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成都国庆旅游收入差距断崖:海269亿,南207,成都呢

财富   2024-10-12 02:00   福建  

前言

国庆假期的旅游市场总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对于像上海、南京、成都这样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多元景点的城市而言。

今年国庆,三座城市的旅游收入出现了显著差距,上海以269亿的成绩遥遥领先,南京以207亿位居其次,而成都则呈现出独特的表现。是什么造成了这三地之间的收入差距?游客们在意的又是什么?


一、上海的旅游繁荣与国际化优势

上海,这座不夜城,在今年国庆期间再次凭实力赢得了游客的青睐。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上海共接待了1862.25万人次,总收入达到了269.19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这些游客给上海贡献了约1.44亿元/天的消费。上海靠的可不光是“魔都”的光环,而是多年来积累的硬实力。

回顾历史,上海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积累旅游经验,虽然当时的游客主要是港澳同胞和国外友人,但这些经验却为上海后来成为旅游大城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上海不再满足于当“静静”,通过花车巡游、玫瑰婚典等活动,用旅游节带动商旅文体的融合,成功打响了旅游的“头号玩家”名声。

进入21世纪,更是直接上了国际化快车道:迪士尼乐园、海昌海洋公园、深坑酒店接连落地,这些项目可都是“吸金神器”。


而在今年的国庆假期,上海依然用这些“流量密码”吸引了大批游客。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些打卡地,每天都是人潮涌动,俨然成为了游客的必打卡景点。

特别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号称“魔都瞭望台”,给游客360度俯瞰城市的机会。谁能抵挡得住这份诱惑呢?更别提上海迪士尼乐园,这个全球知名的“梦幻城堡”也在假期里刷爆了朋友圈。


而上海的旅游成绩单之所以这么亮眼,可不单纯是景点多。作为时尚之都,上海的商业街区也是一大“带货王”。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这些地方,挤满了来“买买买”的游客。

高端购物中心、奢侈品牌店更是排队排到了马路边。对这些游客来说,来上海不只是“玩乐”,更是要把这座城市的时尚氛围和潮流带回家。


上海的旅游消费高,也和游客特性有关。上海吸引的游客群体中,很多都是追求高品质生活、愿意为独特体验买单的人。他们在这里享受高档酒店、吃大餐、逛名牌店,消费能力相当可观。正是这些“壕气冲天”的游客,让上海在国庆期间的旅游收入遥遥领先。

但是高收入的背后,也不是没有“槽点”。有游客吐槽说,上海的酒店价格国庆期间直接起飞,甚至一晚过千,钱包压力不小。还有人在拥挤的景点排队到怀疑人生。不过这些小“波折”,似乎并没有挡住人们对上海的热情。

上海的旅游火热背后,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消费吸引力作为支撑。那么与之相比,南京能否在国庆旅游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南京的文化底蕴与传统魅力

南京,今年国庆接待了1543.8万人次,收入达到了207.3亿元,虽然跟上海的“壕气”相比略逊一筹,但这座六朝古都有着自己的风格。

对于喜欢文化历史的人来说,南京无疑是个“宝藏城市”,这里有故事、有情怀,还有那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历史遗迹。国庆期间,大量游客涌向南京,也许不是为了买名牌包包,但却愿意在这里怀古思今。


南京的中山陵,可以说是国庆期间的“流量王”。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宏伟的建筑,还能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

每年国庆,不少家庭带着孩子前来,用亲身经历给孩子上一堂“爱国教育课”。于是中山陵广场上,随处可见举着小红旗的孩子和沉思的游客。再加上中山陵不收门票,性价比超高,难怪能吸引大批游客。


另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成了国庆期间的热门地标。这个地方,总能在假期里引发一阵“情感海啸”。大人们在这里缅怀历史,孩子们在这里了解过去的苦难,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的珍惜。

每年国庆期间,纪念馆门前总是排起长队,有的人手持国旗,有的人捧着白花,这种庄重的氛围,让游客们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分量。虽然南京整体的旅游收入不如上海亮眼,但这样的体验,上海的现代化景点显然无法提供。


不过南京也并不是只有“红色旅游”这一张牌。夫子庙是国庆期间的另一大亮点,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秦淮河,还能看到各类传统表演。戏曲、灯会、民俗展览,配上南京特色小吃,让夫子庙俨然成了游客们打卡“老南京”的必去之地。

游客们在这里吃着鸭血粉丝汤、看着秦淮河畔的夜景,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相比上海的摩登与奢华,南京则更像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小城,吸引着那些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


在文化消费的驱动下,南京的游客花得相对“理性”,主要集中在门票、餐饮、和文化体验上,整体花费也更接地气。所以说,南京虽然在旅游收入上没法和上海硬碰硬,但却为更多人提供了一个亲民的旅游选择。

南京用它的历史厚度和文化体验,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旅行。南京的文化牌打得有声有色,但和上海这种国际化大都市比起来,似乎在收入上依旧落后。那么成都这个以美食闻名的城市,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味觉冲击”?


三、成都的悠闲文化与美食诱惑

成都,作为“吃货天堂”的代表,国庆期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今年成都在国庆假期接待了2378.9万人次,游客数量直接碾压上海和南京。

而旅游收入只有226.5亿元,虽然比南京多了些,却依然没能追上上海。这种游客多、收入低的局面让人不禁发问:难道游客都只带了胃来成都吗?


游客们选择成都,很多人就是奔着“吃”来的。成都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火锅、串串香、麻辣烫的香气,这些“舌尖上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游客的味蕾。国庆期间,各大火锅店、串串香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一桌难求成了常态。

游客们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边吃边喊“这也太辣了吧”,却又停不下筷子。还有那招牌的麻辣兔头和钟水饺,绝对是吃货们的打卡必备。相比于在上海“剁手”的游客,成都的游客更喜欢“剁辣椒”。


除了美食,成都的旅游亮点还包括武侯祠、锦里这样的历史文化地标。武侯祠不仅有三国迷们心中的“朝圣地位”,还有丰富的三国文化展览。国庆期间,不少游客在这里重温诸葛亮的智慧与蜀汉的传奇故事。

与南京的红色历史不同,成都的三国文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英雄情结和智慧的启发。在锦里,游客们体验川剧变脸、购买手工艺品、品尝地道小吃,仿佛穿越到了古蜀国,感受浓浓的巴蜀风情。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则是亲子游和大自然爱好者的最爱。国庆期间,大熊猫基地几乎成为了“熊猫粉”的聚集地。游客们不顾人山人海,挤在围栏前只为看一眼萌萌的大熊猫,拍一张卖萌照片带回家。

可以说,大熊猫是成都在国际上的一张亮丽名片,哪怕游客的消费多集中在门票和纪念品上,也挡不住大家对这些“黑白团子”的喜爱。


尽管游客量大,但成都的旅游收入却没有显著提升。原因很简单,游客的消费重心更多在餐饮、住宿和文化体验上,相比于上海那些“下手不凡”的购物达人,成都的游客更像是悠闲的“文艺青年”。

他们喜欢在茶馆里品茶、在宽窄巷子里走走停停,追求的是一种慢生活。正因为如此,成都虽然人气满满,但在每位游客的平均消费上,却没有那么“豪气”。

但成都独有的这种悠闲与市井气息,恰恰是它吸引大量游客的法宝。与上海的时尚与南京的厚重相比,成都提供的是一种别样的旅游体验。


四、三地旅游收入差距的背后原因

上海、南京、成都的国庆旅游成绩单,看似是游客数量和收入的简单差距,但背后却有着旅游资源类型、游客消费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拉扯。游客们的选择偏好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旅游收入,这背后的“鄙视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是旅游资源类型的不同。上海的旅游资源偏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像东方明珠、迪士尼乐园这样的地标性景点,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存在,对外地游客尤其是国际游客有极强的吸引力。

这些游客在购物、娱乐上的消费能力强,对酒店、餐饮的标准也高,消费金额自然水涨船高。而相比之下,南京则主打历史文化,像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样的红色旅游景点,是家庭游客和教育团体的首选。游客们来到南京,更多是追寻历史记忆、感受文化氛围,在高档消费上显得比较“佛系”。


成都的资源则是“巴适得很”,以休闲和美食为主,大熊猫基地和锦里这样的地方,吸引的是热爱自然、享受慢节奏生活的游客,消费多集中在吃喝玩乐上,相对来说每位游客的花费就少一些。

然后是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全球知名度不言而喻。对国际游客来说,来到中国不去上海打卡就像去巴黎不看埃菲尔铁塔,怎么也说不过去。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它可以吸引到大量的高消费国际游客,这也是其在收入上遥遥领先的原因之一。


而南京和成都虽然在国内有着不小的名气,但在国际市场上显然比不上上海的“吸金力”。南京的历史底蕴和成都的美食文化,对国内游客来说是打卡好去处,但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就不如上海的摩登都市感。

最后是游客消费习惯的差异。上海的游客,愿意为高档酒店、高端购物买单。这种消费习惯让上海在旅游收入榜单上高歌猛进。而南京的游客,更多是带着学习和纪念的心态来消费的,他们可能会在历史文化景点前驻足良久,但不太会在商场里一掷千金。


至于成都,那更是一个“吃货集中营”,游客们在火锅店、大排档上花的钱也许不少,但整体消费结构相对分散,单人消费金额自然比不上上海。与其说游客在成都花钱,不如说他们是来体验那份“生活慢下来”的感觉。

这些差异,不只让三座城市在国庆期间的旅游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也反映出每座城市在旅游定位上的差别。上海凭借国际化和消费实力赢得高收入,南京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人流,而成都则用美食和悠闲生活收获了大批“吃货粉丝”。


结语

上海、南京、成都在国庆旅游收入上存在显著差距,这背后是城市定位、资源类型和游客需求的不同所致。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旅游市场也为各地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希望未来三地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在旅游领域发光发热。你对这三地的旅游表现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前言

国庆假期的旅游市场总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对于像上海、南京、成都这样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多元景点的城市而言。

今年国庆,三座城市的旅游收入出现了显著差距,上海以269亿的成绩遥遥领先,南京以207亿位居其次,而成都则呈现出独特的表现。是什么造成了这三地之间的收入差距?游客们在意的又是什么?


一、上海的旅游繁荣与国际化优势

上海,这座不夜城,在今年国庆期间再次凭实力赢得了游客的青睐。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上海共接待了1862.25万人次,总收入达到了269.19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这些游客给上海贡献了约1.44亿元/天的消费。上海靠的可不光是“魔都”的光环,而是多年来积累的硬实力。

回顾历史,上海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积累旅游经验,虽然当时的游客主要是港澳同胞和国外友人,但这些经验却为上海后来成为旅游大城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上海不再满足于当“静静”,通过花车巡游、玫瑰婚典等活动,用旅游节带动商旅文体的融合,成功打响了旅游的“头号玩家”名声。

进入21世纪,更是直接上了国际化快车道:迪士尼乐园、海昌海洋公园、深坑酒店接连落地,这些项目可都是“吸金神器”。


而在今年的国庆假期,上海依然用这些“流量密码”吸引了大批游客。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些打卡地,每天都是人潮涌动,俨然成为了游客的必打卡景点。

特别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号称“魔都瞭望台”,给游客360度俯瞰城市的机会。谁能抵挡得住这份诱惑呢?更别提上海迪士尼乐园,这个全球知名的“梦幻城堡”也在假期里刷爆了朋友圈。


而上海的旅游成绩单之所以这么亮眼,可不单纯是景点多。作为时尚之都,上海的商业街区也是一大“带货王”。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这些地方,挤满了来“买买买”的游客。

高端购物中心、奢侈品牌店更是排队排到了马路边。对这些游客来说,来上海不只是“玩乐”,更是要把这座城市的时尚氛围和潮流带回家。


上海的旅游消费高,也和游客特性有关。上海吸引的游客群体中,很多都是追求高品质生活、愿意为独特体验买单的人。他们在这里享受高档酒店、吃大餐、逛名牌店,消费能力相当可观。正是这些“壕气冲天”的游客,让上海在国庆期间的旅游收入遥遥领先。

但是高收入的背后,也不是没有“槽点”。有游客吐槽说,上海的酒店价格国庆期间直接起飞,甚至一晚过千,钱包压力不小。还有人在拥挤的景点排队到怀疑人生。不过这些小“波折”,似乎并没有挡住人们对上海的热情。

上海的旅游火热背后,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消费吸引力作为支撑。那么与之相比,南京能否在国庆旅游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南京的文化底蕴与传统魅力

南京,今年国庆接待了1543.8万人次,收入达到了207.3亿元,虽然跟上海的“壕气”相比略逊一筹,但这座六朝古都有着自己的风格。

对于喜欢文化历史的人来说,南京无疑是个“宝藏城市”,这里有故事、有情怀,还有那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历史遗迹。国庆期间,大量游客涌向南京,也许不是为了买名牌包包,但却愿意在这里怀古思今。


南京的中山陵,可以说是国庆期间的“流量王”。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宏伟的建筑,还能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

每年国庆,不少家庭带着孩子前来,用亲身经历给孩子上一堂“爱国教育课”。于是中山陵广场上,随处可见举着小红旗的孩子和沉思的游客。再加上中山陵不收门票,性价比超高,难怪能吸引大批游客。


另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成了国庆期间的热门地标。这个地方,总能在假期里引发一阵“情感海啸”。大人们在这里缅怀历史,孩子们在这里了解过去的苦难,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的珍惜。

每年国庆期间,纪念馆门前总是排起长队,有的人手持国旗,有的人捧着白花,这种庄重的氛围,让游客们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分量。虽然南京整体的旅游收入不如上海亮眼,但这样的体验,上海的现代化景点显然无法提供。


不过南京也并不是只有“红色旅游”这一张牌。夫子庙是国庆期间的另一大亮点,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秦淮河,还能看到各类传统表演。戏曲、灯会、民俗展览,配上南京特色小吃,让夫子庙俨然成了游客们打卡“老南京”的必去之地。

游客们在这里吃着鸭血粉丝汤、看着秦淮河畔的夜景,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相比上海的摩登与奢华,南京则更像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小城,吸引着那些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


在文化消费的驱动下,南京的游客花得相对“理性”,主要集中在门票、餐饮、和文化体验上,整体花费也更接地气。所以说,南京虽然在旅游收入上没法和上海硬碰硬,但却为更多人提供了一个亲民的旅游选择。

南京用它的历史厚度和文化体验,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旅行。南京的文化牌打得有声有色,但和上海这种国际化大都市比起来,似乎在收入上依旧落后。那么成都这个以美食闻名的城市,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味觉冲击”?


三、成都的悠闲文化与美食诱惑

成都,作为“吃货天堂”的代表,国庆期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今年成都在国庆假期接待了2378.9万人次,游客数量直接碾压上海和南京。

而旅游收入只有226.5亿元,虽然比南京多了些,却依然没能追上上海。这种游客多、收入低的局面让人不禁发问:难道游客都只带了胃来成都吗?


游客们选择成都,很多人就是奔着“吃”来的。成都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火锅、串串香、麻辣烫的香气,这些“舌尖上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游客的味蕾。国庆期间,各大火锅店、串串香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一桌难求成了常态。

游客们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边吃边喊“这也太辣了吧”,却又停不下筷子。还有那招牌的麻辣兔头和钟水饺,绝对是吃货们的打卡必备。相比于在上海“剁手”的游客,成都的游客更喜欢“剁辣椒”。


除了美食,成都的旅游亮点还包括武侯祠、锦里这样的历史文化地标。武侯祠不仅有三国迷们心中的“朝圣地位”,还有丰富的三国文化展览。国庆期间,不少游客在这里重温诸葛亮的智慧与蜀汉的传奇故事。

与南京的红色历史不同,成都的三国文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英雄情结和智慧的启发。在锦里,游客们体验川剧变脸、购买手工艺品、品尝地道小吃,仿佛穿越到了古蜀国,感受浓浓的巴蜀风情。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则是亲子游和大自然爱好者的最爱。国庆期间,大熊猫基地几乎成为了“熊猫粉”的聚集地。游客们不顾人山人海,挤在围栏前只为看一眼萌萌的大熊猫,拍一张卖萌照片带回家。

可以说,大熊猫是成都在国际上的一张亮丽名片,哪怕游客的消费多集中在门票和纪念品上,也挡不住大家对这些“黑白团子”的喜爱。


尽管游客量大,但成都的旅游收入却没有显著提升。原因很简单,游客的消费重心更多在餐饮、住宿和文化体验上,相比于上海那些“下手不凡”的购物达人,成都的游客更像是悠闲的“文艺青年”。

他们喜欢在茶馆里品茶、在宽窄巷子里走走停停,追求的是一种慢生活。正因为如此,成都虽然人气满满,但在每位游客的平均消费上,却没有那么“豪气”。

但成都独有的这种悠闲与市井气息,恰恰是它吸引大量游客的法宝。与上海的时尚与南京的厚重相比,成都提供的是一种别样的旅游体验。


四、三地旅游收入差距的背后原因

上海、南京、成都的国庆旅游成绩单,看似是游客数量和收入的简单差距,但背后却有着旅游资源类型、游客消费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拉扯。游客们的选择偏好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旅游收入,这背后的“鄙视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是旅游资源类型的不同。上海的旅游资源偏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像东方明珠、迪士尼乐园这样的地标性景点,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存在,对外地游客尤其是国际游客有极强的吸引力。

这些游客在购物、娱乐上的消费能力强,对酒店、餐饮的标准也高,消费金额自然水涨船高。而相比之下,南京则主打历史文化,像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样的红色旅游景点,是家庭游客和教育团体的首选。游客们来到南京,更多是追寻历史记忆、感受文化氛围,在高档消费上显得比较“佛系”。


成都的资源则是“巴适得很”,以休闲和美食为主,大熊猫基地和锦里这样的地方,吸引的是热爱自然、享受慢节奏生活的游客,消费多集中在吃喝玩乐上,相对来说每位游客的花费就少一些。

然后是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全球知名度不言而喻。对国际游客来说,来到中国不去上海打卡就像去巴黎不看埃菲尔铁塔,怎么也说不过去。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它可以吸引到大量的高消费国际游客,这也是其在收入上遥遥领先的原因之一。


而南京和成都虽然在国内有着不小的名气,但在国际市场上显然比不上上海的“吸金力”。南京的历史底蕴和成都的美食文化,对国内游客来说是打卡好去处,但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就不如上海的摩登都市感。

最后是游客消费习惯的差异。上海的游客,愿意为高档酒店、高端购物买单。这种消费习惯让上海在旅游收入榜单上高歌猛进。而南京的游客,更多是带着学习和纪念的心态来消费的,他们可能会在历史文化景点前驻足良久,但不太会在商场里一掷千金。


至于成都,那更是一个“吃货集中营”,游客们在火锅店、大排档上花的钱也许不少,但整体消费结构相对分散,单人消费金额自然比不上上海。与其说游客在成都花钱,不如说他们是来体验那份“生活慢下来”的感觉。

这些差异,不只让三座城市在国庆期间的旅游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也反映出每座城市在旅游定位上的差别。上海凭借国际化和消费实力赢得高收入,南京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人流,而成都则用美食和悠闲生活收获了大批“吃货粉丝”。


结语

上海、南京、成都在国庆旅游收入上存在显著差距,这背后是城市定位、资源类型和游客需求的不同所致。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旅游市场也为各地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希望未来三地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在旅游领域发光发热。你对这三地的旅游表现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经济论谈
当下最新的经济资讯。带你走出当前的动荡行情。关注我,不迷路,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