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粤剧·非遗——入选世界非遗十五周年文化沙龙顺利举办

文化   2024-09-27 17:34   广东  

2024年9月25日,由红线女艺术中心、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广州粤剧院、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粤剧促进会、广州艺术名家倪惠英工作室、广州艺术名家欧凯明工作室协办的粤剧·非遗——粤剧入选世界非遗十五周年文化沙龙直播活动在红线女旧居成功举办。

粤剧非遗传承人、艺术家、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广大粤剧爱好者分享粤港澳三地在粤剧传承保护与传播推广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展现粤剧艺术魅力,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2009年9月,粤剧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启了粤剧传承、保护、发展的新篇章。15年来,粤剧作为粤港澳三地重要的文化符号,得到了粤港澳三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强有力保护,在政策扶持、重点工程推进、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广州市专门制定《广州市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工作方案》,持续推进《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撰工程、红线女艺术工程、广州市粤剧电影精品工程、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等粤剧发展重点工程,并以粤剧为纽带,积极联动港澳,强化粤剧在粤港澳人文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全方位传承保护与发展格局。

本次直播活动以粤剧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5周年为契机,回顾粤剧在非遗传承保护与传播推广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深入探讨粤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分享粤剧艺术独特魅力,现场氛围热烈。活动通过多个平台同步播出,目前已吸引近110万人次在线观看和互动。

 




 



活动现场,天河区粤剧面谱传承人冯汉华介绍,粤剧面谱目前有212幅,图案古朴精巧、色彩绚丽丰富、线条夸张细腻,与京剧等其他剧相比风格独具,甚至在广东的上六府下四府,粤剧面谱也各有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作为粤剧面谱传承人,冯汉华表达了将粤剧面谱不断传承推广的心愿与使命,并现场绘制汉朝大将马武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粤剧面谱,让观众在线上直观了解绘制技艺。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练行村分享了粤剧入选世界非遗15年来传承保护工作成效。他指出,15年来,广州新增了6位粤剧演员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已拥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9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3名,传承队伍壮大,体系日臻完善。作为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广州市文研院以粤剧网、《南国红豆》杂志等为宣传载体,为粤剧专业人士及广大粤剧爱好者,特别是海外戏迷获取粤剧权威资讯提供了重要平台。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说道,粤剧是岭南人的精神家园、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粤剧从业者,有责任让粤剧走向未来,世代相传。每个时代,文化和审美都会发展变化,粤剧要保持剧种辨识度,就要有扎实的根基础和理论基础。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老中青三代粤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历经近八年,将于2024年11月全部完成,这是对粤剧艺术的一次重新系统回顾与学习,为后来者提供了珍贵的教材与范本。倪惠英表示,粤剧具有深厚的岭南文化特征,海纳百川,老一辈艺术家都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时代审美。但创新的前提是守正,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建议青年人多排多演经典剧目,厚积薄发。

粤剧名家彭炽权分享了粤剧在粤港澳市场的发展与演变。他认为粤港澳三地的粤剧同根同源,以前的省港大班和粤剧大佬馆在港澳的演出十分兴盛,红线女老师第一次登台演出粤剧就是在澳门。粤剧好听好看,在香港,许多外国人都对粤剧产生了浓厚兴趣,都来学唱粤剧。近年来,粤港澳三地都很重视粤剧艺术的推陈出新,都在积极排演大戏。作为对粤剧有着深厚情结的老一辈粤剧从业者,自己将不留余力地参与、推动粤剧的传承发展,也希望粤剧接班人能够更好地了解粤剧艺术,提升表演技能,让观众接受。
中山大学文史研究学者黄悦深入分享了香港粤剧的发展概况。她提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政府对粤剧演出给予资助,推出半价票,剧团也通过让利,吸引了大量观众买票观看粤剧。此外,香港戏棚和神功戏保存较好,各乡村庙宇供奉神灵的诞辰、太平清醮等节庆,都要请戏班演戏,演出生态较好,例戏也得到保存。香港粤剧曾盛行六柱制,但随市场需求演变发展到现在,文武生和花旦撑起一个剧团的情况也很常见,其余角色通常应剧目需要临时聘用。香港八和会馆作为从业者工会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棚戏买戏去八和会馆签订合约可保障双方利益,亦敦促业界保护龙虎武师生计。近年来,依托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艺术节等,香港的粤剧剧团积极参与对外人文交流,香港粤剧与广东、澳门的联动、合作日益活跃。
国家级粤剧非遗传承人欧凯明分享了粤剧成功申遗15年来,其作为非遗传承人在推动粤剧传承方面的心得体会。他表示,粤剧的传承在于守正创新。培养新一代的粤剧人才,是确保粤剧艺术代代相传,不断焕发新活力的重要根基。自己一路走来,得到了恩师红线女及许多前辈的教导,现在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必须把这份传承的使命和责任继承下去。谈及对徒弟的要求,欧凯明直言,要当好粤剧传承人,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文化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欧凯明以复排传统戏《马福龙卖箭》为例,分享了培训传承人的实践经验。这部戏是粤剧南派传统剧目的代表,它的故事、表演、唱段等都是粤剧艺术的精华。该剧在复排过程,十分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如保留南派武技手桥和南派把子等传统技艺,同时对剧本、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适度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欧凯明认为,通过传统经典剧目的复排,采取“名师带教”方式,对青年演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并鼓励青年演员在学习和揣摩前辈老师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思想下的人物定位、关系设置、情节安排,用以指导自己的舞台表演,帮助青年演员成长为粤剧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是让粤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里继续发光发热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活动现场,欧凯明的徒弟吴浩剑,带着学生许珵美现场表演了粤剧《马福龙卖箭》经典片段,并现场给予指点示范,生动展现了粤剧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动人场面。

本次粤剧入选世界非遗15周年文化沙龙直播活动是对过去15年来粤剧传承保护工作的一次总结和展示,更是对未来粤剧艺术发展的一次展望和期许。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粤剧艺术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粤港澳三地人文交流合作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粤剧·非遗——粤剧入选世界非遗十五周年文化沙龙直播活动为2024年度“友爱路20号”品牌项目重点活动之一。“友爱路20号”是红线女艺术中心立足粤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策划打造的人文艺术交流品牌。该品牌首创于2020年,历经三年的积累与沉淀,成功探索了“粤剧+破圈融合的多元形式,已有近千万人次参与、观看,在粤港澳三地尤其是青年群体中形成了可持续的凝聚力。今年,“友爱路20号”品牌项目还将围绕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开班20周年等重要粤剧事件节点,推出相关活动,为弘扬粤剧艺术,推动广州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力量。



友爱路20号

2021年,红线女艺术中心提出构建“友爱路20号”人文艺术交流平台。在位于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的红线女旧居里,根植粤剧艺术,探寻戏剧破圈融合的表现方式,让更多不同领域的年轻人参与到戏剧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的队伍中来,共同为实现文化强国和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文字:许燕滨

图片:梁嘉豪

编辑:梁引章、马豆

审定:黄芳




  劳动人民的红线女  

199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表彰红线女对艺术事业的卓越贡献而投资兴建的红线女艺术中心,是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辖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收藏、展览、展演红派艺术成就、研究红线女艺术、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一个颇具审美和实用价值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红线女艺术中心和红线女旧居全年对外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9:00 —17 : 00(逢周三休息)

★红线女艺术中心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海安路363号              

   联系电话: 020-38200051        

★红线女旧居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

联系电话: 020-83495143  

欢迎长按二维码 ↓ 关注,获取最新活动资讯及最权威的红线女艺术资料

红线女艺术中心
负责“红派”艺术研究;管理、展览“红派”艺术资料;开展“红派”艺术文化交流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