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终于报道了“先用后付”,简直就是流氓行径

文摘   2024-12-01 14:44  

央视报道了"先用后付"的争议。先用后付,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最早接触这个功能时,觉得挺新鲜。收到货,确认没问题再付款,这想法确实不错。可转念一想,这背后的变化值得琢磨琢磨。

记得去年"双11",不少平台都默认开启了先用后付。打开支付页面,系统直接帮你选好了这个支付方式。不少人一不留神,订单就这么产生了。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跟一位老教授聊天。他说买了件衣服,压根没注意支付方式。等收到账单提醒才发现,原来是先用后付。虽然最后顺利解决了,但这事让他很是烦心。



仔细想想,这种支付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贷款。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选择一种信贷服务,这合适吗?

支付宝数据显示,2023年使用先用后付的用户超过3亿。统计发现,90后、00后是主力人群。年轻人为什么青睐这种支付方式?

也许是因为收入不稳定,也许是冲动消费的需求。但不管怎样,把贷款作为默认支付方式,这操作确实值得商榷。

我查了查相关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诚信原则。这包括付款方式的选择权。



有意思的是,不少电商平台对这个功能的说明都很含糊。"更便捷的支付体验"、"灵活的付款方式",听着都挺好,可细究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前几天跟做金融的朋友聊这事。他说得很透彻:先用后付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产品,不应该悄无声息地成为默认选项。

确实,支付方式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应该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把贷款包装成便民服务,这种做法值得深思。



联想到近年来的"过度营销"现象。商家总是巧立名目,用各种方式诱导消费。先用后付成为默认选项,是不是也是一种变相营销?

有意思的是,不少平台在被质疑后,都表示会优化这个功能。可优化的方向值得关注:是真正尊重用户选择,还是换个方式继续推广?



说到底,先用后付这个功能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它不应该成为默认选项。这就像我们去餐厅,要不要点酒,得由客人自己决定。

现在监管部门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这是好事。期待能出台更细致的规范,让这个本该便民的功能回归本质。

我觉得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把选择权还给用户。默认使用余额或银行卡支付,需要先用后付的用户自己去选择就好。



昨天又试了下某平台的支付界面。发现先用后付已经不再是默认选项了。这个变化挺好,希望其他平台也能跟进。

回头看这事儿,觉得还是要提高些警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留个心眼,多看看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致谢致歉】各位作者,本公众号转载文章,只用于传递信息,无任何商业行为,所转文章均无原创标识,如有侵权,在这里首先向您表示歉意,你只要在公众号上留言,本号看到立删。养号不易,烦请高抬贵手不要投诉。致谢。】

雅爱家

公众号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雅爱家

视频号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品质生活365健康管理平台
每天更新,给你最新的你关心的资讯。业务:PPT、H5、电子书、电子相册等制作,商业计划书制作,产品项目宣传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