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民骆建明在朋友圈分享了
在竺山湖拍摄到
候鸟斑头秋沙鸭和青头潜鸭的照片
该消息引来一波关注
许多拍摄达人询问拍摄地点
想去捕捉这一美丽瞬间
骆建明是位“拍鸟达人”,拍鸟已有十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在太湖边看到斑头秋沙鸭和青头潜鸭这两种鸟类。宜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珍稀鸟类,还让更多的“稀客”变“常客”,尽显太湖之美。
这种鸟类主要以黑白色调为主,雄鸟的眼睛周围环绕着一圈黑色,看起来像熊猫的眼睛,因此得名。斑头秋沙鸭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栖息在湖泊、河流和池塘等水域,因此也被称作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鸟类,被誉为“鸟中大熊猫”,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2021年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已被列为“极危”物种。
“通过多年的生态涵养,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的实施为太湖增加了容量,也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环太湖生态走廊。”
竺山湖地处太湖西北角,湖区面积占太湖总面积的2.9%,是承接上游湖西洪水的主要湖区,太滆运河、漕桥河、殷村港、烧香港等河流从这里汇入太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太湖沿岸开始围垦建圩、围网养殖,于是便形成了占地6286亩的竺山圩。圩区占用了太湖水面和调蓄库容,圩区内的养殖生产等也对太湖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竺山湖一度成为太湖水环境较差的湖区。2020年10月,总投资近12亿元的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正式开工,退圩还湖面积3174亩,占竺山圩总面积的50.5%。
“进场施工时,这里是连片的鱼塘、藕塘等,环境比较差,通过湖面水域的增加、生态环境的修复,渐渐有了湿地公园的雏形。”
通过3年多退圩还湖工程的实施,如今,这里已是大变样。眼下,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已完成近2780亩,堤防建设3.53公里,护坡整治2.67公里。退圩还湖区内135万平方米池塘进行了底泥清淤、塘埂清退。清淤结束后,水位上涨近2米,恢复的大面积水域尽显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位于太湖西岸之滨,全域处于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如何一以贯之走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一直是周铁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壮士断腕“减化”,2007年以来,周铁镇累计关停151家化工企业。近三年来,落地周铁的宜兴市级以上治太项目7个,总投资超14亿元,创历史新高。围绕生活、工业、农业、河道“四源”共治,该镇全力推动太湖周铁水域、区域水环境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入湖一级支浜水质优Ⅲ比例达90%以上。今年,周铁镇将加快实施新孟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项目、浯溪荡高标准农田退水生态化整治、千亩连片蔬菜农田退水试点工程等,不断夯实生态基底,提升发展“含绿量”。
来源:看宜兴 无锡观察客户端 骆建明
制作:君庆
责任编辑:秦洁 李震
值班编委:贾俊康
点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