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兰(1955——),内蒙古古商都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包头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
馆藏大师作品
《天圆地方》80×80cm
刘静兰大师与南昌工学院校长陶也青教授合影
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是个贫穷的地方,1955年出生的刘静兰大师所居住的高勿素乡高家村更穷,但这里生活的人们和中国所有的老百姓一样,留存着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特别是过年,家家都要在纸糊的窗格间贴上红红的窗花。刘静兰大师回忆说:“那时候一把小剪刀,几张红纸,是我童年最大的乐趣。小时候没钱买红纸,我就跑到外面去捡被大风刮下来的对联拿回家,把上面的糨糊抠掉,然后剪成拉手人人、翻跟头人人、老鼠爬杆和人人骑马等图样,贴在墙上自娱自乐。
邻居郭婶婶是刘静兰大师的启蒙老师。郭婶婶是高家村一带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刘静兰8岁那年的春节,年二十四是贴窗花的日子,全村36户人家却只有4户贴了窗花,白花花的窗麻纸让人看得难受。原来郭婶婶生了病,照着郭婶婶的窗花样子,刘静兰拿起了剪子,生平第一次“剜”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花朵、动物。那一年的春节,刘静兰大胆地根据郭婶婶的窗花改编创作出了许多窗花和墙花,除了贴在自家的窗格上,她的作品也上了别人家的窗格上。
刘静兰大师说:“每一幅剪纸都有丰富内涵,并不是看起来漂亮那么简单,在不断创作和学习民间文艺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民间艺术要想发展好,必须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大师创作的所有作品中,她比较喜欢《十二生肖》,这幅剪纸是在1996年创作的,从构思到剪裁共用了3个多月,用了4种颜色,每幅生肖图都惟妙惟肖,由3个小图组成,可以看到和此生肖的相邻的两个生肖,中间配以寿、万、水波等剪纸纹样,融合连接,使每个生肖图和整幅剪纸浑然一体。
刘静兰大师收徒弟很注重剪纸的文化价值的传承。剪纸最传统、最典型的就是不断,拿起来是一片,放下来是一块,都是整的,它不能脱离这个剪纸的元素和剪纸语言,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反映一些现代语言。例如剪一只老虎,老虎里边有了小老虎了,透视性地把老虎肚子里边的东西也能剪出来。剪一朵花,什么石榴花、牡丹花,都在一个枝上头,所以说民间艺术是大胆的、不讲理的艺术,就是好看。
“枣核纹”“滴水纹”“月牙纹”“细毛毛”……在传习的过程中,刘静兰结合自己的剪纸作品,给徒弟们讲解构成剪纸的基本图案元素。“剪纸的细节部分离不开这些元素的搭配组合,这是剪纸的基本语言。”刘静兰告诉她的徒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