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挑战杯 | 北京大学第33届“挑战杯”宣讲活动总结

教育   2024-10-30 23:18   北京  

10月24日晚,法学院团委在凯原楼模拟法庭举办了第三十三届“挑战杯”赛事宣讲会。

本次宣讲会邀请到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梓弦老师,校团委学术科创部挑战杯宣讲团成员王浩南同学,以及两位在第三十二届“挑战杯”中获得校级奖项的优秀团队代表向同学们作分享,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会。























宣讲活动总结


01校团委学术科创部

介绍“挑战杯”系列赛事


会议伊始,校团委学术科创部挑战杯宣讲团成员王浩南同学向大家介绍了第三十三届“挑战杯”的基本情况。



他从“挑战杯”系列赛事的发展历史开始,简要回顾了“挑战杯”赛事自1983年至今的发展历程,之后,他还介绍了挑战杯在校内的发展历程和规模地位,并说明了参加“挑战杯”的诸多益处,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这一活动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调查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王浩南同学还简要说明了本届挑战杯的三个主要项目,包括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跨学科”竞赛、特别贡献奖竞赛,并说明了参赛成员要求以及作品限制,使大家了解参赛的相关规范要求,也提及了中期评审环节的取消依旧延续。最后,他介绍了法学院在上一届“挑战杯”中取得的优秀成果,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挑战杯”赛事的热情。


02 张梓弦老师

进行赛事指导


张梓弦老师从对挑战杯作品的要求、如何选题、如何发现问题以及准备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四个方面向同学们提出了建议。



    首先,在对挑战杯作品的要求方面,他提出并不是要像写毕业论文一样单单深挖学理,而是要注意学理的广度和学理与选题的适配度。


    其次,在选题的角度,他还提到挑战杯提倡跨学科赛道,从严格意义上说选题可以不单单局限在法律领域,选择不仅限于单一领域的共识性题目。之后,在发现问题的层面,他提倡从社会现象切入,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以及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从学理意义上切入。


    最后,他分享了同学们准备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指出要从找到的社会问题中抽取比较深刻的问题,不能只堆砌理论,而要更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并通过社会调研找到书本之外的素材。针对同学们对是否必须要提出从未有过的问题的担忧,张老师指出不一定要是在从未有人研究过的领域内研究,而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这方面提出新的视角。


03往届获奖者

分享参赛经验


1

黄一鸣同学分享


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第32届“挑战杯”五四青年学科竞赛校级特等获奖者黄一鸣同学从挑战杯作品介绍,挑战杯的写作,挑战杯的答辩三个角度作了分享。



一.挑战杯作品介绍

她介绍了自己作品的摘要并指出了摘要在展示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大家在写作过程中不要过度追求完美,而要注重作品的简洁易懂性。同时,她也指出自己的作品通过对司空见惯的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而产生了亮点,因此大家的亮点也不一定要在选题层面寻找,更可以在内容层面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


 二.关于挑战杯写作

黄一鸣同学简要介绍了一些参赛策略。首先,在选题层面,她指出应对策略优于理论探索,要进行有数据、有算法、下功夫的实证统计,并主张从身边做起,选题不要超出大学生认知水平太多;其次,在规范层面,她提出作品的结构应该清晰完整,根据目录可以看出主要内容,并且文献印证的格式要齐整;最后,在表达角度方面,她也建议表达要直接、简洁、明确,一般表达用口语,关键表达要精确,通过二者结合,达到张弛有度的效果。


三.关于挑战杯答辩

黄一鸣同学指出,一定要考虑听众的感受,思考如何在五分钟内讲好三四万字的文章。并且由于评委来自不同专业,专业跨度大,因此通过讲故事等外行友好的方式进行答辩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2

郑旭升同学分享


在宣讲会的最后,第三十二届挑战杯一等奖团队成员、法学院2023级硕士生郑旭升同学带来了他的分享。



首先,在选题的角度,郑旭升同学指出挑战杯的获奖选题非常多元,呈现出一种以法学为核心并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趋势,因此选择方向也可以更加灵活,重要的是立足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选题;他还指出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把之前已经研究过并且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继续研究;此外,他还建议大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法律的视角切入,思考为什么法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在不能解决时思考为什么法律会失灵。


其次,关于联系导师,郑旭升同学指出在选题有了一定思路后就可以开始尝试联系导师了,不一定要在确定具体内容后才去联系导师。


此外,对于参赛形式,他指出有个人形式与团队形式两种并分别分析了两种形式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个人形式——优点是时间任务安排更加灵活,写作逻辑更加一致,个人获得感更强;但是缺点在于缺少支持,任务量较大而思路较少

团队形式——优点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并且可以向他人学习;缺点在于分工较难,态度和目标有时不一致。


 最后,在写作形式方面,郑旭升同学指出在格式方面可以参考以往的毕业论文,标准化的格式会带给老师较好的观感。并且写作过程中也要善用下划线、加粗等来突出重点。最后也要学会将复杂内容转换为图表,可以使视觉呈现更加美观且文章更易于被仔细审阅。


04自由交流环节


一.既然在“挑战杯”中跨学科几乎是必备的,那正赛和跨学科赛道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情况下更推荐跨学科呢?

王浩南同学指出涉及两个一级学科,才会要求走跨学科赛道,如果只是需要其他学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正赛也是可以的。

 

二.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多大体量或字数?

郑旭升同学指出他们的字数是5万字;黄一鸣学姐指出要更注重内容的质量,不应该只关注字数。

 

三.选题和上课的知识衔接较少,那应该从什么角度下手?

黄一鸣学姐指出可以看书,和老师聊天等途径学习补上自己不会的东西。



结语



本次宣讲会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挑战杯”系列赛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增进法学院同学对“挑战杯”系列赛事的了解,为法学院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学们提供有效途径,也为法学院顺利组织开展第三十三届“挑战杯”系列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法学院的学子们可以在参赛中培养学术能力,探索学术兴趣,关注现实问题,获得优异成绩!



 文案 | 夏文青

排版 | 代瑞言

法律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团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