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峥嵘书锦绣,山河浩瀚谱华章。
2024年2月6日,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挂牌开业,成为全国第五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首家挂牌开业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
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切实履行好对全区农合机构党的领导、行业服务、风险管控、股权管理等职责,紧紧围绕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农商答卷。
截至2024年末,全系统资产、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682亿元、11300亿元、8187亿元,经营利润215亿元,缴税37.5亿元,较改制前分别增长6.39%、5.77%、4.62%、17.49%和4.17%。履职评价提级进档,迈入全国农信系统前10。组建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入围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改革化险工作取得阶段性突出成果,央行和监管口径高风险农合机构实现动态“双清零”,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化险改制提供了广西案例。市县农合机构监管评级改进提升,半数以上跃入“优良区”。全系统15个集体、12名个人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持续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与坚定信心。
厚植沃土
谱写深耕八桂的“金融诗篇”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发挥好作为全区规模最大、网点数量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银行机构,探寻金融服务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优解”。以占全区约24%的存款余额,发放全区25%的小微企业贷款、33%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35%的涉农贷款、32%的民营经济贷款、49%的个体工商户贷款、61%的农户贷款、65%的普惠涉农贷款和99%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让金融活水精准润泽“三农”的广袤大地。
聚焦主业,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坚守定位,围绕广西“10+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累计发放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1059亿元,成为广西支持糖业发展力度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整村授信、户户有信”工程。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向全区54个脱贫县、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放各项贷款余额分别达3556.62亿元、3047.38亿元。落实“应贷尽贷”要求,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85.15亿元,目前余额159.09亿元,在全国农信系统排名第3位。
服务实体,为壮美广西建设注入金融活力。聚焦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自治区、市(县)各级重点项目贷款余额521亿元,覆盖西部陆海新通道、“双百双新”等项目(企业)802个。支持面向东盟的向海产业、特色产业贷款余额117.23亿元,助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2021年以来累放“桂惠贷”超18.5万户,贷款金额2541亿元,98.60%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8.5亿元,“桂惠贷”投放户数、金额、投向领域等18个方面居全区同业第一,惠及市场主体18.5万户。
助力开放,为东盟合作发展畅通金融动脉。深度融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支持自贸试验区、跨境园区企业339个(家),贷款余额110亿元。与6家东盟银行同业建立合作关系。落地全国首例政务平台名录登记业务、全区首笔“一平台三市场”模式下互市贸易跨境结算业务、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互联互通平台首笔边境小额贸易场景核验业务、广西地方性银行首笔新型边民互市贸易代理人付汇业务和海运互市贸易结算业务,开立边贸结算账户2.6万多个,服务边民473万人次,累计办理边民互市贸易结算307亿。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精准研发“企税贷”“边民贷”等支持沿边口岸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开展电信诈骗治理,为维护边疆地区金融安全贡献了农商力量。
砥砺扬帆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这一年,广西农商联合银行以实干为笔,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绘就了金融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新画卷。
深化普惠金融。构建全区最大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持续推进“整村授信、户户有信”工作,个人贷款余额3917亿元、户数212万户。向全区54个脱贫县、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放各项贷款余额分别达3556.62亿元、3047.38亿元。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08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86亿元。打造全国首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网格化授信服务,实现“应授尽授”“应贷尽贷”,累计向220万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主动授信超3500亿元,覆盖面达83%,用信金额超1100亿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绿色金融。在全区设立147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183亿元,高于广西同业平均水平。在业内率先开展了以“环境与气候变化对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影响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为绿色金融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创新科技金融。设立8家科技支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重点企业等1169户、贷款余额285亿元。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要求,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在自贸区、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区、科研院校等科技资源聚集地试点设立“数据科技银行”,助力写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大文章。
完善养老金融。持续加强与自治区民政厅、人社厅的协同合作,不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基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适老化服务,打造适老化网点,便民服务点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屯,老年客户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基础金融业务。大力推进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承担全区60%社保卡的发卡量,数量3187万张,发卡量和激活率均位居全区第一。因地制宜探索养老金融信贷产品,支持康养旅游项目、医疗设备采购、养老院建设等养老事业贷款余额79.28亿元。
升级数字金融。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实施“1+3+10+N”工程,以建设新一代数字化系统为抓手,促进业务、数据、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断优化线上金融服务矩阵,创立“桂数耘”金融数据标准共享平台,打造“桂盛市民云”场景金融生态圈,手机银行用户数1375万户,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授信突破571万户、授信金额超5587亿元,成为全区农村用户数最多、覆盖率最高的智能信贷平台。
锐意改革
打造形神兼备的现代金融企业
金融改革如浪潮奔涌,激荡着破茧成蝶的时代强音。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在守正与创新间走出形神兼备的嬗变之路,这既是对“深耕八桂,立足三农”初心的赓续,更是对现代金融企业治理精髓的有益探索。
以党建为舵,领航治理新章。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推进党的建设逐步融入公司治理,把党建要求作为专章写入章程,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制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落实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明确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使党组织作用发挥制度化、具体化,党委会研究决策的前置程序得到贯彻落实,党对农合机构的领导更为牢固。
以股权为基,做优管理经纬。根据化险改革方案“一张网”管理格局要求,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制定投资参股市县农合机构计划,迅速启动第一批次参股11家市县农合机构工作,同步实施董事、监事选派和履职考核工作,依法、合规、有效参与被投资机构公司治理,在已改制组建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中率先落地了首批“上参下”投资入股。扎实推进市县农合机构完善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强化金融服务,91家农合机构整体监管指标实现优化。根据“减量提质”工作要求,稳妥推进条件较为成熟的来宾市率先启动实施组建统一法人农商行工作。
以机制为楫,激活转型动能。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明确打造战略规划、数科支撑、资金融通、产品研发、风险防控、股权管理、培训咨询、行业审计、公共关系、品牌宣传十大平台的行业服务战略,着力提供小法人做不了、做不好、做起来不经济的服务,为市县农合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对标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制定“1+8+N”新机制111项,全面覆盖市场定位、履职能力、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激励约束、科技建设、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的现代金融企业运行机制,为推动农合机构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避免“穿新鞋、走旧路”。
结语
躬耕八桂,以实干铸就发展之犁;服务壮乡,凭创新淬炼转型之刃。正如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军在开业仪式上所言:“我们将举全行之力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共同富裕、服务重点战略,奋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美广西篇章贡献更大的农商力量”。这份承诺正在八桂大地上化为农村金融改革的生动实践,必将形成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将继续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和“三农”工作有关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自治区“两会”部署,传承“挎包精神”,深耕八桂、立足三农、振兴乡村、细作小微、衔接城乡、重龙特优、降险提质、改革增力,坚持本地化、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方向,致力打造“小而美、优而精”银行,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奋力建设主业突出、治理完善、区域一流、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贡献农商力量。
来源丨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送的所有非原创文章,都会注明原作者和来源,若有无法确认来源、涉及版权问题的,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分享 是一种美德 | 转载 是一种态度
欢迎订阅关注藤县农信社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