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还能找到北吗?

乐活   2025-02-04 11:31   江苏  

在造车圈里,估计争议最大的一个人,就是蔚来李斌了。

我以前一度觉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类似“完全不理解,怎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这种话。

给人的感觉就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尽管我自己除了前年去青甘环线和去年跑318,平时我是几乎不开油车的。但是我理解很多人确实是只能买油车,事实上在中国这样电动车渗透率变态高的国家,每年油车占有率依旧在一半以上。

此外他还说“蔚来江淮汽车工厂要好于保时捷工厂”,倒也不是说江淮工厂一定不如保时捷工厂,考虑到这些年新势力的车厂都是新设备,说比保时捷工厂强,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就是给人一种感觉,大哥,您先比保时捷强了再吹牛逼好不好。

还有个问题,有些时候就算把发展趋势看对了,但话说得过早,就会让人感觉自以为是。

不过最近跟身边的一个小伙伴聊起来,改变了我的一些观念。

他是蔚来的铁粉,我也是通过他的朋友圈才知道,《流浪地球2》里刘德华扮演的那个角色车祸场景里,路边的车都是蔚来的,因为导演郭帆觉得蔚来的车有科技感和未来感。

我问他,你觉得李斌到底是一个啥样的人?

他说当然是有病的人,没病哪能捣鼓出来这么大一摊子。

然后他给我讲了几点,我突然觉得有点难评了。

他说以前对蔚来和李斌都完全无感。几年前刚辞职,就开着电车去自驾,在315国道上溜达,大家都知道,那条国道跟无人区似的,藏羚羊都比充电桩多。当时他也是极度焦虑,然后在那里碰上方圆400公里唯一充电桩,也就是蔚来的充电桩。当时他开的车还不是蔚来的车,但是依旧可以在蔚来充电桩上充电。

他在充电的时候,就在想一个问题,单独这一个充电桩肯定是不赚钱的,如果赚钱,就不会方圆几百公里就这一个了。而且开电车自驾的人并不多,广告效应也就那样。

这种效益很一般的地方搞这么一个,只能说李斌这人脑回路比较奇特,他说过一句话,加电的体验超过了加油,电动汽车才能真正普及。可能真是想帮大家解决让电车敢于出远门的问题,哪怕开的并不是他家的车。

其实想象一个场景,如果你开着电车在315国道上玩,发现电车快没电了,往前一开,发现只有蔚来的充电桩正好在你需要的地方出现了,是一种什么心情。

后来他想换车,突然想起来在315国道上那事,就去了解了一下蔚来。

然后知道了2014年蔚来刚成立时,李斌就投入自己的大半身家。而在2019年蔚来遭遇生死危机时,更是把易车私有化卖给腾讯,套现所有的股票拯救蔚来。也就是说,如果蔚来没扛过2019年,说不定李斌就成老赖了。那年李斌也被媒体评为年度最惨的人。

当然了,创业故事再怎么感人,也没多少人会为这个掏钱买单,我的小伙伴后来选蔚来,主要也是产品没啥问题。他当时给我说了一堆优点,我不准备赘述了,其实在我看来,一辆车敢卖三四十万以上,去年还能卖出去20多万台,产品力倒也不是问题。你可以糊弄几个人一段时间,不可能糊弄这么多人这么多年。

有件事是挺让我觉得震惊的,一直以来,我以为蔚来主攻的是那个换电站,这些年开电车溜达多了,才发现电车厂家里,装充电桩最多的应该就是蔚来。而且跟特斯拉不一样,蔚来是开放给所有品牌。

而且有个细节挺让人印象深刻。大家用过高压充电桩就知道,那根线又粗又重,很多女孩想搞定是非常费劲的。众多充电桩里,只有蔚来用的是细软电缆,用过的都知道体验有多好,不出意外,其他厂家在接下来几年里都会跟进。

对于那个换电系统,堪称新时代的“两桶油”,规模和资金投入会非常非常大,极具野心的一个操作,而且有种孤胆英雄的悲壮感,因为以前在做这事的,只有蔚来一家,但现在,最懂电车补能的电池巨头公司宁德时代也宣布要一起来做换电,说明这个生意模式受到巨头的认可。

搁以前,我会觉得这种大家都不看好的东西大概率没啥前途。

不过到了这两年我目睹了太多大家不看好又做成的事,而且这类事开始的时候往往极具争议,做的时候困难重重,但是做成后效果逆天。

比如多年前张一鸣要搞算法定制化新闻,比如马斯克要搞可回收火箭,还有咱们国家强推光伏和新能源。

我理解这也是为啥大家都不看好李斌换电项目的情况下,还在获得各方支持的原因,现在的这种环境下,各国都需要那种野心勃勃并且不循规蹈矩的人。尤其中国汽车产业落后别人百年的前提下,更是得极具想象力、甚至偏执狂“维德式”的人来操盘。

另一方面,我仔细了解了下,其实蔚来搞基建也不是为了烧钱而烧钱,是经过充分的商业考虑。

换电站、充电站在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对于蔚来车型销量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基建密集的江浙沪地区,网络效应很明显。在刚过去的12月份,蔚来+乐道双品牌的月销突破3万辆,当消费者了解到买蔚来的车会享受到更舒心的开车体验,更便捷的补能方式,自然就会用钱包投票。

李斌在直播里也分析,类似京东投入重金搭建的自营快递网络,通过前期选择优质的前置货仓站点,逐步形成网络之后,开放给外部物流收费,获得收益。

有个词叫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全国只有一百个换电站,到第一千个换电站建成,这个系统的价值差距不是10倍,而是100倍。

最近又看到了一条小红书的帖子,美国网友在中国开换电车自驾从上海去北京,介绍了下沿途的换电体验。帖子非常火,几万点赞,评论区里好多美国网友真实评论,李斌自己也用英文做了回复。美国网友惊讶换电远比充电的方便,技术很先进,感慨和中国电车相比,他们自己生活在石器时代。

大量外国人涌入中国社交平台,打开认知,改变了对于中国的理解。其实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很长时间里对换电的看法非常消极。不过到了最近一两年反倒觉得如果能放下偏见,多一些理解,可能李斌他们还真能闯出来一条路。

再往深处想,现实里真正做成事情,往往刚开始都并不被大家看好。甚至可以更激进地说,能被所有人都看好的事,不是做的人太多,类似餐饮;就是做了之后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反倒是那些少有人走的路,长期看更值得去尝试。

而能够走这些路的人,都是看起来下苦功夫,非常头铁的人。就像中美网友交流后互相了解,各自对于彼此的生活大吃一惊,对于我们自己的企业家,大家都可以尝试放下成见去了解,说不定也会有新的理解。

顺便说一件事,我一直想干一件事,就是冬天去咱们国家的极北地区看看,但是想开电车去,毕竟电车的AP功能可以让跑长途省力不少。但是忍不住担心沿途充电桩够不够,一方面哈尔滨以北本来充电桩就稀少,另一方面那边温度低,电车能耗明显大幅提升。

不过就在2025年第一天,李斌就一路开电车,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黑河到漠河,在东北开电车2200多公里到了中国最北端,一路上只用蔚来的充电桩,他在中国最北的地方拍了一个视频,说自己找到北了。

我看了下视频,路上有个黑龙江用户说,早些年,东北有些地区就只有蔚来的充电桩。

李斌以前说他自己从山里出来的,要把充电桩铺回山里去,让大家回家方便。考虑到我印象中他说话不靠谱,也就没当回事。不过到今年,突然发现蔚来充电桩确实覆盖到全国去了,已经建成了25000根充电桩,确实是各个新能源厂家里最多的。

可见评价一个人,主要不在于他说啥,而在于他到底做了啥。

我的整体感觉是,李斌这人,初步了解总是觉得不靠谱,深入了解又觉得不那么简单。嘴很大,脑洞很大,但格局和心脏也很大。

这种人注定会做让一些人不理解的事,不过最后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如果还想有更多的可能性,需要这样的人。

市井财经
夜里想起千条路,清早起来卖豆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