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着急,不自弃,不苟同

文摘   2024-11-26 06:01   广东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有首诗这样写:“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年岁渐渐长,生活慢慢熬,便是长出了智慧,熬出了人生。

而人至中年,最通透的活法,莫过于给内心做加法,对生活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着急,减去不该存的自弃,减去不需有的苟同,方是人生大智慧。


No.1

不着急

“果生则不适口,人生则不成器。”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急不来,就如陈酿的美酒,只有经过时光的淬炼,才会醇香甘甜。

心态稳,遇事才不至于茫然无措,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不骄不躁、从容应对。

汪曾祺在《慢煮生活》中,讲述了人间美景、市井凡人等日常生活之美,也让读者从文字中看到了他淡雅闲适的生活态度。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汪曾祺云淡风轻背后,更多的是经年坎坷,漂泊不定。

生于战争年代的他,少时因战乱经常要躲避炮弹的袭击,长大后生活所迫,住过牛棚。“牙齿被人打碎了,没关系,好在没有全部掉光,还能吃脆萝卜。”

无论生活如何对待他,他都没有丧失信心,而将挫折内化成生命的馈赠,更加积极地看待人生。

人到中年,历经求学攀爬,体会人情冷暖,背负家庭责任,也渴望意气风发。因而,更要明白,饭要一口口吃,路需一步步走,好事总是多磨。

不着急,慢慢来,找到自己的节奏,举止会优雅,生活会丰泽,人生也会开阔起来。

在凡尘的喧嚣里,你只管静下心来,向着你想去的方向坚定前行便好。因为生活,从不会辜负每一个向上生长的人。


No.2

不自弃
常言道:“人不自弃天难弃。”命运从不偏爱,也不曾言弃。放弃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能救赎自己的,始终只有自己。

苏轼的一生异常跌宕,四十载的宦海沉浮,竟有三十多年奔袭于流放之路。

若于常人,面对如此颠沛,怕是早就一蹶不振。但生性豁达的苏轼,却始终能不受困于起落,不束缚于境遇。

被贬黄州,他辟东坡,建雪堂,游赤壁,手把禾锄,于垦荒种地间,自得妙趣;被贬惠州,他挖草药,酿美酒,泡温泉,跟农夫并肩劳作,与隐士谈天说地;晚年被贬儋州,食无肉,居无室,民无识,他便动手造屋,研发美食,兴办学堂。

友人问他:“贬谪的日子可是苦不堪言?”苏轼笑着摇摇头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生活的巨浪接连袭来,你会不甘、委屈,可现实往往是你越执拗抵抗,越会被命运掣肘。唯有把自己活成一弯活水,不因起而流于逸乐,也不因落而万念俱灰。

接纳命运无常,看淡起落境遇。如此,才能柔软流淌,奔腾不息。

《警示通言》里写:“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命运从不曾放弃过任何人,只要你不放弃自己。

生命是个奇迹,每个人都是珍宝。唯有接纳自己,栽培自己,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No.3

不苟同
王阳明曾言:“不必苟求其同,亦不必故求其异,要在于是而已。”我是我自己的主人,苟求其同或是故求其异,怎么过活,全由己身。

清朝有两位书法家,一位书法家以模仿古人为乐,号称集众家之所长,会伟人之精华,一笔一划皆是他人的影子。另一位书法家则恰恰相反,他勤学苦练,要求自己的每一笔都要不同于古人,讲求自然随己心,唯有如此方才踏实。

一天,两人相遇,总是模仿古人的书法家便不屑地对另一位书法家说:“这位仁兄,请问你的字哪一笔有古人的风范呢?”

另一位书法家只是笑答:“那么请问,您的字哪一笔是自己的呢?”对方哑然失声。

周国平在《人生的三次觉醒》一文中写到:“自我是独一无二的,世上只有一个你;自我是不可重复的,你只有一个人生。”

我们的人生词典总是世俗的眼光、身份所注释,真正成为自己,已是极为不易。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换来的,只能是自我的迷失和他人的嘲笑。

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时,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不随波逐流,坚定走好自己的路。无悔一生,活出自我,是一个人一生最简单,也是最极致的追求。


常言道:“月过中秋清辉减,人到中年万事休。”这个年纪的我们,既有所得,亦有所失。

但人生从没有太晚的开始,经过岁月洗礼的卵石,方能愈加通透动人。

遇事要平心静气不着急,遇难需一往无前不自弃,遇人当坚守己心不苟同。

愿余生,你我皆能不慌不忙,不弃不馁,做最好的自己,享最美的人生。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涉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每曰彿音
【每日佛音】传法十方,广结善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