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赵凯华先生讣告。全文如下:
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原物理学系主任赵凯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18日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赵凯华先生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系,1950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1954年被公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先攻读物理学史专业研究生,后师从弗拉索夫教授学习等离子体理论,1958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赵凯华先生热爱物理,擅长教学,理论功底深厚全面,讲求博采众长、因材施教。自20世纪50年代留校任教起,就开始留意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到90年代已逐渐形成自己独到而成功的物理教育理念。他与人合著的《电磁学》《光学》获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获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与人合著的《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及以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项目“新概念力学”获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7),《新概念物理教程》(5卷本)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8);主持完成的项目“《电磁学》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2008年,他被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授予物理教学杰出成就奖。2022年,获颁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赵凯华先生作为首倡者之一,带队开创我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之先河(1986—1988),并作为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主持了首次移师亚洲的第25届赛事(1994)。他先后三届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C14-ICPE)委员;鉴于其持续半个世纪以上对我国和国际物理教育的贡献,2016年被该委员会表彰并授予国际物理教育奖章。
赵凯华先生1979年3月至1983年11月任北京大学物理学系副系主任,1983年11月至1991年2月任物理学系主任。他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其下设的物理教学委员会和物理名词委员会主任,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创办《大学物理》并任主编,亦曾任《物理通报》《物理》的副主编。他主持审定《物理学名词》(1988、1996版),为我国物理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奠基性贡献。他与沈克琦先生合编的《北大物理百年》,为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史研究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赵凯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者和卓越的教育家。他从教七十四年来,以饱满的热情、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高洁的情操为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和骨干教师照亮物理世界,为北京大学基础学科的建设与进步及中国物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新中国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和开拓者!
赵凯华先生的逝世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是中国物理学界和物理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沉痛悼念赵凯华先生!
赵凯华先生千古!
为沉痛悼念赵凯华先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物理西楼大厅设立灵堂,自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至11月21日(星期四)接受吊唁,时间为9时至17时(11月21日吊唁截止时间为16时)。
赵凯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从北大前往八宝山的大巴车将于当天上午9时从燕东新园西门出发。
请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北大校内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点击链接https://www.wjx.cn/vm/OQ9QvgI.aspx,填写报名信息(如遇问题,请联系赵老师,电话:010-62757542)。
校内外各界欲致唁电、悼文,或送挽联、花圈,敬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电话:010-62757542、010-62751732、18610599504
传真:010-62751615
邮箱:zhao_dong_qing@pku.edu.cn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凯华先生治丧办公室
2024年11月19日
赵凯华,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物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凯华195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前往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攻读物理学史专业研究生;1958年获得莫斯科大学数理专业副博士学位后回国继续在北京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1983年至1990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1994年主持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2016年被授予国际物理教育奖章。
赵凯华 (1930.5.26—2024.11.18)
赵凯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在物理教学与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一生发表过无数科学研究和物理教育论文,主持出版教材40余部,引领推动我国物理科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先生所著《电磁学》《光学》等教材均有几十万册的发行量,是广大物理初学者的必读书籍;另外还著有《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新概念物理教程》《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等,这些书籍风行全国,为多所学校采用为教材或参考书;先生还主持制定了《物理学名词》,为提高我国高校物理基础教学水平、推动物理教学改革、培养物理学人才和物理名词规范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凯华先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8年在莫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78年起任教授。他于1983-1990年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1991-1999年间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在50多年的任教生涯中,赵凯华教授为成千上万的学生授课。他撰写过23本各类物理教材,这些书籍在中国大学的物理教育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并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被广泛借鉴和参考。特别是他大力推动了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他的书三次获得国家级奖励、两次获得教育部的奖励。
赵凯华教授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CPhO)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并长期担任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核心领导职务。同时,赵凯华教授也是推动中国加入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并于1994年成功主持在北京举办的第25届IPhO,这也是我国首次承办IPhO赛事。对于广大物理竞赛生以及对物理学有浓厚兴趣的高中尖子生而言,赵凯华教授组织编写的《新概念物理学教程》和《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籍。
赵凯华教授是将中国的物理教学引入国际交流的先驱者之一。他也为召开国际物理教育会议作出了很大努力,比如中-美-日国际物理教育会议等。并于2016年被授予国际物理教育奖章,用以表彰他持续半个世纪以上对中国和国际物理教育的贡献。
愿赵凯华教授一路走好!
来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校友会、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