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中国建研院召开“建筑领域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示范”专项(以下简称“数字化”专项)下设10个课题的验收工作会。中国建研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从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建研院副总经理毛军为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标准部副主任李晓萍主持。
肖从真代表项目单位致欢迎辞,向各位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数字化”专项的立项背景、项目研究内容、实施情况、过程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建筑行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数字化”专项是公司在战略层面系统性谋划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总体布局,希望后续各课题持续强化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推动成果应用,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核心业务、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促进中国建研院数字化业务转型升级。验收会上,10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对课题总体进展情况、取得的重要成果与创新点、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以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到示范项目现场进行演示。与会专家并听取了课题汇报,观看了演示,审阅了相关资料,与各课题组围绕关键技术指标、课题创新点及效益、考核指标及经费使用情况等展开交流研讨,一致同意各课题通过验收。
中国建研院企业发展部、科技标准部、财务部、数字化管理部有关同志,各课题承担单位科研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等参加验收会。
“数字化”专项面向建筑领域数字化转型重大需求,聚焦公司工程建设领域全链条业务数字化、高质量转型升级需要,基于自主可控BIM技术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技术研究,研究解决制约公司业务数字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平台数字底座的“1+1+N”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创新、标准引领、应用推广,推动公司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维、消防、检测等领域业务提质升级,助力公司形成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方式,为公司发展提供驱动力,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力。
“数字化”专项锚定国家战略和行业前沿趋势,面向公司建筑设计、生产、运维全流程以及项目管理、应急安全、检测监测多领域,开展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底座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安全可靠的行业全产业链数字服务体系,通过项目示范应用促进业务协同创新发展,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该课题从整体项目的顶层设计着手,以为公司发展提供驱动力、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力为目标,强化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作用,提出了公司数字化技术发展与组织应用模式,并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建立了适用的公司业务的数字化应用体系,明确了公司管理数字化路线图。课题创建了合作协同新模式,打造了以自主可控BIMBase平台为数字底座的“1+1+N”数字化服务平台,形成了面向建筑设计、生产、运维全流程,建设项目管理、应急安全、检测监测多领域的应用成果,并完成覆盖智能制造、智慧运维、项目管理、工程质量评价等16个子平台上线,开展了32个工程项目示范和应用。
该课题面向公司内部数字化技术应用需求,完成了自主可控BIMBase 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研发了基于GPU的自适应显示渲染技术,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各类二次开发用户需求的支撑体系;搭建了基于分布式的扩展微服务架构,研发了BIMBase云端建模与数据解析服务;搭建了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工程数据中心的桌面端、Web端、移动端数据管理框架,研发了“三端合一”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最终支撑了本专项相关课题的研发与应用示范,并在建筑行业进行了推广,验证了服务平台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课题成果已在国内6000多家建筑企业、政府和高校中大规模推广,在超过2.8亿平米的建筑项目中落地应用;同时在BIMBase电力套件、BIMBase交通平台等软件中应用,在电力10多个项目中应用验证,将在成渝中线等重大项目中应用验证;该课题成果为后续BIMBase平台基础设施领域拓展、支撑战新产业工业软件方向落实提供了坚实基础。该课题基于自主可控 BIMBase底座研发了二维与三维融合设计工具,开发了多专业设计与数字化管理一体化的自主可控平台;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钢筋混凝土柱与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延性需求的箍筋设计新方法;研发了建筑与结构参数化设计双向数据传递技术;开发了二维施工图与三维施工图模型的数字化审查系统,提高了设计校审效率和成果质量。课题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重庆寸滩国际邮轮中心、海口免税城等10余项工程项目,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与质量,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该课题聚焦于典型钢筋部品智能制造,围绕原材上料、成型到仓储等一体成型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其自动化联动集成产线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面向建筑工程机械智能生产的共性数字化应用技术。研发了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底座的钢筋部品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智能制造工厂集成产线中设备与其孪生模型的联动,打通了BIMBase设计平台与生产信息数据共享平台、集成产线系统之间数据通道。研发生产信息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原材及余料套切技术、生产智能排产、入库规划及全自动加工仓储等技术,实现数字化工厂智能管理及智能制造。课题技术成果在川藏铁路绿色新材数字化项目、中铁建大桥局津潍高铁梁场钢筋加工数字化项目等4项工程中进行了示范和应用,实现了钢筋部品少人化或局部无人化的智能制造,减少操作工人30%以上,提升集成产线生产效率2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课题以数字化技术提升建筑运行管理效能为目标,应用BIMBase建模软件与云平台轻量化功能接口,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国产数据底座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基于BIMBase的智慧运维标准化编码、数据接口规范和数据后台;研发了建筑能源系统高效低碳运行管控方法与装置,基于负荷特征识别的供需匹配优化调控技术开发了基于BIMBase的建筑运维高效控制装置;研发了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底座的建筑全场景智慧运维平台,形成了客户端、网页端、移动端和云端的建筑运维服务新模式,开展了工程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课题成果成功应用在超低能耗建筑、科技地产、多能互补系统、区域供热等多种建筑供冷供热场景业态,数字化运维平均节能率超过15%,运维管理水平提升50%以上,实现了BIMBase在建筑运维领域的成功应用与拓展,同时有效推动了建筑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课题6:基于BIM的建设项目管理应用平台(赛马类)该课题构建了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底座的“企业-项目-现场”三级管理体系,开发了项目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企业级安全生产管控平台,研发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人员行为识别、基坑智能化监控、施工碳排放监测等8种关键监控(测)系统。可支持项目的分类协同与融合,高效可视地解决环境、安全、设备(机械)等管理问题,实现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传,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实现了施工项目管理“人防”向“技防”、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有效提高了施工安全水平和管理效能,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课题7:基于BIM的建设项目管理应用平台(赛马类)该课题聚焦于建筑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开发了基于BIM的建设项目管理应用平台,将BIM技术、人工智能与结构分析、监测、评估、预警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工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提出总部数字化安全监管方式,实现了安全检查结果量化;研发了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底座的的超高层建筑智能健康监测平台。该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全流程数据互联互通以及项目的全周期精益化管理,提升了公司合规监管、风险预警信息化水平。课题成果在华智大厦装修改造工程、中国建研院礼堂改造工程、中海成都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杭州数智交院生产能力提升及创新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等多项示范工程中验证了其创新性与实用性,显著提升了公司在项目管理、运维检测等建筑工程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该课题搭建了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底座的智慧消防管控系统,创建了智慧消防业务场景化、产品智能化的技术服务模式。构建了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优化了生物安全实验室暖通空调系统控制精度,实现了建筑、设备、人员、数据的统筹管理。研发了城市灾害领域、森林草原领域的两大监管平台,构建了城市各类子系统空间要素与灾害链作用下的全局联动逻辑,建立了城市安全韧性数据和城市空间变化的关联演算机制及森林草原火灾预警评估体系。课题成果符合应急与安全行业需求,提升灾害防控水平,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相关成果已在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金堂县应急管理局、滨州市应急管理局、合肥博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应用,实现相关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升安全水平。课题9:面向检测监测业务的数字化应用与示范(赛马类)
该课题针对建筑工程检测监测业务过程中流程复杂、实施效率低、缺陷隐蔽等问题,立足于流程规范化、工程可视化,研究数字化技术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常规检测监测中的应用,构建了基于自主可控BIMBase底座的健康监测可视化云平台、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的工程质量评价平台以及工程风险评估系统等多个针对具体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基桩检测信号分类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裂缝检测方法和基于最小信息量的建筑能效故障识别与诊断方法,并对相应的装置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和升级。课题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多个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健康监测可视化云平台已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桥梁等多个监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质量评价信息化平台在2022年、2023年贵州省和黑龙江省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任务中,以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从现场评价、数据处理到报告生成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课题研究成果从软件、硬件和算法等方面促进了检测监测业务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课题10:面向检测监测业务的数字化应用与示范(赛马类)该课题面向我国“数字住建”建设发展目标,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健康与绿色运维的重大需求,针对现阶段建筑安全及能耗整体综合性能状态的分析、理解、预警难度大,结构安全与建筑能耗运维效率低下,海量建筑数字信息安全可控能力差等突出问题,搭建了基于国产自主知识产权BIMBase底座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健康监测可视化云平台,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关联性分析与一体化监测技术,开发了建筑在实际运行边界条件下的最优能效仿真平台,研制了基于BIMBase平台的建筑信息模型到建筑能耗模型的高效转换工具,形成了建筑安全与能耗数字化集成监测成套关键技术体系。课题成果应用于各种新建及既有建筑的主体结构、幕墙结构数字化安全监测、预警、处置,以及建筑能源系统和节能改造项目的数字化能耗监测、调控、预测、管理中,已在复杂结构健康监测预警、建筑能耗监测调控等60余项工程中得到应用,能够提前发现和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安全风险和高能耗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实现了数字技术与城市建设更新的深度融合,驱动了城市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文章供稿:公司企业发展部 董玮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