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昌吉市“泉昌情·刺桐国学书院”,昌吉市第二中学学生在有声朗读训练空间朗读古诗词。记者 何 龙摄
2023年11月28日,位于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援疆产业基地的新疆中瀚顶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在生产太阳能光伏支架。记者 何 龙摄
由福建厦门援建的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村貌。记者 何 龙摄
2024年7月12日,昌吉市亚心广场,市民在观看“汾水连天山”山西省援疆专场文艺演出。记者 何 龙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左晓雨)1999年,福建省首批援疆干部从闽水之畔奔赴茫茫戈壁,开启福建对口援疆之路,自此福建与昌吉结下了深厚情谊; 2010年,山西省首批援疆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于对口援疆工作中,为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从闽水之畔到天山脚下,从三晋大地奔赴庭州大地……一批批福建省、山西省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昌吉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一幢幢安居富民房替代了毡房,一条条平坦顺直的柏油路代替了泥路沙道,一座座企业工厂拔地而起让农牧民穿上工装拿工资……行走在昌吉州的城市、乡村,没有人能忽视这里正在发生的巨变。对口援疆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把远隔千山万水的福建省、山西省与昌吉州各族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昌吉州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汇聚起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 盛夏7月,走进玛纳斯县广东地乡繁育场村东方百合种植示范基地,成片的东方百合长势良好、花香四溢。 “我们种植的东方百合颜色鲜艳、花期长、品质好,附近花店的客商上门订购,周边游客也经常来打卡采摘,市场供不应求。”玛纳斯县健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荔阳说,“我们每亩地有1万株以上百合花,按照这个采收效益,一亩地可收入2万元以上。” 福建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积极争取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支持,帮助繁育场村引进了福建东方百合种球和培育技术。2023年9月,东方百合南球北种繁育技术的试验和推广项目成功申报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为打造援疆特色产业,助力当地群众增收提供了生动模板。 25年来,福建省先后选派9批共1591名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着力把“福建所能”融入“昌吉所需”。14年来,山西省先后选派5批818名援疆干部人才奔赴受援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7月13日,位于吉木萨尔县水溪沟矿区的煤层气开发项目进行了第三阶段装机投运。依托山西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2023年,山西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昌吉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煤层气产业勘探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昌吉州煤层气产业发展,这标志着山西煤层气开发技术首次落地新疆煤田,助推新疆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利用。 山西省围绕“就业与产业”这个重心,聚焦晋疆两地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同类互补的特点,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不断提高对口援疆综合效益,拓宽产业援疆项目类别、延长产业援疆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疆信友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燃煤机组项目、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BDO项目、阜康晋商工业园项目等纷纷建设投产,推动受援地产业创新升级;引入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收购兵团第六师大黄山煤矿,带动3000多名职工再就业。 对口援疆以来,福建省、山西省围绕昌吉州产业发展基础和需求,加大资金、科技、设备的投入,挖潜提质增效稳链,促进稳定就业,形成了产业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文化援疆等“组团式”援疆工作新格局。 从遍地开花的“福建元素”“山西力量”中,昌吉州各族干部群众感受到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闽晋人民的深情厚谊。 山水一程,民生百事。福建省、山西省对口援昌的巨幅画卷描绘的,全是各民族各领域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感人合集。 “现在家里有水有电,我也有了自己的卧室,生活方便多了。”家住昌吉市阿什里乡天鹅小镇的居民阿依达娜说,今年,是她们一家五口从山上搬到天鹅小镇定居的第三年。 2022年以前,阿依达娜一家一直在山里过着游牧的生活,如今住进了整洁漂亮的楼房,有宽敞明亮的客厅,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她和两个妹妹也终于有了卧室。 2017年10月,在中央、地方配套资金基础上,福建省援疆工作队协调各方资金9200万元,推进建设阿什里乡新一批牧民定居项目——天鹅小镇。7年来,经过第七、八、九批福建援疆干部接续奋斗、持续援建,牧民定居工程的品质不断提升。目前,天鹅小镇配套绿化、道路硬化和健身器材、路灯、垃圾箱的安装等工程全部完工,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5%,并配套建成1家卫生院、2所幼儿园、1所小学、1家加油站,天鹅小镇也成为全疆首个“牧民变居民”“毡房变楼房”的牧民定居示范工程。 福建省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动力源,共实施援疆项目239个,投入援疆资金达21.63亿元,为昌吉州决胜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支持。 7月18日,山西省教育援疆取得了新的成果: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与昌吉州第二中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忻州市第一中学将与昌吉州第二中学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研学活动,助力昌吉州第二中学打造新疆品牌示范高中。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援疆资金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在昌吉州阜康市、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和兵团第十二师222团等地,一批学校、医院、基层党组织阵地、安居保障房、农村饮水、城镇道路等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路径,“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累计实施项目36个,推动11个市、17个乡镇(村)、33个行业部门、12所学校、7家医院的干部群众与受援地群众开展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三交”活动。先后组织开展青少年“手拉手”、考察团、学习团、参观团、夏令营等各类交流活动845场次,“晋疆一家亲”的浓浓深情,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里援疆,民生为重。一直以来,福建省、山西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坚持援疆项目资金向民生、基层倾斜,增强受援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对口援疆精准发力,产生了接地气、强基础、暖人心的效果。 7月7日至13日,“丝路同源 山海交响”——大型情景歌舞《遇见泉州》赴昌援疆专场交流演出在昌吉举行,为昌吉各族群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7月11日晚,山西专场文艺演出在昌吉州艺术剧院剧场开演。唢呐独奏、戏曲绝活、歌舞表演等具有浓厚山西特色的文艺节目轮番上阵,现场座无虚席,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一项项正在实施的文化润疆工程,跨越千山万水,在援疆城市和受援地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从基础设施援建到精品剧目展演,从非遗展览展示到文化人才培训,从文化交流交融到文旅产业发展,福建省、山西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唱响文化润疆主旋律,源源不断的文化交流,不仅为昌吉州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更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强音。 山西省持续开展“晋疆一家亲”文化援疆系列活动,大力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演出团队将山西文艺精品送到各族群众的家门口、田间地头,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搭建起晋疆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2023年以来,他们深入基层演出了近200场次,受众高达3万余人次。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既“送”文化、也“种”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展“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昌吉州30余所中小学全覆盖援建“刺桐朗读亭”、建成“福建援疆·百姓书屋”、搭建“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丝路泉昌融媒体工作室”等交流平台……在深入实施文化润疆的过程中,闽昌两地的互动交融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鲜艳。 巍巍天山舒长卷,最是文化润人心。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福建省、山西省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人才接力,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奋力谱写民族团结、闽昌晋昌情深的动人篇章,汇聚起共建美丽昌吉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