活在水上的疍家人不仅是化外之民,而且跟禽兽没什么区别,自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这疍家人虽然被归为贱籍,按理说不该征他们的税,但在一些地方征税的时候可管不了这么多。朝廷征税,讲究的是山泽渔获我全都要,那么疍家人也被课以重税。


◇ 图太湖边的一个鱼港,过去这里也是疍家居住生息之所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 图太湖渔港的渔获,跟农民缴纳粮食实物一样,这种腌制、晒干、新鲜的鱼获就是疍家人向朝廷缴纳的税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有人考证对疍家人的鱼课始于唐朝,南宋时期广东盐运使上奏朝廷,“疍户丁钱为州县迫促,亦请蠲之”。这话说的就是广州地方州县官吏违规征缴疍家人税的情况。而最晚到明初的洪武年间,生活在如今广州附近香山县的疍家人缴纳鱼盐赋税就见诸当地县志,“每岁计户稽船,征其鱼课,亦皆以民视之矣”,疍家人要交的税赋名目繁多,种类包括渔课税、鱼苗税、鸬鹚税、船税等,还有翎毛、鱼油、鱼鳔等附加税。为了防止疍家人逃税,朝廷在各处专设河伯,不管跑到天涯海角,朝廷总有办法把税给收过来。


◇ 图为《天工开物》插画描绘的疍民采珠法


疍家人承受如此沉重且数目繁多的赋税,他们非但没有任何权利,反而在朝廷人为制造的不平等中被划入贱籍,元代户口设置中疍民、属于最低等的杂户,其在官府中的主要作用是采集珍珠,名称为“乌疍户”。


到了明代,天下户口分为民户、军户和匠户三等,而疍民则与乐户、堕民、娼妓等同属贱民阶层,并且规定他们除了禁止接受教育和参加科举,不能与良民通婚之外,甚至还被禁止登上陆地。这么一来,疍民就真真切切地成了了大明王朝阴暗角落里的最底层,任何想要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念头都不可能有。

◇ 图浙江舟山的渔获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 图为浙江舟山的渔船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面对如此不公平的命运,疍家人也不是没有反抗,明嘉靖期间,柳州疍民“犷悍难治”,而且朝廷施行“珠池之禁”,严重影响到采集珍珠疍民的生计,北部湾一带的疍民起事,甚至和倭寇串通起来,官府被迫出动官兵围剿。到了崇祯年间,新安知县建议对疍民实行保甲制,惠州疍民设有“疍长”;东莞“沿海疍民分为上下十二社。编次里甲,如县之坊都”。疍民的反抗,到最后还是遭到了朝廷的铁拳。


◇ 图汕头南澳岛附近的海,山海相接,和中原交通闭塞,正是过去疍家人生活之地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当然凡事也不绝对,据考证明朝疍家也还是有一位大人物,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按理说这疍家人是绝对禁止考科举功名的,如果严格执行大明朝的禁令,袁崇焕这辈子都只能在江海当一个疍家渔民。但是当袁崇焕年轻之时,他的家人通过某些操作在广西藤县帮他洗白了户口,他才能以良家的身份考科举,并在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自此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传奇生涯。


图为东莞石碣镇袁崇焕雕像基座上的袁督师“口头禅”——— “掉哪妈!顶硬上!”


后来的袁崇焕虽然长期在北方边关作战,但骨子里疍家的文化和语言还是一直留着,传说中他激励将士的一句带脏话的语言就是疍家人的口头禅,干他妈硬顶上。后来这句话在北方边关流传开来,乃至大大的有名。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广东籍长官也在拿这句话激励部下,直到现在东莞的袁崇焕故里纪念公园当中,袁督师雕像底座上也还是有这句话刻着。


◇ 图如今广东潮汕地区的渔船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 图汕头南澳的一个小渔民市场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奴变(详见:明末江南奴变:翻身牛马把主弑,八旗野猪入关来?| 循迹晓讲),贱籍大规模反叛,不少士绅阶层阖家惨死,远在江海之中的疍家也深受其影响,南海疍民为摆脱“贱民”身份有采用不同方式做出抗争,而广东地区的疍民多选择以武力对抗,海南疍民则多选取诉讼形式,大清对于来自底层的暴动可能非常警惕,于是对疍民也就多采取怀柔政策。


雍正七年,朝廷下发《恩恤广东疍户》令,允许疍户上岸建屋居住,再三强调其地位身份与四民无异,话说的很漂亮,但广东地方靠近澳门,朝廷对疍户还是严防死守,乾隆年间澳门附近县再次强化了保甲令,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的惯性,疍户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岸上的人也对疍户有着很深的成见,朝廷虽然表了态,但地方上还是我行我素。


浙江钱塘江一代的“九姓渔民”就是一个典型,几百年来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并且和岸上的人有着看不见的隔阂,甚至语言都和周边不通,大清朝廷对疍户做出恩典之后,他们唯一的变化就是死后可以葬在陆地上了。


 图为晚清时期珠江上的疍艇

 图为1930年航拍的珠江上的疍家人


疍户真正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要等到大清灭亡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很有争议,但至少能让天赋人权的概念得到普及,随后随着疍户悲惨遭遇得到曝光,知识界,文化界和政界对疍民的历史和遭遇有着很大反响。


当时的广东省民政厅也曾颁布《严禁压迫疍民恶习》政令,指出应消除歧视,反对欺压,经过几十年的影响,社会上对疍家人的偏见也在一点点消除,而疍家人也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岸上盖房子居住了。


 图为疍家人出身的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

 图为疍家人出身的霍英东(1923年5月10日-2006年10月28日)


先是海上的疍家人,然后是内河的疍户,当最后一批疍家人能够上岸定居,已经是1990年代的事情了,距离现在并没有多遥远。到这个时候,疍家人终于完成了从制度到精神上和其他民众平等的权利。


 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疍家人聚居地——大澳渔村


回顾疍家人的历史,他们的悲惨遭遇就是因为朝廷刻意的打压而造成。在一个刻意强调三六九等尊卑有序的社会之中,总会有疍家人这样悲惨的牺牲品存在,要破除这样的悲剧,只有从思想和制度上践行人人平等的理念才是唯一出路,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过去的历史无非就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打破这两种时代,创造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种时代,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设置星标: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后,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猪鬃和桐油:打鬼子别信神剧,要信“猪队友”?| 循迹晓讲


官宦子弟上战场:为了军人荣誉?还是为了方便镀金?| 循迹晓讲


死在1939年,希特勒就是德国史书上的伟人?| 循迹晓讲


纳粹美学:为啥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的集会表演就让德国人魔怔了?| 循迹晓讲




◇ 图为晚年时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