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
——读谢卫华主编的《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陈湘》
编者按:
这篇文章是为谢卫华主编的《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陈湘》一书撰写的书评,见报前,谢主编用微信发给朋友先睹为快,不意好评如潮,引起一阵强烈的反响,现摘录几条当地文化名人的回信:
《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陈湘》谢卫华主编
岭南师院前副校长,文学院教授刘周堂:
思绪飞扬,纵横捭阖,围绕陈湘精神永存而挥毫泼墨,真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老戏剧作家卢凌日:
读了龙鸣教授《桃李春风一杯酒》,史识、情怀、文采、透晰、彻悟一拨子涌上我的心头,就如崔颢给黄鹤楼写的那首诗,一下子把黄鹤楼定格在永难消逝的历史尘烟中。你这本书和陈湘老师的人格精神也因为有了龙鸣教授这篇文章而大大地加强了生命力。
遂溪县政协原主席蔡铭作诗庆贺:
卫华守正敬高贤,
妙手挥毫著巨篇。
教授欣然评杰作,
精辟入理暖心田。
原湛江市社科联主席、二级巡视员邵锋:
龙鸣教授的文章娓娓而谈,行文挥洒自如,纵横捭阖,视野宏阔,纵横古今,尽显深厚学养与敏锐洞察力。以新颖独到的观点,鞭辟入里的分析,揭示了《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陈湘》这部书的历史意义及陈湘老师超越时空的精神生命。引人深思,给人启发。
原省美协副主席湛江美协主席冯兆平:
卫华兄,龙鸣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你这本巨著的重要影响及价值所在,祝贺你为雷州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雷州政协原副主席余石:
文章太感人了!感人的原因是对雷州文化的深情厚谊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深厚的功底。陈湘老师如果在天有灵,他得以告慰了!
陈湘
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谢卫华:
太感谢教授了!不愧大手笔!不愧对雷州半岛文化情有独钟的大教授!我连续看了四遍,每看一遍后,就抽一支烟回味妙文。如果不是对雷州半岛文化有深情并对文化哲学有深度感知的学者是写不如此气势磅薄入情入骨文章的!
文章一开篇就不同凡响!抓住主编的心脉。我正是一直感知陈湘是不朽的人物才如此深情捍卫其道德文章的!
在此书出版过程中,我曾与北京编辑交流,她也是一下就悟透我心思说:我知道你做这件事是有使命感的,正如古人孔子学说,由其弟子以及孟子最终的弘扬起来!这个是编辑原话!
所以你评论一开编就抓住文脉来展开,扣人心弦!引起人们从看哀荣这个法眼,感知陈湘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这具备高度的哲思方会有此独具惠眼!这点看,教授与主编心是相通的!
整篇文章洋洋洒洒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书评的题目十分脫俗飘逸大气!
这篇文章可见龙教授对雷州文化对雷州半岛人民是无限的深情与热爱!真是内心十分感谢尊敬的龙教授!我己经反反复复读十多遍了,不啥得放下!
半夜醒来又读妙文!真有妙不可言的感觉!似乎教授笔下有神助之感,能生出如此惊泣鬼神的文字来!此文一出随即在网络世界引起轰动效应,撞击着雷州半岛每一个读者就灵魂,引起对本土文化的关注、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反思!陈湘就如拔去乌云的太阳随着教授美文,一下子在雷州大地大放光芒!照亮这块土地的子孙后代的精神境界!
赤坎区档案局长区志办主任劳敬:
看一遍《桃李春风一怀酒》真是舍不得放下,这不但是一段历史的沿革写照,而且还是对陈湘老师人生意义的足够诠释。深得体会,胜读十年书。
霞山区原文化局长曾继房:
《桃李春风一杯酒》很浓很醇,不但道出了雷剧名人的一段佳话,也厘清了雷州一段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这是用真情写出来的好文章。
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李毅锋副院长:
陈湘,将永远闪耀在雷州历史的星空中!卫华功不可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主席,《湛江晚报》原总编辑陈通:
龙教授你今天在《湛江日报》发表的《桃李春风一杯酒》,站得高,望得远,想得深。文章似乎是解读谢卫华编的书,又不全是。而是由表入里,由浅到深,从陈湘老师的雷剧唱腔切入,研究雷州文化的特质,雷州文化的源流与传承。当然,文章也没离题,还是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写陈湘老师对雷州文化尤其是雷剧的贡献,并就影响力这点与圣人比较,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陈老师如泉下有知,当无限欣慰矣。你的文章有哲学高度,缘于你的思想有哲学深度。给你一百个赞!
谢卫华
1,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在下有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哀荣。如臧克家评判人生的伟大诗篇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种人自然无须谈哀荣。与之相反,“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死犹生,哀荣无限。最典型的是孔子,老人家生前不受待见,流亡国外十数年,殁后学生却自发去守墓,长达三年,子贡犹嫌不够,又加了三年,参加守墓的都有当时的国家领导人。
雷州半岛也有这样一位值得怀念的人,他叫陈湘。对他的葬礼,谢卫华回忆道:“陈湘大概自己也没料到,他身后事,政府那么隆重地追悼他、表彰他、纪念他,完全超出一般世俗人的认知。”陈老师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雷州半岛国营及民营雷剧团,海康老家村人,以及获悉讣告前来悼念的人多达400人。他们献上花圈,表达深切的缅怀。
陈先生去世已近二十年了,他的学生念念不忘,朋友的怀念如丝如缕,依然拖着绵长的回音。把孔子与陈湘相提并论,正考虑是否合适,展卷一看,发现早有人作此比较。戏剧家黄祖洁早在做如是比较,说二者都是:“第一个提出事件概念,或事物缘起的人。”再往下论才见差别,孔子创立的是儒学体系,陈湘则是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而我把孔子与陈湘相提并论,比的是哀荣。这一点,陈湘先生这位智慧长者,生前已对身后场景了然于胸,他对事业的自信,对身后的哀荣、学生的怀念早有预料,他说过:“我什么都不图,只是我死后图他们的几点眼泪而已!”
2,这部纪念陈湘的巨著早已摆在我面前,主编谢卫华,副主编黄祖洁专门签名钤印相赠。因论的是雷剧,自惭一窍不通,心存敬畏,一直束之高阁,没敢触碰。主编谢卫华霸王硬上弓,几次三番请求,一定要我写几句读后感,他以为我研究过半岛历史文化名人陈瑸,对雷州文化其余也应触类旁通,他高估了,其实我对雷州文化,负责任地说,只此一孔之见。
记得收到超大规模的图书都是雷州人所赠,有余石等人编撰的怀念宋锐的巨型文集,有蔡山桂编的《雷州话词典》,有《雷州佛教志》,再就是这本谢卫华主编的《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陈湘》,都是十六开本,大多煌煌七八十万字。让人感叹文天祥为雷州人所贴精神标签之准确:“敬贤如师”。谢卫华主编的这一本全书收集115段雷剧片段,成为一座庞大的戏曲库,还有十三章文字内容。与它包含的巨量信息和无限情感相比,这八十万字的文本不过是个“目录”。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建构,自觉此生难入堂奥了,既有所请,那我就站在门外,预测一下这部书的历史意义。不妨大胆估计,这部书,定然会帮助传主陈湘进入雷州半岛的精神村落。
陈湘雷剧唱腔演唱会节目单
3,我曾在一次访谈中给雷州文化画出一个简明的结构图,为深圳一所大学的陈权老师所激赏,做成ppt给学生讲。图表显示,雷州文化分为三层,底层是瓯越和骆越文化铺垫出的广袤而厚实的土著基层,中间是富含开疆韵泽、个性鲜明的闽潮文化,顶层是儒道释混合的中原文化,佐以不断渗入的外来文化精华。上述几部巨型著作以及我新近点校出版《陈瑸全集》及已经完成的《陈瑸评传》,应属中层文化与上层文化结合的晶体。特别是陈湘创作的雷剧声腔体系,极大地增强了雷州文化的丰富性。所起作用不是为百姓雪中送炭,而是为了满足雷州人民精神生活锦上添彩,那不是一朵花,是雷州人格外珍视的瑰丽华章。
雷州文化简明的结构图
4,雷州人这个群体,在中国历史的千年演变中,大部分从河南出发,经闽南来到雷州半岛,一路的裹携与吸收,形成独特的情感特征和语言种类。定义这个族群的特点,我想在文天祥定评“嫉恶如仇,敬贤如师”之后再加八字,就是“热爱家乡,情感浓烈”。
所谓家乡,首先是共时态的烟火家园,是由生活在共同土地上,洋溢着盘根错节的亲情的乡亲所组成,这里拥挤而嘈杂,熙熙攘攘,为名而来,为利而往,过着充满幸福与烦恼的寻常生活。
而精神故乡则是历时态的,是由吸收了这方土地的营养,并对这片土地产生影响的,不同时代具有独立精神品格的文化名人组成的,在这里,他们像早晨天空的星斗一样,稀疏而寥落。他们穿着不同朝代的衣裳,在典籍中,在传说里,在雷州半岛人心中,组成一个跨时空的村落。由于自己的努力和学生的托举,陈湘肯定是这个村落新加入的精神人口,与陈光保一样。记得当年曾与保伯对话,我说您肯定要进入历史的,三百年后还会有人提起您。
共时态的人间拥挤不堪,精神村落的人烟却稀稀落落,因为那张永久的居民证太难获得了。从艺术上讲,他必须构建起堂而皇之的艺术建筑体系,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如陈湘的雷剧唱腔体系。除了这个标准,还得有情怀,有社会贡献,“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有牺牲精神,“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臧克家)
李白这位诗仙“绣口一开,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其艺术堂构足够华丽宏伟,但他没能进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行列。王国维在中国寻找四位最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潜、杜甫和苏轼入选。论诗才李白比谁都不差,但与这老几位比,李白缺少了对百姓的关爱,缺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这些大词,玩政治的人不过用来给自己镀一层金色薄膜,有的甚至只刷一层玉米粉。而在杜甫那里,全部都是用纯金手工打造的真情实感。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使他的吟唱成为“史诗”。所以,人的精神生命是是历代人民给的,是“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臧克家)
谢卫华与恩师陈湘合照
5,陈湘不缺这个选项,从他的文章中可见端倪,他在《说牛》一文中夫子自道:
牛吃的是草,给予人的是牛奶,牛肉可以食用,牛皮可以制革,牛粪可以肥田,从这点来看,那些贪官、娼妓、强盗、贩毒者等社会蛀虫,的确是牛马不如。某君年近古稀,还醉心一种“处于低谷”,“出现危机”的艺术,友人便说他是“老牛拉破车”有心无力,但他说:还是要拉着破车走,怪哉,牛性!
秉着这股牛性,沿着著名戏剧家田汉指明的方向,从零到一,他创造出“雷讴”、“高台”和“混调”为主干的唱腔体系,正式把雷州歌剧定名为雷剧。
对陈湘创造的雷剧声腔,我永远无法登堂入室,像雷州人一样欣赏和体会其中的奥妙了。但是,站在门外,有时也能看出一些门道:肯定有什么能吸引陈湘先生舍弃丰厚收入,放弃优渥生活,倾其一生,投身其中。肯定有什么能折服邓碧泉、温莎、卢凌日、蔡山桂、陈小凯等当地知名学者和报人对他一致赞颂。肯定有什么能让谢卫华、邵锋、劳敬、黄学庭等学生对他毕生难忘。肯定有什么能让女儿陈一新幼年虽然埋怨,成年后却感到无比骄傲。他的去世,肯定会有什么让那么多各行各业的人痛惜和怀念。
6,雷州半岛,散落着万千村庄,每个村庄的万千家庭,都会齐心合心力建起一个文化楼,楼上必有舞台,经常上演雷剧。有多少人像谢卫华一样,沉浸在雷剧营造的世界之中,不管是“晋代衣冠唐代曲”,还是“今人面目古人心”,雷剧像一个超大的集装箱,什么都能装进去。静心欣赏,由情景、台词、声腔、演绎出的喜悲故事,随着锣鼓伴奏展开情节,挂魂挂肺,依呀婉转,直到赚出婆娑眼泪,又笑着擦去。
这群人同悲共喜的文化基础,是雷州话。这群人共同的爱好,是雷州歌。这群人十分膺服和欣喜的,是老师陈湘先生创造出来的雷剧声腔。这些唱腔首先在国营剧团采用推广,获得了极好的社会反响,雷州百姓说:
陈湘老师改的那个腔呀!好听又好唱,雷州歌不再是一开口就“哦嚯难啊”(哭丧开头腔),积大德呀!
陈湘的嫡传弟子则更加兴奋,当他们吃点小酒,高声吟唱的时候,脸上有光,眼中含泪,洋溢出无限幸福。噫吁兮,那些疾风劲草,大漠孤烟似的情感,只能用秦腔吼出来;那些入息出作,困于田园的纠结,只能用豫剧唱出来;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玲珑情致,只能用京剧演出来。雷州人唱雷剧也是这样吧?非如此不能尽性。谢卫华说:
雷州人总感到用雷州话,发雷州音,唱着陈湘老师的优美的雷剧曲调,特别符合雷州人口味、秉性、意念,有种古远的心绪涌动,感觉特别开怀畅意。
陈湘四十岁时照片
7,黄河、长江、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摇篮,灿烂的文化从中产生,养育出的逆子无休止的争斗也让其一次次濒于覆灭。幸而,中华版图上还有一处储存各朝各代古老的文化遗存的仓库。横亘南方的五岭就是这座仓库的紧固围墙,从江西到广西,矗然排列,围墙上只开少量可以进出的关口,如广西桂林兴安县的灵渠,广东韶关的梅关。长期的战争经常使北方大部分地区千里无鸡鸣,成为一片废墟。西晋五胡乱华,唐末南迁,宋室南渡,一波一波为岭南输送来各个时代的文化积累和文明成果。仓惶南逃的人通过这些关口进入岭南,人们在逃亡路上丢掉了许多家当,但不会丢掉语言。语言对于人,就像他生息于其上的大地,就像他须臾不可或离的家园。所以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家不同,语言也不同。
语言大致有两类滋生区,一种是农耕人家,“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在田间精耕细作,回家马扎坑头,都可以慢慢说,细细聊,消消停停地说长道短,说三道四,产生的语言一定丰富。另一种是马上民族,“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耳边掠过疾风劲草,话不宜多,只能吆五喝六,发出简洁而短促的音节。
目前普通话非常强势,挤占和压缩方言的版图,以致产生还要不要方言的讨论。其实,与方言的丰富性相比,普通话占尽劣势。易中天说,普通话其实是五门外语的综合体:蒙古语、满族语、阿尔泰语,突厥语、朝鲜语,加上北京方言。战争伴随着多种民族融合,语言中只剩下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只剩下24个韵母。而雷州方言,溯祖追源属闽语系,始于秦汉,由入粤的汉人带来闽南语与官话、土著话逐渐交融,形成本土化语言。从秦到明,一批批中原人途经古莆田暂居,而后抱团迁徙到雷州半岛定居繁衍,民俗中保留下相当多的原生文化,其语言中韵母多达47个。比对北方传统音乐的五种调式:宫、商、角、徵、羽。黄祖洁说:“我们会发现,雷剧声腔调式还比京剧多出了一个羽式调。”举一简例,普通话丢掉了短促而下坠的入声,再读岳飞的《满江红》,都聚不起那股满腔悲愤产生的气势,而用雷州话读却酣畅淋漓,痛快!
雷话,哺育着雷州人的日常生活。雷歌,像轻风一样拂过人心。而雷剧,则把各种元素组装起来,集合起广泛的民意情感,在人的心上辗过。
雷剧
在雷话与雷歌的基础上创造出雷剧,陈湘主持这个项目,如发射三级火箭,冲到令人仰望的高度,他所装填的燃料,就是他对家乡的热爱。而他也在这一慢长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自由,创造快乐,和从零到一的欢欣有多么丰富,哪里是生活优渥,收入丰厚所能取代!罗曼罗兰说:“真正音乐的精神是由爱所构成的,从音乐中能体会到自然的生命以及对灵魂和心情所发出的声音,打开灵魂深渊的音乐,他能增加我们生活的兴趣,道德的信心,心灵的清明,对于永恒的意识,对于卑劣虚无的蔑视,音乐真是感官的生命和心灵的生命的媒介。”
8,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辈子一辈子物质地存在一番便了无声息,如飞鸟划过天空。能够留下的,都是些精神丰满的人,他们用特色鲜明的瑰丽思想、浓烈情感和优美作品塑造自己的精神面孔,如多棱的宝石一样闪着光辉,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他们都长久地存在着,不断对后世发出光芒,让他们的精神DNA活在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传承者身上。这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生命是异常可贵的,大概就是汤翁显祖的“贵生”之意吧。他们在历史的天空俯视芸芸众生,有时被怀念,有时被批判,有时又为了某种需要拉出来游行一番,如水面上波纹荡过,瞬间又重归平静。李白说自古圣贤皆寂寞,是不是感叹多少年也等不到一个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呢?真的,今天还有多少人有耐心倾听历史深处徐徐传来的叮咛与嘱咐,特别是在这个充斥着各种马达声叫卖声叱咤声的浮躁时代。
9,就人而言,其生命可以有三次,第一次结束是肉体死亡。古人崇尚骸骨归于土,在长满青草的坟塚下慢慢化为尘埃,时间会像长寿者怀念一样绵长。目前的处理方式略显粗暴,投入极高温的火炉中立马成灰,让其中的九成九散入大千,掺上花瓣撒了残存,虽略乏尊重,倒也一了百了。如果说还活在人们心中,那不是矫情,而是事实陈述。前几天一位同学去世,我发感慨道,我们就像偶尔长在时间河边的一丛芦苇,年轻时记忆如根系,纠缠在一起,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重要元素。突然走了一个,像是从芦苇丛中拔掉一棵,很有痛感。唯一的安慰是,他在我们的记忆中依然活着,只要我们活着,他们就不死,完全归于无,要等我们这批熟人全部消失。这心中的记忆,就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人的第二次生命能有多久?同代熟人全部消失,这泓生命已趋于凋零,只被直系后代所牢记,清明时节,会幻想他仍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会烧些廉价的纸钱去安慰,会望着飘眇的青烟寄托哀思。这种记忆能存几代?都知道,约四代而止。证据是一个人不会忘掉自己的祖父,问及祖父的父母是谁?一般都会摇头。人的第三次生命就是获得了精神独立,永远活在人类心中。只要有人类,他就不死。
陈湘
10,敬贤如师的雷州人,对给予他们精神营养的人表现出尊重与爱戴,对这片土地有杰出贡献的人更是满怀敬仰与谦卑。徐闻诗人黄礼孩说,每次去贵生书院,“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觉得生命里面好像有某种密码被打开一样。就会暗暗生出去做点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的念头”。谢卫华想到陈湘老师,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吧!不然,他怎么会集合起一众队伍,花费心力编撰这么一部文集呢?“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有哲学情结的谢卫华法官经十年的酝酿敬献给恩师的一杯酒,用了80万字还外挂戏曲库,真是内容无限,不必像我们聊到无言处,说到词穷时,只好举杯说:都在酒里了。这部巨型文集擦亮了老师点燃的灯,任东海扬尘,白云苍狗,这灯会一直亮下去,并且相信以后还会有情怀满满的雷州人不断添油加蜡,谢主编对此满怀信心,在本书结尾,他铿锵有力地总结:“天地不朽,雷剧不朽,陈湘不朽!”
作者简介
龙鸣,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湾研究会副会长。山东济宁(孔子的故乡) 人,为2002年湛江师范学院引进教授,深受学生拥戴,被评为感动学生的十大优秀教师。
2008年起开始研究地方文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清初儒臣陈瑸在台湾》《千古一清端》广受好评。花十余年点校出版《陈瑸全集》(合作),为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重点图书,成为粤西文献出版史上的划界石碑。2011年赴法国取回广州湾史料数万张,主编《广洲湾史料汇编》(合作)两部。龙鸣教授业余爱好文学,1987年开始在上海《萌芽》杂志发表小说。后来其小说散见于《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青岛文学》等杂志。现为《湛江日报》《湛江晚报》专栏作家,其专栏《龙鸣天下》获广东省新闻奖。《龙雕心文》广受好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