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罗建华:锻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矛盾纠纷调解品牌
政务
2024-12-26 11:59
安徽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典故家喻户晓,历久弥新。近年来,安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谦和礼让”精髓深度融入城乡基层治理实践,形成了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矛盾纠纷调解品牌。建设线下实体调解平台708个、线上调解平台入驻各类调解组织4000余个,建成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600多个;“县区、乡镇、社区、网格”四级调解网络全覆盖,全省村级调委会1.7万余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500多个;每年调解矛盾纠纷案件50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8.5%以上。2022年桐城市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2023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是安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发源地的安庆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责任体系,全面实施“书记领办项目”,完善摸排信息共享、风险隐患共研、化解对策共商、防控处置联动的社会治理模式,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5年保持100%。搭建“一站式”受理解纷平台,整合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和“N”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力量,建成集接访、调解、仲裁、速裁、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创设“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模式,以300至500户为一个网格,深化“党组织+网格员+政法干警+党员住户”网格治理模式,建立“律师+矛盾化解+信访接待+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调解等机制,实现警民联调、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专调对接“五调”联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头雁”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各主体广泛参与、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遵循当事人意愿,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作用,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构建“一站式”解纷体系,推动调解工作向平台化、集约化、综合化转型,将矛盾风险通过前端防控体系消化在萌芽状态。安徽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精神,将传统文化价值与和谐法治理念有机结合,形成矛盾化解“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安庆市把“六尺巷”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创作以六尺巷为题材的歌曲、黄梅戏、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建立“六尺巷”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建成各类法治宣传教育阵地2300余个,在公园、广场等人员聚集场所绘制六尺巷文化墙,开展六尺巷典故“微宣讲”千余场次,把法治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就是将“以和为贵”“谦和礼让”精神内涵深度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道德评议、家风家训之中,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向上向善的行为习惯,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强化“知进退、和为贵”价值理念阐释宣传,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坚持把文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力量之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安徽调解文化元素,持续深化富有地域特色的多元调解品牌建设。“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植根于六尺巷的礼让传统,脱胎于丰富的基层矛盾化解实践,是基层调处化解矛盾的经验智慧总结,是党政主导下“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安庆市创新“631”分级化解机制,依托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在法院、检察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设立“六尺巷调解工作室”,构建自下而上、逐级消化、有效衔接的调处化解网络,将占纠纷总量60%的一般矛盾化解在村级,30%的重大矛盾化解在乡镇级,10%的疑难复杂矛盾化解在县级,2022年以来近99%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县域。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乡贤”、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建立说事事项、商议情况、承办责任、办理结果、满意评价“五个清单”,推动社会治理由“一家独唱”变为“党群合唱”。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充分发挥全省10万余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等优势,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各类矛盾风险隐患,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化解、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持续推进市、县两级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对婚姻家庭、邻里物业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小、应调尽调,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