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四川盆地中心地区的人,我鲜有机会看到茫茫雪原,感受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也几乎没有领略过书中描述的刺骨寒风,更难以想象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12月5日,东北寨金矿勘探项目像往常一样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我随队前行。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也终于见到了在严寒中坚守一线的地质人。
#上矿山前的
准备工作
早上,天空还飘着雪花,东北寨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已经在认真清点上山的装备:安全帽、罗盘、地质锤、记录本,还有厚厚的棉服。一问才知道,他们今天上山任务还很多,水文长观、岩芯编录、安全检查、样品采集……我很好奇,这么寒冷的天气还要上山干这么多工作,他们笑着告诉我,日常工作而已。
扭过头,我又看见车队的司机也没有闲着,他们正在给越野车挂防滑链。原来,从项目驻地到施工营地多数路面已经结冰,虽然项目部已经用挖掘机对路面进行了修整,但仅仅一晚上就会继续冻上,不采取防滑措施车辆几乎无法通行。从司机那里得知,挂上防滑链也仅仅能到达施工营地,通往各机台的道路早在11月中旬就因大雪覆盖无法通行,技术人员都是从施工营地徒步一个多小时去开展工作。
#东北寨的
冬天是这样的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出发了。透过挡风玻璃,我看见狭窄的矿区道路和两旁的山坡都铺满了白雪,唯有道路中间留下两道黑色的车轮印子。
越野车在崎岖又颠簸的矿山道路上缓慢行驶,不时的打滑还伴随着左右摇晃、上下起伏。但同车的小伙子们早就对此习以为常,还饶有兴致地给我介绍起沿途的风光。冻住的小溪、挂满枝头的沙棘、精心复垦的钻机平台……对于他们来说,矿区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就像家人一样熟悉。
#东北寨的
地质工作
到达施工营地后,技术员们开始分组开展工作。其中,水文组的两个小伙子带上装备一头就扎进了营地后茂密的树林中。他们要沿着营地边的溪沟往上走两公里,去观测水文情况。这样的工作,他们每周都要做一次,从未间断。
我跟着编录和安全检查组一起去钻机平台。虽然道路很宽,但我发现技术员们行进的路线毫无规律,一会儿走这儿,一会儿又跳到另一边。他们告诉我,路上很多地方已经结冰了,要仔细观察,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一跤。
到达第一个钻机平台时,我大口喘着气。虽然路程不算太远,但寒冬季节、海拔3500米的高原着实让我有些吃力。我一边适应着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一边看他们检查钻机的工作情况。随着钻机的上下移动,轰隆隆的声音冲击着我的耳膜。我看见副队长、项目负责人杨鹏涛与项目组技术员们一边查看岩芯、班报表,一边大声跟施工人员交流,询问工作进度,了解施工难点。“晚上太冷了,凌晨三四点水就被冻住了。”一个小伙子告诉我。“那抽水管都冻住了怎么办?”我问道。“只有多铺几根水管,换着用,这样才能尽量不影响施工效率。”小伙笑道,“所以你看我们这个机台前面有5根水管。”
离开钻机平台后,我随队伍继续前行。一路上,小伙们很健谈,给我分享了很多在矿区有趣的故事,但谈的更多的是工作:哪一个机台的施工进度怎么样,哪一个钻孔快要进入含矿层,哪一个钻孔预计什么时候能终孔……虽然他们今年已经在东北寨矿区连续工作9个月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向我抱怨工作艰苦。
#攻坚克难的
东北寨地质人
面对枯燥繁杂的工作、恶劣的自然条件,他们没有气馁、没有沮丧,反而苦中作乐、迎难而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东北寨金矿勘探项目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副项目负责人胡康强告诉我,现在已经施工钻孔5万余米,还有几个深孔一直未达到设计孔深,预计要在12月底才能全面完成野外工作。就已有的数据来看,东北寨金矿的储量扩大了不少,资源量级别也提高了,所以大家的干劲很足。
他们的乐观开朗感染了我,我的步伐也变得轻盈起来,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了一个已经完工的钻机平台。小伙们介绍,这次是来查看钻机平台的生态恢复情况。只见10来平米的小平台上,覆盖了厚厚的白雪,几颗绿油油的柏树苗依然坚挺在侧。一个小伙说,“项目组很重视环保工作,作业期间,我们会定期检查沉淀池、泥浆池的使用情况,督促机台工作人员做好防渗漏,以及废水、危废品的处置等工作。完工后,我们就立即按照设计方案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完成一天的野外工作,回到项目部已经是下午5点过了,冬天的高原天色已经渐渐变暗了,小伙们匆匆吃完晚饭又继续投入到资料整理工作中。
#后记
截至发稿时,东北寨金矿勘探项目组依然坚持在野外开展地质工作,为最后几个收官钻孔努力着,为野外工作的全面完成做最后的冲刺。
这次前往东北寨金矿勘探项目组,让我感触颇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生活,无论是技术员,还是工勤人员,都没有怨言、没有沮丧,他们只有一腔为国找矿的热情、一颗为地质事业奉献终身的心和一身使不完的牛劲,他们继承并发扬着“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他们就是新时代地质人的缩影!我真心地为这群努力奋斗、锐意进取、乐观开朗的地质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