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坛三大奇葩高人:一树梨花压海棠

文化   2024-10-14 16:36   山东  

古代文坛三大奇葩高人:一树梨花压海棠 


古代的老夫少妻依然大有人在。“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老夫少妻的浪漫生活,也许就是古代老年人婚姻最高的精神境界。

说起来,老夫少妻现象的关键,不在大男人身上,而在小女人身上。大男人从骨子里就是喜欢小女人的,并且总是来者不拒。而小女人就不是这样了。

古代嫁给老夫的小女人,几乎都是生活在穷人家女儿,尤其是嫁给有钱的知名文人,不仅可以生活无忧,而且还能浪漫和风光一把,留下千古佳话。

说到底,她们毕竟是为了生活。这应该可以为人们所理解,生活不下去,还谈什么老夫少夫?

但其实,古代的老夫少妻生活只是男人们的浪漫和风光,女人们的浪漫和风光只是女人们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今天,书画君为大家介绍的是“古代文坛三大奇葩高人”,正所谓:一树梨花压海棠。说的就是如此!

年八十有五,妻妾成群


张先,字子野,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私交甚密。

张先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


· 张先《十咏图》局部 ·

老年后的张先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却把同为官妓的龙靓忽略了。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于是作双调《望江南》回赠:“青楼宴,靓女荐瑶杯。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通判,与张先有忘年之交。当时张先高龄已八十有五,虽致仕归隐多年,但依然是妻妾成群。

苏轼曾赋诗戏曰:“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而张先并不在意,竟然又新娶一房小妾。苏轼又赋诗调侃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连娶五位妙龄女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在乾隆四年高中进士及第,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颇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清代文学才子袁枚,曾撰文记录了一段“枯杨恋”的趣话:某老翁年已八十岁,仍喜欢狎妓。有一次,他嫖了一个才十八岁的妓女,临别时,偶发感慨,赠那妓女一首小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自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恰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 袁枚《楷书七言联》纸本 楷书 转自艺兰斋网站 ·

其实,袁枚本人也是一个典型的“枯杨恋”者。

据说有一次,已是花甲之年的袁枚在船山上与一叫蕊仙的妓女相遇,他主动上前戏弄蕊仙道:“老夫吟诗题字,须要美人磨墨才佳。”蕊仙当然赶紧应承。在这个过程中,蕊仙的一颦一笑和袁枚的一顾一盼,互为呼应,可谓灵犀暗通,于是袁枚赏她一把碎银。

蕊仙离开后,在旁的朋友们戏谑袁枚白白浪费笔墨和碎银,连个手都没有牵成,有点得不偿失。袁枚却说:“今夜艳遇,乃真风流,千载难逢,非皮肉之淫可比也。”

然而,在这一方。袁枚的结发夫人王氏一直没有生育,他便纳了第一房侍妾陶姬,可惜只生下一女便病故了,此后一连又纳了三房妾,结果不是妾流产了,就是儿子一出生就夭折了,或者是妾根本就不孕。

直到六十二岁时,又纳了第五位才十九岁的叫钟姬的官妓,次年才生下一子,取名“袁迟”,袁枚为此写诗道:“六十生儿太觉迟,即将迟字唤吾儿。”

为了得到子嗣,袁枚连娶五位妙龄女子,其间还常常以“无子为名又买春”,为此曾受到上司的责问,但他并未收敛,总是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狡辩。

老树春深难著花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明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

顾炎武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失败后漫游大江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 顾炎武 行书 《王維诗》立轴 ·

顾炎武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著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

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山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花甲之年纳了一房只有十六岁的小妾。可谓是“老牛吃嫩草”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事:顾炎武与傅山都生在明末清初,经历过那个风云突变、江山更替的时代。共同的国仇家恨,让他们二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心相许,情相牵,情深意笃,结成莫逆。

颜真卿学书三境界,全面!

史上最美8大隶书碑帖,终于聚到一起了!

要想写好小楷,这些“经典”你不可错过!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别忘记分享给好友,并点亮下面的【赞】和【在看】哦!                                 


国画天下
宣传国画艺术,传承国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