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总是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电价市场化进程在我国已经推进多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侧(特别是工商业用户)的电价体系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包含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线损折价、系统运行费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多个部分。那么,这些电价科目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国现行的电价机制以及它的构成方式,让大家对电价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是我国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随着电改的推进,我国上网电价已经逐步从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变,但仍存在两种定价机制并存的情况。
1.政府定价主要适用于优先发电机组,这些机组承担着重要的电力保障任务,包括调峰调频、电压支撑、基荷任务等。
各类火电机组:这些机组在电力系统中起着稳定供应和调节的重要作用。
以热定电机组:这类机组通常与热电联产相关,其发电量和供热需求密切相关。
部分新能源发电、水电、核电:这些机组通常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政府为了鼓励其发展,会给予一定的价格支持。
跨省跨区送受电机组:这些机组涉及跨区域的电力传输和分配,政府会对其上网电价进行统一规定。
政府定价机制通常基于发电成本、社会平均成本利润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核定,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市场定价机制则主要适用于已经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发电机组。这些机组的价格形成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双边协商:购售双方根据各自的需求和利益,自行约定交易价格和交易电量。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双方的意愿。
挂牌交易:一方通过交易平台将交易电量、交易价格等信息对外挂牌,另一方根据挂牌信息选择是否摘牌。如果摘牌,则交易成立。这种方式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集中竞价:根据购售双方申报的曲线,按照边际出清方式形成市场价格。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反映市场的竞争情况和价格水平。当前由于电力市场仍处于完善过程中,用户侧还可以以报量不报价的方式参与竞价,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灵活性和参与度。
输配电价是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由政府制定并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自2015年新一轮电改起,输配电价明确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即准许收入)原则进行核定。这一原则旨在确保电网企业的成本得到合理补偿,并获得合理的收益。准许收入由准许成本、准许收益和税金三部分构成,其中准许成本和准许收益分别以有效资产、收益率、折旧率、人工成本等要素为基础确定。
各省级电网输配电准许收入根据“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进行核定,具体涉及薪资、投资建设、运维、科研投入等多方面。
在准许收入核定的基础上,根据省级电网预估的未来三年内发生的用电量来核定输配电价。计算公式为:输配电价=准许收入÷预估用电量。由于用户侧电压等级不同,享受的输配电服务也不同,因此输配电价需要根据用户电压等级分别定价。计算公式为: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该电压等级总准许收入÷本电压等级的预估电量。
在三年核价周期内,由于实际用电量与预估电量通常存在偏差,电网企业的实际输配收入与核定输配收入可能存在差额。差额部分原则上计入下一监管周期进行统筹处理。因此,在计算未来三年输配电价时,需要考虑上一周期的损益或盈余。调整后的输配电价计算公式为:输配电价=(准许收入+上一周期盈亏)÷预估电量。
输配电价的政策性:由政府制定并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保障电网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合理收益。
输配电价的周期性:通常以三年为一个核定周期。有助于应对实际用电量与预估电量的偏差,确保电网企业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输配电价的差异性:不同电压等级的用户享受不同的输配电服务,因此输配电价也存在差异。能够反映不同电压等级用户的输配电成本差异,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线损是电力从发电到用电过程中,在电能量的传输中所损耗的部分,这包括线路、变压器等电力传输设备中发生的各类损耗。
线损即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阻、磁场作用以及设备自身的损耗等因素导致的电能损耗。通常包括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以及其他电力传输设备的损耗。这些损耗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是电力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线损的计算:线损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传输电流的大小、导线的电阻、传输距离等。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通过综合线损率来衡量整个电力传输系统的损耗情况。综合线损率由各电网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核算,它反映了电力传输过程中的平均损耗水平。
线损折价方式: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通知,从2023年第三个输配电价核定周期开始,线损费用被列为电价构成中的独立项。上网环节线损费用按实际购电上网电价和综合线损率计算,具体公式为:线损折价=上网电价×综合线损率÷(1-综合线损率)。这一折价方式旨在更准确地反映电力传输过程中的实际损耗,并确保电网企业的合理收益。
线损的影响因素与降低措施:
线损的影响因素:线损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导线的材质、截面积、长度、传输电流的大小以及环境温度等。此外,电力传输系统的运行方式、管理维护水平等也会对线损产生影响。
降低措施:为了降低线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电网结构、提高导线质量、加强设备维护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电力传输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加强负荷预测和调度等方式来降低损耗。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电能浪费,还能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将线损列为电价构成中的独立项,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它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电力传输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促进电网企业的合理收益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激励电网企业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降低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对于用户而言,这一改革也有助于更加透明地了解电力成本构成,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系统运行费用包括了辅助服务费用、抽水蓄能容量电费、煤电容量电费等多个组成部分。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辅助服务费用: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由提供辅助服务的电源获得的一定补偿费用。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等系统调节服务,对于维护电力系统的有功、无功平衡和故障恢复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高,电力辅助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辅助服务费用成为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抽水蓄能容量电费: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容量电价,回收抽发运行成本外的其他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费用。容量电价体现抽水蓄能电站提供调频、调压、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辅助服务的价值。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政策,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电价由政府事前核定,并按照一定的经营期和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进行综合核定。
煤电容量电费:为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中的一部分,即除了电量电价外,还根据煤电机组的容量来收取的费用。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保障煤电企业的合理收益。煤电容量电费纳入系统运行费用,每月由工商业用户按当月用电量比例分摊。
系统运行费用的计算通常基于预估电量进行折价计算。具体来说,各项费用(如辅助服务费用、抽水蓄能容量电费、煤电容量电费等)会根据预估的电量进行分摊和计算,最终汇总形成系统运行费用的总价格。这一价格会作为电价的一部分,由用户承担。
系统运行费用是衡量电力系统运行成本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电力系统在提供电力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通过合理计算和分摊系统运行费用,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系统运行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价水平,进而影响到用户的用电成本和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是按照政府核定标准执行的一类特殊财政资金,它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目前主要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如大型水库、堤防、灌区等,以提升国家的防洪、灌溉和供水能力。通常通过电价附加等方式筹集,由电网企业在收取电费时一并征收。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用于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问题,包括生产生活补助、项目扶持等,以确保移民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求。资金由国家统一筹措,通过电价加价、财政拨款等方式筹集,并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专项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补贴和奖励,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电价附加方式征收,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和拨付。
本期培训针对于电力交易当前的交易策略等难点,对当前市场政策、交易规则、交易策略、流程等各阶段详细流程,为参与交易企业人士提供全面指导。以理论知识和省份案例解读的方式,使学员快速了解电力交易现状,全面掌握电力交易规则,满足市场化交易的需求。
主办单位:北极星学社
培训大纲: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化发展
培训地点:线上(支持反复观看)
报名方式:王老师 13373444802 (添加好友备注“电力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