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赐建的“驷马拖车”式府第背后……

时事   2024-11-25 12:04   福建  

- 开栏语 -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泉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富,近年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力度,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实践中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亮点频出、成效明显。


泉州市纪委监委、泉州市文旅局联合在泉州晚报社开设《护航文保 赓续文脉》专栏,展示近年来我市各级文旅部门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及全市纪检部门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驾护航采取的有力措施、积极成效,同时深入挖掘、讲述泉州文物蕴含的清廉故事。















- 核心提示 -















在惠安县螺城镇中山北路的高楼大厦中,有一片明代古建筑群特别引人注目,走过400多载的风霜雪雨,它依然优雅地挺立着,从容地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一位清官的故事。这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名宦刘会的故居。

朝廷赐建的的“驷马拖车”式府第(黄蔚彬 摄)

刘会官至七省巡按使,这位古代的监察官,从政以来几乎都在从事监察、巡视、反腐等工作,他一心为民、为政以德,德政廉绩不仅载于志书典籍,数百年来也一直在履职过的多省百姓间传诵。


他在世时,4省群众自发塑像立祠,铭记他的恩德;逝世后,位于故乡泉州的故居、生祠、陵墓被历代官民悉心守护,如今,继续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方式被精心保护着。本期《护航文保 赓续文脉》走进与刘会相关的文物,寻迹一代廉吏垂世不朽的人品和官格。

刘望海故居正门 (黄蔚彬 摄)















- 罕见的明代古建筑群 -















刘会,字逢甲,号望海,对于惠安当地人来说,刘望海这一名字更为熟悉。刘望海出生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万历癸未(1583年)进士及第,他先是任浙江萧山县令5年,由于政绩突出,被提拔为御史,此后巡按广东、云南,巡视京营、历南北京畿,并被钦点为七省(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巡按使,最后以贵州按察使衔致仕。

报德祠内的刘望海像 (黄蔚彬 摄)

刘望海故居人称“驷马拖车”式府第,由四座结构相同、面积相近的大厝并排组成, “驷马拖车”寓意驷马拖车高位、前程远大的意思,这是他致仕归梓后朝廷御赐,从规制可见其恩荣。

刘望海故居的入府通道,层层递落。

故居大门门楼为歇檐式抬梁屋顶,上悬“侍御总宪”匾额。入门后,有一条红砖墙夹道而建的通道,层层递落,共4层小石埕、18级台阶,据刘氏后裔刘良周介绍,府第面向小莲花山,格局俗称“十八学士朝莲花”。走出通道后,可见四列大厝由南到北一字排开,均为三进五开间,抬梁式、硬山顶;每座以门厅、天井、大厅和后清为格局,上下两进落差约1米,在闽南古大厝建筑群中实属罕见。

“古直”牌匾为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亲笔所题。

古厝大厅前,悬挂着“古直”的牌匾,为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亲笔所书,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四列大厝前有大石埕,周边以红砖墙合围,墙上嵌着许多古建筑构件,据刘良周介绍,这些建筑构件来自于刘望海父子侍御石坊。该坊系明万历帝钦赐构建,原址位于惠安邑内鳌震铺北门当街,牌坊雄伟庄重,雕刻精细。

刘望海父子侍御石坊原立于惠安邑内鳌震铺北门当街,今只遗部分构件,刘氏后裔将其嵌入围墙中。

1931年,军阀陈国辉为拓宽惠邑街道,将石坊拆下,石坊上不少石雕构件,由刘氏后裔收藏至今,包括“父子侍御”、“恩荣”、“巡按广东”等石匾及代表其监察御史身份的獬豸造型石雕构件等。

故居水池中有疑为象征御史的獬豸造型石雕构件

中国古建筑研究所已退休的古建筑专家孙彬参观刘望海故居时特地留言表示,该建筑群保存较完好,其“减柱造”结构,当下已十分罕见。据悉,“减柱造”建筑始于元代,到了明代以后就很少采用了,所以存世量稀少。















- 巡按多省廉洁有为 -















明代巡按御史制度非常严密,对巡按御史从人员选派、任期时限、回道考察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刘望海出仕后,除了在萧山任县令的5年,其余绝大部分时间都担任监察御史、巡按御史、按察使等职,从事监察、巡视、反腐等工作,足见朝廷对他的信任。除了监察官吏,他每到一地,均能体察民情、造福黎民,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广东、云南、浙江、福建4省民众自发为其建造生祠。


刘望海在浙江萧山县令任上,由于浙东运河洪水成灾,萧山周老堰溃堤,西江水涌入城内,百姓流离失所。他一方面大力赈灾,安抚流民,灾后又奏请朝廷批准,主持修萧山西兴塘、修造永兴闸门,“捍海为田数千顷”。据清乾隆《萧山县志·第22卷·名宦·明》载,他还在萧山取消了一种名为“折差”的摊派性费用,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此外还主持修撰了《萧山县志》,百姓感其秉贞持廉、造福一方,将其奉祀在文庙和镇海楼。


因政绩突出,万历十七年(1589年),刘望海被擢拔入京,担任监察御史,此后到致仕返乡的近20年间,他都在从事监察工作。他刚正不阿,正直敢谏,敢于奏请确定皇太子人选、宽宥因言事谏诤而获罪的大臣等敏感朝政,令朝臣刮目相看。随后,他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后又奉旨巡视山海关、居庸关等边关,均能除奸革弊、秉公执法,出色完成使命,朝野上下钦服。

刘望海大门上高悬“侍御总宪”匾额,为刘望海所撰。

明代的御史、巡按御史等监察官员,职权非常广泛,政事得失、军民利害都要监察,刘望海在任内监察官吏之余,还做了非常多安民利民之举。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刘望海奉命巡按广东,时逢广东遭遇饥荒,他积极采取发赈金、购义田、建义仓等措施,帮民众度过难关,清嘉庆《惠安县志·卷23·卓绩》载:“(刘会)出按广东,故宜发赈,赈出锾金,置义田。”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广州瘟疫成灾,他日夜奔波,巡按各郡,下令各县立义仓贮谷以赈恤灾民,他还先后以察院、御史、巡按御史等身份,倡建了12个义仓。直至清代,广东人还在怀念刘望海,当地志书记载:“历于今,仓与谷虽非故,而刘公之德,父老犹啧啧焉。”


广东任满后,刘望海受命按察巡视云南。清康熙《福建通志》载:“及莅云南,矿役方兴,阉珰横甚,会力持之,卒罢珰。”当时宦官专权,大肆采矿以发横财,广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刘望海立即上疏弹劾宦官、奏请免除矿役,同时购置学田、资助寒门学子,还参与兴建昆明太和宫,“(刘公)居滇八年,滇人仰公如父母。”


随后,刘望海还出任南北京畿道、江南布政司参政等职,后受命巡按七省(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因政绩卓著,朝廷封荫其父刘录为浙江到监察御史,父子并封“总宪侍御”。















- 一心为民百姓感念 -















“公持节中外久,所至为德,于淛粤垊滇间俱有祠。”据载刘望海一心为民、正直廉洁,4省百姓为其塑像立祠,其中,位于家乡惠安的报德祠,至今每年仍有许多百姓前往凭吊。

位于惠安科山上科山寺内的报德祠,门前石狮为明代之物。

惠安县城西郊的名胜科山上,有一座始建于北宋、底蕴深厚的名寺科山寺,寺内迄今保留着由宋至清末民初的摩崖石刻20多处,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多次到该寺讲经说法并题有“慧水胜境”四字。惠安民众感念刘望海所建的报德祠,就位于科山寺内东侧,是惠安县第一座生祠。


据乾隆版《泉州府志·卷之49·明循绩》载,刘望海奉旨巡按广东时道经故乡惠安,正值倭患又起,福建抚台清查惠安寺田,追缴田赋税收以充军饷。人稠地稀的惠安,百姓赋税负担很重,又恰逢歉收,根本无法补交高达1.7万两银子的赋税,刘望海便上奏为民求情,百姓得以豁免赋税。

刘望海故居明代浮雕(郑燕东摄)

明朝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当地士绅倡议在登科山上为刘望海塑像、建生祠以感谢、纪念他的恩德,百姓纷纷支持。报德祠旧祠面阔进深各三间,门口有两只明代绣球狮,祠内奉祀刘望海石像,还屹立着两方功德碑,均为明代保留至今。两方功德碑碑文分别由泉州名士何乔远和惠安举人康士晋撰写,详细记载着刘望海为民请命的经过及当地百姓、士绅建祠的过程。
















- 历代官民悉心守护相关文物 -















除了故居和生祠,泉州还有另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刘望海有关,那便是位于台商投资区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内的刘望海墓。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刘望海以贵州按察使衔荣归故里。致仕后,他依然为德于乡,造福百姓,尤其重教兴学、乐育学子,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他还应县令陈淙之请,与胞弟刘春重修惠安文庙。

刘望海墓陵遗址上有“望海刘先生葆真处“石牌坊。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刘望海去世,葬于洛阳石船山(即今台商投资区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内),其墓至今保存完好。墓前正中有石牌坊一座,正面刻有“望海刘先生葆真处”,坊后正中刻着“持廉秉公 贞规雅操”,代表着明朝的万历皇帝对刘望海的褒奖。刘望海墓基本保留明代原貌,为闽南保存较好的明代墓园,1984年被列为惠安县首批文保单位。


刘望海的故居、生祠、陵墓,被历代官民悉心守护至今,文史界人士表示,历时400多年,故居、生祠、陵墓均较为完好保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并不多见,足见家乡人民对刘望海的崇敬之情。















来源:泉州晚报社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黄宝阳 通讯员:叶俊伟 文
图片:吴拏云 黄宝阳 摄(除署名外)
编辑:苏壕泽
二审:彭斌
三审:刘倩

戳这里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


转发告诉更多人

泉州晚报
《泉州晚报》系中国“百强报刊”,泉州晚报社旗下有《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商报》、泉州网、泉州通等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