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双城镇,正是红富士苹果的成熟季。三连职工蔡成林种植的25亩苹果园今年预计产量100吨,每天20名工人帮他采摘苹果。“我的果园年收入有20万元。”蔡成林说。
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双城镇位于北纬40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被专家称为最宜种植苹果的地区之一。这里生产的苹果皮薄肉厚、味甜汁多,2014年获得“新疆兵团六团苹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六团双城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苹果,2005年,该团镇提出“北果南棉”战略,团部以北以林果业种植为主,团部以南以棉花、粮食种植为主。自此,苹果种植面积以年均5000亩的速度增加,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目前,该团镇苹果种植面积达4.1万亩,年产量约12万吨,年产值超8亿元,人均年收入12万元。2023年9月,该团镇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颁发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苹果)”称号。
蔡成林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种植苹果。由于早期还是按传统模式栽植果树,从果树定植到挂果丰产,约需8年时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每年的收入都很可观。”蔡成林说,“团里发展苹果产业,我们确实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双城镇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一团一品”工程,培育优质苹果品种、创建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在六连,500亩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引人瞩目。示范园采取“大苗建园、矮砧密植、格架栽培”的种植方式,缩短了投入周期,尤其是“水肥一体”滴灌技术的采用,相较以往节约了近70%的灌溉用水,有效提升了果品品质。
该示范园于2020年建设,现在挂果率已达70%,亩产近2吨,平均亩产值4万元。
近年来,双城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合作社+农户+种植基地”的运营模式,推动苹果产业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带动职工共同富裕。
2017年,双城镇域坤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2020年该合作社被兵团选入目录库,同年被兵团评为“兵团级农工合作社示范社”。该合作社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采摘、统一销售、统一价格”模式,并以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一师农科所和师市林果专班为技术依托,提高职工群众对苹果新品种、新种植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让苹果产业带动职工共同富裕。
合作社理事长朱桂祥介绍,合作社在一连打造了5000亩绿色生态基地,普及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等制度,实现品牌化、规范化管理,建设绿色无公害产品,提升附加值。2023年,一连5000亩绿色生态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农场”。
如何让苹果产业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靠山”?双城镇整合各类资源,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做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开辟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双城镇新疆天山果园果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苹果醋生产线正在试生产。“新上马的苹果醋生产线,年处理苹果5000吨,加上苹果片等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达到6000至8000万元。”新疆天山果园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桑昊说。
依托当地苹果资源,打造苹果全产业链,新疆天山果园果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引进了年产3000吨苹果脆片、苹果脯加工生产线。“这里的苹果产量高、品质好,生产出来的苹果脆片口感更好,市场销售不错。”桑昊说。
同时,双城镇以苹果产业为基础,苹果文化为主题元素,打造“苹果小镇”,积极开发“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科普教育类”等一体化城郊旅游产品,打造农文旅融合的苹果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家乐,逐步把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成为团镇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目前,双城镇已有农产品初加工合作社和加工企业20余家、网络电商销售平台5家、精美包装企业2家、苹果分选线1家、苹果脆片加工1家、苹果酒厂1家、仓储物流9家,库容量4.6万余吨。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苗
责编/陈洁琛 卿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