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姜琳、谢樱、林凡诗
谋划新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取消门诊就医预交金,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开年,新华社记者在一线调研采访中感受到,各地各部门谋新策、出实招,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稳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1月12日,湖北省2025年“春风行动”在荆州启动。亿纬动力、长城汽车等200家企业现场招聘,吸引了诸多求职者前来了解咨询、投递简历。
刚刚搭乘免费返乡专列回到荆州的黄生龙,仔细查看岗位情况。“有些企业岗位收入跟在外务工差别不大,还能照顾家里,希望能在年前找到一份好工作。”
“为期3个月的春风行动,将面向务工人员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00余场,由2.8万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90万个。”湖北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鲁文艳介绍。
就业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
2024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平均调查失业率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对2025年就业工作,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四川拟出台意见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陕西开展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天津发布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办法……新的一年,各地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用工、保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记者注意到,尽管陆续进入寒假,但许多高校仍在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忙碌。
元旦假期刚过,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就带队前往成都,到中交西部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等调研走访、拓展岗位。
“春节前后,我们还将前往北京、西安、广州、深圳等地访企拓岗,争取为学生开辟更多优质就业渠道。”长沙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田上说。
他告诉记者,学校2025届毕业生接近1万人。与往年相比,学生找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截至目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稳定,与去年持平。
1月中旬,北京育杰创图职业技能培训延庆学校,赵启旋正在为春节后的新一期无人机操作训练备课。
她告诉记者:“我自己就是这项培训的受益者。此前找工作,看到一条关于无人机的带岗培训,而且是免费的,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结业后又经过一段操作实践,学校将我聘为培训讲师。”
作为国内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延庆已集聚了100多家无人机企业。相关培训不仅为求职者争取到了就业机会,还缓解了相关企业的人才短缺。目前在延庆,已经有近500人通过无人机培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推动技能人才提质扩量优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
切实强保障,化解民生之忧
新年伊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顺利用上进口原研药“德曲妥珠单抗”的48岁乳腺癌患者王海华,长舒了一口气。
过去这款药一支要六七千元,一年需花费三四十万元。尽管效果不错,但高昂的价格让务农为生的王海华难以承受,仅两个疗程后就放弃了。
让王海华没想到的是,这款药被纳入医保,从1月1日起,报销后个人只需付1000多元。
包括“德曲妥珠单抗”在内的91种药品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2025年预计可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取消门诊预交金,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聚焦“病有所医”,新的一年,保障人民健康的改革举措稳步推进。
1月13日,2025年杭州首次公租房集中办理入住开始,1412户保障家庭将在春节前拿到新家钥匙。
从江苏来杭州务工15年的李启光,选中了一套2室1厅,月租金约950元。他满意地说:“跟以前的房子比,不仅租金降了,房间面积更大,地段也更好,打算把父母接来一起过年。”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开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在2024年全国建设筹集172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基础上,2025年将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再帮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农民工等实现安居。
2024年,我国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400多亿元,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同比增长10.6%,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采取更多惠民生举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说。
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笔笔惠民资金,切实解民忧、暖民心。
寒冬腊月,记者再次来到半年多前遭受洪涝灾害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尽管生产生活秩序尚未完全恢复,但所见已明显不同。
在绍濂乡和平村,曾被洪水冲毁房屋的76岁村民余小燕,带领记者参观了新家,堂屋铺上了地板砖,家里添置了新家具。“政府发了补助金,家里筹了一些钱,3个多月就把新房建起来了,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孩子身患重病,让本不富裕的广西梧州莫先生一家雪上加霜。近日获得的一笔救助金,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够安心过年。
为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已于近期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和自治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93.22亿元。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这份温暖的民生答卷,在绵绵用力中持续铺展。
顺应新期盼,厚植民生福祉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一张张“2025民生清单”相继开出——
从增加养老驿站、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到推广智慧救护车、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从中小学教室灯光照明改造、午休座椅配备到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从建设充电桩、停车位到改建污水管网、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从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到丰富街头公园、户外健身设施……
围绕“一老一小”“健康”“教育”“出行”“公共服务”等关键词,各地努力把百姓更多期待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农历腊八,武陵山腹地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镇小岗村气温骤降。
“呦,肉香味飘到屋外头来咯。”上午10点,87岁的冉井元乐呵呵地溜达到了村里的老年食堂。
“猪肉昨天刚买,萝卜早上刚挖,锅里炖了好一阵。”食堂负责人吴长秀搀扶冉井元进屋,随手递来一杯热茶,“12点准时开餐。”
说话间,前一天预约的老人助浴车停靠在了食堂外。“量血压、按摩、理发、助浴全免费。”吴长秀招呼大家排队体验。
一顿热乎饭是民生小事,却是很多家庭的大事。像这样的老年助餐点,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7.5万家。通过创新制度、改革供给,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惠及千家万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统筹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和校外治理水平;减轻居民购房负担,批量下调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项项政策举措渐次推进。
聚焦新业态——积极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北京、上海等7省市已将1000多万名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纳入新型工伤保险,下一步制度实施范围还将扩大。
利好新市民——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重点加快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放开放宽落户条件,让1.7亿多进城农民工及家属更快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回应新期盼——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2025年将推动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一站式办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的市民轻松离去;获得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代缴的困难家庭如释重负;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争相体验无人机、机器人……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这一幕幕,交织着温暖和喜悦,彰显着人们真切的民生获得。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民生这张答卷一定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