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过断层、陷落柱、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描述
一、断层
断层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形成岩层断裂并产生显著位移的地质构造。
具体特征
位置:断层可能出现在采掘工作面的任何位置,但通常与地质构造线或岩层界面有关。
宽度:断层的宽度不一,有的仅几厘米,有的可达数十米甚至更宽。
类型: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分为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和平移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破碎带特点
断层带内岩石破碎,常伴有裂隙、节理发育,稳定性差。
断层带可能充填有断层泥、碎屑等,对采掘设备有磨损和阻塞作用。
实际案例
事故原因:某煤矿在采掘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并处理一条正断层,导致采煤机在通过时发生剧烈震动,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受伤。
影响范围:断层影响范围根据断层规模和采掘工作面位置而定,可能涉及整个工作面或局部区域。
预防措施和建议
加强地质勘探,提前查明断层位置和性质。
在接近断层时,采取减缓采掘速度、加强支护等安全措施。
对断层带进行注浆加固或充填处理,提高稳定性。
二、陷落柱
陷落柱是由于地下溶洞或岩溶作用导致上覆岩层塌陷而形成的柱状地质构造。
具体特征
形态:陷落柱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状。
高度:陷落柱的高度不一,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
分布:陷落柱通常分布在岩溶发育地区,与地下水的活动和岩溶地貌有关。
特点
陷落柱内部岩石破碎,常有溶洞、裂隙等发育。
陷落柱周围岩层可能因塌陷而产生裂隙和破碎带。
实际案例
事故原因:某煤矿在采掘过程中遇到未预见的陷落柱,导致工作面突然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影响范围:陷落柱的影响范围取决于其规模和采掘工作面的位置,可能涉及整个工作面或相邻区域。
预防措施和建议
加强地质勘探,提前查明陷落柱位置和规模。
对陷落柱进行注浆加固或充填处理,提高稳定性。
在接近陷落柱时,采取减缓采掘速度、加强支护等安全措施。
三、破碎带
破碎带是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如断层、褶皱等)或人为因素(如爆破、挖掘等)导致岩石破碎而形成的带状区域。
破碎原因
地质构造作用,如断层活动、褶皱变形等。
人为因素,如爆破作业、挖掘过程中的机械破坏等。
破碎程度
破碎带的破碎程度不一,有的岩石仅轻微破碎,有的则完全破碎成碎屑。
破碎带内可能伴有裂隙、节理发育,降低岩石的稳定性。
对采掘工作面的影响
破碎带降低岩石的稳定性,增加冒顶、片帮等事故的风险。
破碎带内的碎屑和裂隙可能对采掘设备造成磨损和阻塞。
实际案例
事故原因:某煤矿在采掘过程中遇到破碎带,由于未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导致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
影响范围:破碎带的影响范围取决于其规模和采掘工作面的位置,可能局限于工作面局部或扩展至整个工作面。
预防措施和建议
加强地质勘探,提前查明破碎带的位置和规模。
在接近破碎带时,采取加强支护、注浆加固等安全措施。
优化采掘工艺和设备选择,减少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对破碎带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采掘工作面过断层、陷落柱、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时,应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预警工作,提前查明地质构造的位置、规模和性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安全措施,确保采掘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