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
坚持守正创新 落实立德树人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高级教师 何振华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鲁新民
2025年1月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试卷,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较好地体现了“考—教—学”一致性。具体而言,试卷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聚焦时代发展,涵养责任意识
试卷坚持与时俱进,选取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素材,构建评价情境。如第3、6、8、9、24等题,从全面深化改革、新技术革命、整治形式主义、外贸发展、依法治国等话题切入,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社会热点,着力培育家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如第15、17、21、26等题,聚焦公益“慢火车”、基层文化设施、自主创业、老年人权益保障等事关民生福祉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加以分析,进而激发担当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凸显了试题的育人价值。
二、坚持素养立意,强化考教衔接
试题通过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根据学生在特定的评价情境中执行不同学科任务外显的关键行为表现,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如第26题,要求学生结合相关案例,从法官的视角,运用合同与违约等学科知识,评价“邓某的诉讼请求”,并解释与论证其理由。再如27题中“指出一种方法”“指出具体推理类型”等属于描述与分类的学科任务,“说明该方法的运用”“补充演绎推理”则要求进行解释与论证。分类是否准确、论证是否严密等行为表现特征是评价学科素养水平的重要维度,力求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推动考教良性互动。
三、注重活动探究,提升思维品质
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显著特点。试题注重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边界和社会视野,提升学科思维品质。如第2题,以学生主题研学为载体排布试题,创设参观四个红色教育场馆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及其重大意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育历史主动精神。如第28题,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为背景,围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要求撰写一篇总结陈词。试题注重学科基础,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以辩论赛这种常见的学科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亲历过程,增进体验,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历 史
坚持价值引领 凸显学科特质
新昌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徐金超
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正高级教师 田国华
2025年1月浙江选考历史卷图文并茂,风格清新。题型稳中有变,增加了3分选择题比重,减少了总题量。设问平和又有高度,评价题和小论文题不再单独成题,评价题提示了评价的维度,把选考要求和人文关怀很好地统一起来。全卷有以下特点:
一、坚持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凸显教育性
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试卷重视育人功能,将正确的思想导向、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和评判。例如,第20题第(1)问,要求考生回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本质差异”,第(2)问“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成功经验”,通过土地制度、农民问题等知识,引导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又如第22题,以“何以中国”切入,通过“何尊发现的意义”“禹的历史功绩”“共同的历史记忆”等问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考查主干知识和学科素养,凸显历史味
一是以多元材料凸显历史味。除《魏书》《续文献通考》等文字材料外,全卷有图表7张,以多样化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回归“历史现场”,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二是以主干知识凸显历史味。考查了百家争鸣、孝文帝改革、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列强侵华、经济体制改革、希腊化时代、新航路开辟、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近代移民、十月革命等知识,体现了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重视。
三是以学科素养凸显历史味。通过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考查历史知识运用和核心素养水平。例如,第13题对威尼斯商人日记的解读,体现了“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的素养要求;第20题和第21题则体现了对历史演变的关注,要求考生将历史事物置于时空条件下考察。史学方法题回归为独立选择题,考查学生认知历史的“多重面孔”,涵育史料实证。
三、关注国家命运和世界发展,凸显现实感
“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卷着力体现这一要求。第20题以“土地、粮食,攸关国运民生”为主题,呼应“中国人饭碗装中国粮”这一现实关切,体现了从历史角度关心国家命运的理念。选择题第6、17题均以反映现实的漫画创设情境,关注了当今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关心现实、关注世界的发展。
地 理
知能素养融会贯通,服务创新人才选拔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耿文强
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 高级教师 金剑
2025年1月地理选考卷稳中求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选才的考查功能。
一、突出人地协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聚焦中国典型素材,树立国家安全观念
面对我国生态、能源、粮食等问题,试题引导学生增强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如1、2题以海上风电产业为情境,促使学生探求保障能源安全的途径;5、6题通过与世界部分国家马铃薯单产比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28题以巴音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视角辩证分析人类活动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2.着眼全球现实问题,树立人地和谐理念
试题紧密联系现实问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如15题通过冰架面积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8、19题以俄罗斯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变化,探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二、关注学科素养,助力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1.注重考查必备知识,着力夯实基础技能
试题全面覆盖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并考查了部分地理工具性知识,凸显地理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如17题地形剖面图和地图三要素的判读,通过对地图、图表解读能力的考查,有效夯实基础技能。
2.注重考查学科思维,着力培养关键能力
试题注重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如26题要求对巴西“河运”“工业竞争力”“城镇化水平”等区域发展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试题强调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如27题要求从整体性角度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内“物种数量”“盛行风”“河道变化”等进行分析,实现对该地区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理系统的综合考查;又如28题“草地质量分等土壤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学生以土壤肥力构成的认知为基础,结合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
三、深化课改理念,引导教学实现价值回归
1.知能素养融会贯通,有效阐释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题中出现一个情境三道题的新组合,减少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试题情境任务的设计,均要求在基础知识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观察、计算、推导、绘制、分析”等基本技能予以解决,并体现对“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等理念的领悟,充分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9~11题以“都市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城镇空间结构”等知识的迁移能力。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教学引领作用
试题多样的情境创设和灵活的设问,体现了以生为本、以情境和任务为基础考查素养的评价要求。整卷试题情境和任务高度统一,引导学生在考试中聚焦情境解读,确保选拔性考试适当深度和难度。这对地理教学具有很好地引领作用,即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真实情境创设,实现深度教学,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落地。
物 理
优化试卷结构 彰显核心功能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屠旭滨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杨亚芳
试题命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准则,试卷结构稳中有变,题量和分值有所调整,总题量减少到18题,选择题Ⅰ减少3题,分值不变,选择题Ⅱ增加1题,分值由原来的3分增加到4分,计算题题量不变,最后两题分值增加到12分和13分,进一步优化了试卷结构,提高了考查的有效性和区分度。
试卷通过强化价值引领、突出必备知识和注重能力考查,彰显高考核心功能。具体表现在:
一、精选题材,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试题精选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科价值的情境素材,充分体现物理学在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彰显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如第1题我国新一代车用电池续航里程、第2题我国水下敷缆机器人、第3题中国运动员获世界举重金牌等素材,展现我国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第9题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等素材,体现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第10题测量溶液折射率的装置、第18题同位素测量系统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等素材,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
二、回归本源,知识为基,加强教考衔接
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本源,突出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应用。如第4题考查电场线和等势线,第6题考查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第13题考查感应电流的有效值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第15题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试题依旧重视从教材中选取命题素材,引导师生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如第7题四幅图均来自交变电流、电磁振荡两章节教材中的原图,第11题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曲线也都来自教材中的原图,第12题两列波的干涉情景则来自教材习题的改编。
立足教材经典实验,重点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基础内容。第14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研究半导体热敏电阻等实验,三个实验的最后一小题均注重考查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操作的改变和实验方案的拓展等进阶设计。
三、基于情境,能力为重,服务人才选拔
试题情境创设新颖多样,注重考查在复杂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以不同梯度和层次的考查要求服务人才的选拔。如第5题沙尘颗粒降落时间问题情境考查模型建构;第8题长木板和滑块相互作用问题情境通过拆分对象和过程,考查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第16题的游戏能否成功引出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任务,考查模型建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第17题呈现接有恒流源的正方形金属框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情境,通过分析变力作用下的动力学特征,解决运动、能量、动量、电路等问题,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第18题同位素测量系统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通过三种同位素在加速电场、偏转磁场、偏转电场中的运动情境,考查从图文中提取、筛选、分类、概括和转述关键信息的能力。
化 学
重视学科理解 凸显学科特质 体现学科价值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应化德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高级教师 姜幸光
2025年1月浙江化学选考试题命制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学创新,突出核心素养考查,重视学科理解,凸显学科特质,体现学科价值。
一、浙江特色,稳中求新,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试卷结构、题型基本稳定,题量和主观题分值有适度改变,选择题个数与分值保持不变,主观题由原先的5题变为4题(17题16分,18~20题各12分)。试题坚持主干内容的考查,起点低、入手快,兼具广度与思维量,多维度考查必备知识。如选择题第1~8题,考查了分子极性、化学用语、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实验安全、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离子反应等必备知识。同时,试题注重呈现方式的创新,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如第9题以抗坏血酸及其氧化的信息考查有机物的鉴别、性质与结构,第14题以合成酚类物质的流程图呈现并从有机反应过程、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角度设问。第16题由往年相对固化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变为根据蛋白质中N元素含量测定流程中相关步骤的目的、操作与类比迁移的考查。第17题围绕P元素,分析或解释原子结构、晶体性质、物质性质与转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物质结构的知识。第20题新型发光有机物合成中,需要结合有机物陌生的基团转化,完成同分异构体书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落实素养,融合模块,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试题依标施考、以考促教,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增进学科理解,注重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有效落实"素养为本"的教学,如第12题Li-O2可充放电池中新的概念提出与应用。第13题以Fe(NH3)2Cl2晶胞为载体,分析微粒间的排列方式,判断晶体类型是否属于混合晶体。构建学科大概念,如“结构决定性质”,且融合在各模块中,第17题(3)H3PO4、H4P2O7基于结构分析两者Ka3的差异原因;第18题中以二甲胺等化工产品生产中,根据反应的调控,结合化学键角度分析原因;第19题物质制备实验中,催化剂AlCl3促进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原因分析;第20题有机合成中,有机物酸性比较与分子内氢键的判断,都体现了化学学科特质的思维方式。
三、突出探究,强化操作,立足学科思维培养
试题在深化基础、增强综合和应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验的创新性,突出了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素养的考查。如第10题提纯氯化钠,在课标要求的必做实验基础上创新引入K+离子,限定除杂试剂,体会物质检验、分离、提纯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第17题(4)以CaSO4制取无水Na2SO4,应用难溶电解质的物质转化,能依据探究目的完成实验多步或单步操作;第19题实验产物中获得粗产品的合理排序,以求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科学探究常见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求实。
生物学
生活生产中蕴含核心知识,素养考查中彰显育人价值
临海市教研中心 正高级教师 周玲
乐清市第三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徐岳敏
试题“稳中有变”,继承以往题型、表达方式等特征,创设丰富情境,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实验考查,彰显育人价值。
一、注重核心价值引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以必备知识为载体考查核心价值。如第1题的碳中和、第7题的DDT应用等生态学知识,增强考生的生态文明观,发展责任担任意识。第21题的探讨杨梅林的复合种养模式、第22题的探究西兰花花球的保鲜方法等,这类试题引导考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第24题的利用假丝酵母菌株为材料克隆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升考生工程思维发展水平。
二、注重实验能力考查,发展科学探究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实践操作能力群的考查重点是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试卷实验能力考查突出,如第8题的泡菜与果醋制作、第9题的质壁分离实验、第17题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生理实验、第25题的实验思路设计、第24题的微量移液管使用方法等。此外,还有许多对科学研究案例的分析,如第10题的探究蛋白酶活性实验、第14题的植物激素类实验、第18题的月季快速繁殖研究和第22题的探究西兰花花球的保鲜方法等,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三、注重试题情境创设,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试题注重情境创设,在生活、生产等情境中对知识进行考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第8题的传统发酵、第11题的猴痘病毒感染、第21题的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第25题的血糖和尿糖等都是来自健康、生产等情境或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活、生产等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辩证看问题的思维。又如第10题的蛋白酶活性探究、第14题的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影响、第22题以西兰花为材料的光合作用应用等都以科学实验为情境,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提升解决科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学科知识融合,提升综合运用水平
试题注重知识融合,连通不同模块间或模块内的知识联系,引导考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和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如第9题的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第14题的植物激素与转基因、第16题的细胞分裂、第20题的遗传与电泳、第23题的遗传与除草剂的选择作用、第25题的血糖和尿糖现象分析与检测、药物对不同细胞增殖的影响等,生物学试题体现了知识的融通,有助于考生拓展知识,发展联系的思维和意识,促进认知的深度发展,提升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技 术(信息技术)
聚焦关键能力 彰显素养立意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钱晓峰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邵红祥
信息技术整卷难度稳定,试题设计与问题呈现稳中有进,充分发挥了教育评价的育人选才功能。
一、聚焦核心知识,凸显学科本质
试题立足学科特点,围绕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学科大概念,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本学科核心知识探究社会生活中的系列问题。例如,第1—2题考查学生对于数据、信息、信息安全等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科普宣传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字化技术的日常应用,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第3—6题考查学生综合应用信息系统中硬件、软件、人工智能以及数据编码等相关知识,通过“餐厅智能监管系统”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第13题通过“机器监控调度”来考查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及编程实现的思想和方法。基于核心知识的考查,充分体现学科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凸显了信息技术的学科本质。
二、注重学以致用,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通过设计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串联起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考查,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理念。如第7题,在“学校阳光月跑活动”情境中设置“判断某学生是否达标”的问题;第8题,在“后缀表达式计算”情境中设置“求栈顶元素”的问题;第14题,在“搭建室外温度监测系统”情境中设置“设备配备、智能终端程序编写、预警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学生要将所学的算法、数据结构、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结合算法分析、逻辑推理、信息系统构建、数据处理等关键能力,运用本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过程中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获取、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等关键能力。
三、强化思维品质,服务人才选拔
思维品质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本次试卷在结构设计上保持总体平稳,强化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如选择题第9—12题,通过不同复杂度的数据结构、同一问题多种算法的程序实现,从不同维度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广度;第15题,通过创设“决赛选手挑选”情境,应用二分查找算法、链表等知识,在分析问题、抽象建模、程序实现等过程中综合考查学生的计算思维。试卷通过对思维品质不同梯度和层次的考查要求,突显了服务选才功能。
技 术(通用技术)
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思维品质
浙江省台州中学 高级教师 廖根仁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高级教师 张瑾烽
2025年1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试卷,系统考查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课程标准,关注育人导向
整卷吻合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涵盖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素材符合时代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设计注重对知识应用和关键技能的考查,体现了学科实践育人导向。如第16题以我国的优势产业国产新能源汽车为背景,吻合时代主题,考查学生的技术交流意识;第18题和第30(3)小题,要求学生对技术问题具有敏感性,考查学生的创新与优化思维;第20题以生活化的学科实践任务,考查工具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部分试题还体现了多育并举,如第29题以保护大棚安全为背景,要求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创新设计,既是对学生智力的考查,也是强化劳动意识的体现,在绘制设计草图中,还需考虑技术交流中方案呈现的美学原则,体现了学科综合育人导向。
二、 聚焦核心素养,凸显思维品质
试卷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试题的立意、情境材料组织、问题和任务设置均能体现核心素养考查目标。如第16、17题侧重考查技术意识,第26、27综合考查图样表达与工程思维,第18、30题综合考查图样表达、创新设计与工程思维。部分试题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指向素养的全面考查,如第29题综合考查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与图样表达。
试题注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解决复杂情境下真实问题的思维能力。如第18题要求学生能领会真实的问题需求,深入思考并理解夹紧机制与原理,体现了较高的工程思维水平;第27题LED灯的开关电路,要求学生融合功能情境识读并分析电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巧妙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将问题分析清楚。
三、创设多元情境,构建问题任务
试卷内容考查分布合理,知识覆盖面广,命题形式稳中有新。全卷有12道题具有真实的情境,涵盖了生活、生产与学科实践等方面。通过创设丰富的技术应用情境,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如第22题创设了“种子烘干工艺”的生产情境,通过图文方式呈现了烘干的工艺流程,在构建问题任务时,不仅有流程概念应用的考查,还有具体功能的分析,该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往年同类试题有所提升。
试题任务指向明确,和情境紧密关联。部分试题任务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其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构建重视学科知识应用的系统性,以引发学生呈现思维过程与作答表现。如第28题、第29题共用一个“大棚除雪装置”的情境,从发现问题、明确任务开始,到制定设计方案,巧妙地将两题情境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任务,综合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命题形式既保持了试卷结构的稳定性,又在情境设置和知识应用的系统性上做了一定的创新。
英 语
指向心智协同发展 彰显学用相融生态
嘉兴教育学院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徐雁光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级教师 汪向华
2025年1月高考英语试卷考查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强化教考衔接,正向引导教学,服务于人才选拔。
一、丰富多彩的语料:承载育心之功能
试卷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选材,素材多元且有时代性。例如:听力部分的独白内容体现了观鸟者对鸟类面临问题的担忧。再如阅读部分:A篇介绍了图书馆间的互借服务;B篇探讨了父母对待孩子饮食的教育方式,建议父母言语适度并基于“责任分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饮食习惯;C篇介绍了“矩阵式”种植方法,倡导模仿自然设计园艺;D篇围绕技术产品的性别化现象展开,探讨了去性别化的必要性及性别在产品设计中的深层意义;七选五讲述了有效沟通的方式,其关键在于表达简洁明了,让对方保持兴趣。完形部分讲述了一位巴西老师利用社交平台,将其烹饪爱好变成一种新型社交模式的故事。语法填空部分描述了时尚的代价推动服装租赁业兴起的现象。这些语篇注重价值观引导,渗透了环保、责任、人际交往、创新、资源共享等意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寓教育于具体情境之中。
二、灵活多变的考查:激发智慧之潜能
题目设计既注重情境性,又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考查识别与理解能力,如第21、22、23题;考查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推断写作背景(第24题),揣摩作者的想法或意图(第27题),探究文本背后的原因或逻辑(第29、34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如文本标题(第31题)、段落要义(第35题);七选五侧重考查句子层面的理解与衔接,也有对小标题的考查(第39题)。阅读设题均落在文本主干信息上,体现了思维的整体性。完形填空考查语言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侧重动词和名词等实词的考查。语法填空多角度设空,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应用文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演讲稿中提到“用手机拍视频”现象,需要学生辨析相关问题,并从校园场合视角提出建议。读后续写描述了12岁的Kevin冷静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的故事,体现了他的勇气与责任感,在考查语用能力的同时,侧重考查思维的条理性、人物刻画的深度以及推理分析能力。
三、全面多维的空间:发挥导学之效能
本试卷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鼓励教师以促进学生心智协同发展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注重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协同培养,强化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通过构建学用相融的教学生态,教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为此,教师应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此外,教师应坚持培养学生基于自主阅读探究主题意义、构建价值观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健康的学习生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