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玉林特色小吃白糤穿上“花衣” 更添喜庆年味

民生   2025-01-09 23:43   广西  





过了腊八就是年,趁着晴好的冬日,玉林各地特色小吃也在紧锣密鼓制作中,白糤便是其中一种。据史料记载,玉林白糤的制作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是当地过年时供奉先人、招呼宾客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其形态如圆盘,上面印有“福、禄、寿、喜”等吉祥喜庆字样,既美味又富有美好的寓意,白色的白糤随处可见,但彩色的白糤你见过吗?玉州区大塘镇大双村村民王绍美别出心裁,给白糤穿上“花衣”,不仅为传统美食增添了喜庆色彩,也为家庭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民族技艺加持地方特色,闯出增收新路子
王绍美是布依族人,三十多年前从贵州省安龙县远嫁玉林,在王绍美的娘家,每逢三月三、六月六都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看到玉林的白糤,她突发奇想,能不能将少数民族美食制作工艺与玉林本土的白糤制作技艺相融合呢?于是她将从娘家带回来的密蒙花、紫蓝草熬制出彩色的汁液,用以浸泡糯米,给糯米上色,再用上色的糯米制作白糤,彩色糯米饭制作而成的白糤不仅色泽上更好看,味道上也更清香了,每年过年都引来亲戚朋友上门抢购。
“通过植物染色的糯米饭做出来的白糤好吃不上火,大家吃过我做的白糤都赞不绝口。”王绍美自豪地说道,原本只是做来自家食用,但亲戚朋友品尝过之后纷纷开始跟王绍美订购这特色白糤,王绍美便越做越多,以每张白糤12-15元的价格出售给前来订购的人,每年800-1000斤的糯米制作而成的白糤均销售一空,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匠心制作,小小米饼来之不易
白糤的制作需要经过筛选糯米、淘洗、浸泡、上色、蒸煮、定型、晾晒糤胚、过糖、下锅油炸等多道纯手工工序,为了制作这传统美味,王绍美前一天晚上就将上好的糯米淘洗干净后再浸泡,凌晨三点钟就要起来染色、蒸煮糯米饭。先将密蒙花、紫蓝草舂捣出汁,上锅熬制出彩色的汁液,再把泡发的糯米放入汁液浸泡十分钟左右,就得到了明亮的黄色、紫色糯米了。

给糯米上色

王绍美将上好色的糯米均匀地放入蒸屉中,盖上盖子大火蒸煮30分钟,腾腾升起的蒸汽带着草本的芳香迅速蔓延开来,用来制作白糤的糯米饭刚熟最佳,当整个屋子都充满着糯米饭香味时,就可以揭盖出锅了。待糯米饭稍稍晾凉,王绍美就拿来了制作白糤的模具,先在模具中刷上一点米浆水防粘,再将糯米饭放入模具中摊平、压实,倒扣在簸箕中,一个个印有“福”字的白糤坯子就做成了。
“今年冬天的天气很好,做出来的白糤非常漂亮。”美味不仅需要匠人的巧手,还需要大自然的辅助加工,连续晴好的天气最适合晾晒白糤坯子,刚做出来的白糤坯子需要经过两天的晾晒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经过阳光的洗礼,白糤坯子已经变硬成型且不容易破损,王绍美往锅里的热水中倒入一盆冰糖,慢慢搅拌至融化,再将白糤坯子放入锅中均匀裹上糖水,这一步叫上糖。上过糖的白糤坯子被一排排铺开晾晒,直到晒干为止。
完全晒干的白糤坯子就可以下油锅炸了,王绍美往锅中倒入大豆油,待油温合适后便放入白糤坯子,这期间要用筷子和漏勺相互配合,不停旋转、翻面,直至白糤胚炸发、微微发黄就可以出锅了,这样制作出来的白糤,甘香酥脆,口感极佳,稍压即碎裂成数块,再泡上一盏清茶,约上三五好友,一边闲聊一边品尝美味,再惬意不过了。

乡村在振兴,日子越过越有信心
“现在我们村路越修越好了,生活也越来越便利了,我的白糤也越销越远了,我很满足,有能力的话我想做多一些,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吃到这么美味的白糤。”年轻时为了照顾老人孩子,王绍美没办法像村里其他人那样外出务工赚钱,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学做白糤,一个创新举措让她增加了收入来源,以前基本上是本村村民前来购买,随着口碑越来越好,许多城区甚至外地人也慕名前来订购,王绍美也开始了网络销售,通过邮寄快递的方式把家乡特色送到更多人的身边。

对于未来的生活,王绍美感觉到充满希望,乡村在振兴,日子越过越有信心!




图文:刘丹萍 覃小原

编辑:覃云碧

校对:李   荣

审核:罗仲平

出品:玉州区融媒体中心

扫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资讯

玉州城事
发布玉州区新闻时讯、政务服务、实用信息等为主要内容,贴近生活,反映民生。投稿邮箱:yzwl2818772@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