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与产量的秘密
在广阔的水产养殖天地里,有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水体的“透明度”。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物理特性,却如同一个隐形的手,默默地调控着整个养殖场的生态平衡和产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透明度”的神秘面纱,探寻它背后的奥秘。
透明度,顾名思义,就是水体清澈的程度,它主要反映了水体中藻类、有机质的丰度及种类,大致指示了水体的肥度。
对于不同的水产养殖对象,透明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鱼类,最适宜的透明度范围为30-45cm;而对于河蟹来说,40-45cm的透明度则更为理想。
那么,透明度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水产养殖的呢?
在养殖前期,由于新进水、基肥少、低温藻类生产慢丰度低,此时水体的透明度通常较大。
随着养殖的进行,投饵、肥水、有机质增多,藻类也逐渐旺盛起来,透明度逐渐降低。
到了养殖后期,水质较肥,透明度也降至最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透明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当透明度过高时,水体属于瘦水状态。这意味着水体中的藻类和有机质含量较少,肥度差,产氧能力低,从而导致养殖产量下降。
相反,当透明度过低时,水体中的有机质和藻类含量过多,它们聚集在水体表层,部分藻类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还容易导致泛塘和缺氧现象的发生,对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
那么,如何调节水体的透明度呢?
其实,这需要我们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和季节变化来灵活调整。比如,在养殖前期可以通过适当施肥来增加水体的肥度;在养殖中期则需要控制好投饵量和肥水比例,避免水质过肥;在养殖后期则需要及时清理底部的有机物质,防止水质恶化。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外部因素对透明度的影响。比如风力的大小会影响水体的混合程度;雨后的藻类被冲到底部会导致透明度上升;如有泥沙则会使水体浑浊、发黄、透明度下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水体的稳定。
总结起来,“透明度”这一看似简单的物理特性背后隐藏着许多养殖的秘密。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水体的透明度,不仅可以提高养殖产量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
7.抗应激Vc:抗应激,增活力,促生长,改善因天气突变、拉网、换水、换料等引起的各种应激
23. 复合EM菌种(发酵型):调水稳水、分解残饵、净水除臭、降解氨氮,1包可用100亩
24. 蓝藻清:高温天气,蓝藻来袭,一例小龙虾塘口蓝藻爆发处理心得
觉得文章内容还行,请点“赞”和“在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