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是一种美德,这一点我们从小就知道,也常常被教导,对人要和睦,处事要豁达。
可经历的多了,就会发现,人如果太过善良,其实是一场灾难。
有人就讲:
“世间万物,最难填是欲壑,最难测是人心,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善良以待。”
你的善良,必须要有点锋芒。
就像下面这3中忙,一定不要轻易帮,否则,只会伤害到自己。
超出自己能力的忙,别逞强去帮
季羡林说: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人生在世,能够做到量力而行,才是真正的智慧。
否则,费力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吃力帮超出自己能力的忙,除了会让自己压力倍增,还有可能事与愿违、搞砸一切。
就像小说《人间失格》里的主人公大庭叶藏。
他生性敏感、怯懦又软弱,“是个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的胆小鬼”,习惯去讨好他人,以此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与生命价值。
但时间越久,他就越痛苦,跌跌撞撞、四处碰壁,最后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生命。
老话讲:万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
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分寸,行善更当如此。
能帮的忙就尽力帮,帮不了就及时拒绝。
只有果断的拒绝、适度的热心,才能既不为难自己,亦不拖欠他人。
作家安妮宝贝说过一句话:
“人有时会被自己的善良所消耗,干脆的拒绝,干脆的冷漠,干脆的遗忘,都是不会有后悔的。”
学会拒绝,量力而行,才是一个成年人最该有的待人原则。
伤害到另一个人的忙,别莽撞去帮
有人说:泛滥成灾的善良,比赤裸裸的恶毒更可怕。
起初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海滩上,一只小海龟缓慢爬行。
这时,飞来一只海鸥,对小海龟大肆攻击。
旁边的人看不下去,出于善意,他们把海鸥赶走,把小海龟放回了大海。
可谁知,这只小海龟是出来望风的,其他小海龟得到错误的安全信号,倾巢而出,结果被大群海鸥大举围攻,几近灭亡。
原来,只做善良之人,却没有智慧,反而会行了恶人之事。
同样的道理,如果帮一个人的忙,会伤害到另外一个人,那么你的善意,其实就是在作恶。
所以,这样的忙,千万别莽撞去帮。
意气行事的背后,很可能会对无辜之人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作家桌子说过:
“不把无知当善良,知进退,明善恶,这样的善意,才会真正散发出温润的光芒。”
真正的善良,不是一时冲动下的心理满足,更不是不假思索的鲁莽冲动。
只有搭配理性与智慧,才会让善意恰合时宜,惠人惠己。
不被感激理解的忙,别委屈自己去帮
“升米恩,斗米仇。”
千百年来,这句话曾被无数实例反复论证。
多少人,明明是好心帮忙,却被当成了理所应当,甚至无力继续满足时,还会被人埋怨,落得个“不是好人”的下场。
这也告诉我们,善良给了不懂感恩的人,就是一种浪费!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外国一个成功的商人,无意间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乞讨者,出于好心,他便把乞讨者带回了家。
给他吃好、穿暖,还供他去学校上课。
起初,这个乞讨者还心怀感恩,可时间久了,心态就发生了变化。
他认为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就不再珍惜。
商人失望透顶,便控制他的开支,可他早已经形成了依赖,在愤怒之下,趁着商人喝醉时,杀了商人,抢走了商人所有的钱财。
不禁想起电影《教父》中的那句台词: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一个不理解你的善良,不懂感恩的人,即使你付出再多,他都以为你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说,没有底线的善良,最是愚蠢。
人心不足蛇吞象,若不懂为自己的善意加一些条件,那再大的真心,也只会被践踏和利用。
很喜欢一句话:
“善良和爱都是免费的,但不是廉价的。你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你的爱需要带些理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配拥有它们。”
人生在世,我们需要保持善良,但在善良的基础上,也要有一些棱角,有一些原则。
用眼识人,用心帮人,当善良给对了人,才能生出更多的善意。
点个【赞】+【在看】,愿世间的每一份善,最后都能遇到善。
更愿往后余生,你我风光霁月,被一直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