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他因病去世,年仅37岁

民生   2024-11-15 07:45   黑龙江  
11月13日晚上9时29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闫罗彬在河北邢台老家去世,享年37岁。闫罗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型青年学者,工作非常努力,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受学生欢迎。今年确诊白血病之后,很多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对这些帮助也一直非常感谢。

“从小就吃了特别多的苦,

都是在为别人活着”

闫罗彬曾在8月初告诉记者,他在6月14日进骨髓移植仓,7月17日出舱。起初骨髓移植手术比较顺利,医生说他涅槃重生了。记者和他联系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也比较好。

但是,病魔还是没有放过他。闫罗彬的堂侄女告诉记者,他在9月份开始出现排异反应,一开始是肠排异,还能够控制,后来却发展到肝排异和肺感染,医生用药也控制不住。到了10月底,药物已经不起任何作用。11月初经历了两次抢救,家里人虽然一直没有放弃,医生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没有发生奇迹。

闫罗彬之前曾告诉记者,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2007年上大学的时候,除了大一从家里拿8000块钱上学,后来没向家里要过钱。从中学到大学,没穿过新衣服,有些衣服都是当家教时别人送的。在食堂吃个3块钱的担担面,都要很犹豫,平时都是吃一份8毛钱的豆腐炒青菜,加上4毛钱买2个馒头。”

本科毕业后,闫罗彬到中山大学深造,专业研究丹霞地貌。一直到读博士的时候,他的生活条件才好一点。博士毕业后,他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做了一段时间访学,然后加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他在工作后一直非常努力,也非常节俭,闫女士说:“他真的很节约。鞋冬天夏天就那一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评上副教授,工资高一点,也开始接项目,工作很拼,每天晚上都加班到12点。”

回忆起闫罗彬的一生,闫女士悲痛地表示:“他从小就吃了特别多的苦,压力一直很大。因为他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弟弟多年患有肾癌,今年7月份去世了,此前他也要为弟弟的医疗费想办法。他太懂事了,感觉他都是在为别人活着。所以就觉得他这一生特别的坎坷,很可怜。”

生前赞叹人性之善,

时刻把大家的帮助挂在嘴边

闫罗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型青年学者,先后参与考察过全国200余处丹霞地貌,此外,还在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工作一年,开始在这个学科开始取得成果。央视拍摄国家公园武夷山的纪录片,曾经请闫罗彬出镜讲解。

他在西南大学开过一门通识选修课“旅行的意义”,非常受学生欢迎,每次都要抢课。学生评价他上课幽默风趣,可以问任何问题,他都会很有耐心很专业地一一回复,下课后他还会请同学吃烧烤。有学生甚至说,“旅行的意义”是一门“最伟大”的通识课。

评上副教授后开始有了课题,闫罗彬的生活刚刚有了起色,没想到病魔来袭。他曾经告诉记者,他在2024年春节前开始出现白血病的病状,当时他放假回家过年,感觉比较乏力、头疼,吃饭的时候就会睡着,起初以为是家里取暖发生煤气中毒或者感冒。“一直拖到大年初二,感觉走路也走不动了,就去医院检查,一做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异常高,医生让我快点换一家医院查,我又跑到邢台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认为是白血病。当时很危险,血小板是个位数。”之后他经历了骨穿、基因检测、化疗,然后在6月份做移植。

闫罗彬很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起初学校曾提议进行帮助,“当时没同意,想尽量克服。”但移植所需费用巨大,后来开了网络筹款,学校方面以及中山大学和西南大学校友给了很大帮助,很多学生自发在社交网络上为他募捐。闫女士说:“我叔叔生病之后,好多人都在帮他,要不然也筹不到这么多钱做移植和抗排异。对这些好心人,我们非常感谢。”

闫罗彬在病重时曾表示,这一生不遗憾。“他说他不怕死,我觉得他的精神比较超然,他说主要就是放不下他爸妈,其他的都不怕。”闫女士说,闫罗彬生前一直“赞叹人性之善、时时刻刻将大家对他的帮助挂在嘴边。他曾经是那么坚定地说一定会好起来回报大家的恩情,最后他还是食言了。”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孙振晶

策划:肖睿祺

审核:李   莹
统筹:史国立
监制:段君凯

极光新闻 东北网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