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精心打造三堂课 || 记兰州大学第七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候选人张华教授

教育   2024-11-16 20:31   甘肃  

99%的兰大人都点击了上方蓝字“兰小e”进行了关注


张华老师,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张华老师硕士毕业于兰大新闻学院,是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在复旦发展研究院做完社会学博士后工作后回归母校任职。

张华老师专注于媒介理论、网络社群、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等研究方向,重点关注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交叉学科问题。

张华老师出版专著一部、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合著一部,合译专著一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甘肃省社科项目、兰州市哲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多项课题。


张华老师的研究获得了积极评价。他是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获得者,他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得到了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他是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新闻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第一次获得这一荣誉。


张华老师还十分注重实践教学,获得过甘肃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颁奖单位: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张华老师对雅思贝尔斯的教育理念深为推崇,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爱与给予,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教学当中,以此润泽每一位学子。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张华老师为学生么倾心打造了“三堂课”。


课堂的孵化,孵化的课堂

第一堂课,是本硕博课堂教学。入职兰大新闻学院后,张华老师开设了《传播技术史》《媒体与社会》《新闻传播学经典文献导读》等多门本硕博课程。


在本科生课堂上,张华老师专注于基本知识的传授,以自己内心的温度点燃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在硕士生课堂上,他注重开掘学理深度,引领学生领略学术研究的深邃魅力;在博士生课堂,他以人文批判展现思想厚度,究察“人与传播”,感怀“交流的意义”。通过这种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教学方式,张华老师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知识的种子,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逐渐孵化出学生各自的论文选题和课题方向。 

▲张华老师和2018级数字媒体与技术专业学生


关于105 期读书会的几个数字

张华老师的第二堂课,是他命名并长期坚持的“舰队街 10 号” 读书会。这个读书会的名字,来源于伦敦著名的报馆街——舰队街(Fleet Street);10号,则寓意着首要、核心。这个读书会对张华老师的学生来说,的确意义重大。它每两周举办一次,每学期10次,自开办以来从未间断,迄今已106期。在这 100 多期的读书会上,张华老师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文献、研讨理论、解析写作技巧、解读社会现象、透析热点问题,内容涵盖理论务虚与经验分析,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建立分析框架的能力。


王威,是张华老师2024届硕士研究生,现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提到张华老师的读书会,王威说到:“两周一次的读书会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很幸运与理论对话、与经典对谈。老师严谨求真的态度正是激励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实际上,这样的读书会已然成为一个开放且活跃的学术论坛,不断抛出问题单,且个个都是真问题。它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也有意外收获:有同学论文获期刊编辑青睐得以发表;读书会的影响力也吸引了外校老师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扩大了学术交流范围。 

 “舰队街10号”读书会第18期


走进田野,力行实践

走进田野,是张华老师准备已久的第三堂课。张华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开展实践教学。在过去的六年里,和学院很多老师一样,张华老师每年都参与“重走中国西北角”活动,担任这一教学实践项目的指导老师。每年暑假,他和同学们一起出过青海、越祁连、出河西、访秦州、下四川,乐此不疲。


在“重走中国西北角”活动中,张华老师指导学生采写的数十篇新闻稿件,被新华网、中甘网等各级媒体刊用,也被许多媒体转载。张华老师也因此多次荣获省级、校级优秀实践指导老师称号。


课题调研是张华老师每年假期的工作,他也把这个工作当作培养研究生的另一个课堂。这几年,他和研究生一起,调研了西北各省区的十余家县级融媒体中心,2024届硕士生陈莉红的毕业论文和发表的期刊论文就源于此。


陕甘宁青等地的多个乡村,也是张华老师和研究生们的“田野”。广河县官坊乡沙地沟村、通渭县平襄镇孟河村、秦安县城关镇康坡村,是博士生白寒冰和张华老师第一批调研新媒体乡村治理的点位。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韩亮老师这样评价:“张华老师在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实践等方面表现卓越,他的课堂教学质量高,科研成果丰硕,对学生关怀备至。每年暑假带领学生走西北角采访,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教育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2019年“重走中国西北角”活动参与师生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调研


“好,我先学习”

“好,我先学习”,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张华老师的口头禅,更是他在科研与教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真实写照。在教学工作中,张华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说,因为他讲授的几门课的特殊性,备课不仅需要重新研读大量的书目文献,还要精心梳理课堂重点,确保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即便在寒假期间,张华老师也未曾懈怠,认真批改学生的期末作业,每一份作业都有详细的批语和针对性的回应。


在科研领域,张华老师展现出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勤奋钻研的精神。他勤于观察社会现象、思考学术问题,对学术前沿动态反应灵敏,常常能从日常现象中捕捉到新“问题” 和新思路。张华老师的研究始终紧密关注社会现实,立足学术前沿,他发表的论文、撰写的专著,以及主持的国家社科、省社科和其他各级各类课题,都以最前沿的理论视角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度观照。


张华老师不拘泥于学科边界,但有着鲜明的学科视角,他经常给研究生们说:“问题无边界,视角要区别。” 同时,他追求学术研究的纯粹性,告诫学生,“学术有品格,研究贵独立”。正是这些特质,张华老师的研究成果获得了 “教育部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社项目二等奖”“甘肃省哲社成果二等奖” 等多项荣誉。他编著的《传播媒介通论》入选甘肃省 “十四五” 本科省级规划教材。


在学生眼中,张华是一位值得请益的老师。在每年的开题答辩环节,张华老师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教授的“B 面”

在生活中,张华老师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张华老师是一位长跑“健将”,多年来一直坚持长跑,至今已经轻松“拿捏”了六个全程马拉松和五十多个半程马拉松。

▲参加2019年兰州马拉松


张华老师还是足球评论员,世界杯、欧洲杯、女足世界杯以及青年世锦赛期间,他的足球评论在央视网连载。仅仅2024年欧洲杯期间,就发表了15篇。他的球评“最不像球评”,更像散文。他把对足球比赛的理解与生命的状态相连,赋予激烈的比赛以诗意,赋予笔下的球员以鲜活的人格。在他的球评中,能看到当下,能触摸历史,有悲欢离合,有轻松写意。张华老师笑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才是好文章。可能因为此,这些发表在央视网上的球评,多篇轻松突破“10万+”的阅读量,网友的评论更是好评如潮。


张华老师还是一位京剧爱好者,在调研途中,常常陶醉于京剧选段之中。据说他闲暇之余还经常去剧场“追星”,能够准确区分出“梅程尚荀”“南麒北马关外唐” 等不同流派。


集邮,是张华老师从青少年时期一直坚持至今的爱好。多年的坚持,让他拥有了厚厚的十多本集邮册。听说他还曾举办过小范围的集邮展,与朋友分享集邮的乐趣。


传承和谐师生关系

张华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而深厚的师生关系,张老师始终积极主动地走近学生。每周有三天时间,老师都会在榆中校区的办公室驻守,为学生答疑解惑。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困扰,学生们都能得到张华老师及时的回应,微信消息更是“秒回”。在读书会或者调研结束后,张华老师经常邀请大家一起闲谈畅聊。老师常常讲起自己的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张华老师从李良荣教授那里继承了导学传统——经常给学生开读书会,经常和同学们轻松交流。这样的氛围促使大家敢发问、能互评、常围读论文,形成了从老师到学生互相点燃激情、互相点赞进步、互相点化思想的紧密共同体。


张老师每年会给每位毕业的研究生赠送“专属”礼物,而且,令学生感动的是,他会贴心地为每位同学构思祝福语。在送给2023届硕士研究生王慧妍的定制瓷瓶上,有“神清慧徐,举止详妍”这八个字。王慧妍感慨地说,出自陶渊明《闲情赋》的这句话,是老师精心用“拆解”她的名字方式寄语学生未来幸福,用心良苦。


张华老师与学生之间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从他的导师李良荣先生那里“刻意模仿”来的。李良荣老师是新闻传播学学界的知名学者,他的《新闻学概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李老师的论著为当年新闻业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他的言传身教更是让200 多位硕博生终生受益。

▲张华老师和导师李良荣老师在一起


有一次,张华老师跟学生们一起玩“16型人格测试”,结果显示张华老师具有 ENFJ 人格特质,这正能总结张华老师的“教师品格”:在学术问题上,张华老师如同 “J 人” 一般,计划缜密、要求严格;当学生拿着感兴趣的选题向他请教时,他又能像 “N 人” 一样,包容学生的奇思妙想;对待学生,张华老师恰似 “F 人”,充满责任心且情感细腻,常常在背后夸赞学生;同时,张华老师也如 “E 人” 一般,始终期待并等待学生的交流与分享。


张华老师在教育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他的篇章,而这篇章里最耀眼的部分,是学生们的成长与进步。他期待着每一位学生都能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飞去,这是作为老师最幸福的愿景。

▲张华老师与学生们合影





编辑:小e



兰小e
原公众号兰大e校通,非官方,兰大学生自媒体。何不给彼此一个机会,相遇在兰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