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走进绿翠浸润的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

体娱   2024-11-04 22:06   四川  

碧水奔流两千载,天府之源都江堰。都江堰,一座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三遗”之城。这里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绿色”是城市与生俱来的标记和底色。2021年10月,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的奋斗目标,“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典范”成为全市上下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三年来,山川更绿、天空更蓝、河流更清、大地更净,环环相扣的美好变化,成为每个都江堰市民可感可触可见的现在和未来。


水源治理:让河湖永远青绿
“一来到都江堰,就看到水是那么清、那么绿,潺潺的流水在河畔树丛的掩映下泛着翡翠色的光泽,我一下就被迷住了,当即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了!”一位在都江堰定居的画家这样说道。

图据折耳兔
2024年伊始,喜讯传来,千年古堰水源治理项目获评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人民阅卷市民十大点赞项目第一名。三年来,全市上下按照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工作部署,在水功能区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迈出坚实步伐,牢牢守护灌区人民幸福的源泉。
“守护好一江碧水,科技先行。”近日,记者来到成都都江堰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指着饮用水水源视频监控中心大屏对记者说:“2200米的全封闭脉冲式电子围栏、19套移动式电子围栏、289套视频监控设备和27座水质自动监测站,这些设施设备实现了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控、全域实时覆盖监控。”
监控中心大屏上,各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总磷、总氮、氨氮等指标滚动显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时画面也滚动播放,切实筑牢了饮用水水源的全流域监管屏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都江堰市水环境质量全年总体保持稳定,中心城区、县级、镇级等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达100%。城市水质综合指数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名。”
线上有“天眼”实时把控水源信息,线下也有专人进行常态化全天候巡察。“老人家,这里属于河道管理范围,禁止乱搭乱建。如果在不影响行洪能力和安全的情况下确有需求,请依法依规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今年8月15日,市河长办会同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以及镇、社区两级开展“河长+灌区水管单位+属地”联合巡河护河行动,对天马镇柏条河、蒲阳河沿线开展巡查,重点针对涉水安全隐患、河湖“四乱”行为进行排查,全力维护“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美丽环境。
据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都江堰市遵循“县级河长主治、镇村级河长主巡主管”原则,全市481名河长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依托四川省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平台、成都市“e河长”巡河APP开展巡河1.93万次,整改问题180个。强化河长制督查暗访,严格落实“三单”制度,共发出提示单、督办函及各类通报(通知)42份,有力督促涉水环境问题限期整改销号,全市重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图据何勃
如今的都江堰,河湖呈现出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依托一江碧水,都江堰市做活了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水文章”,迈出了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的坚实步伐,一幅水城共治、山水相依、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清晰绘就。

图据折耳兔
迎“蓝”而上:让天空永远澄净
作为雪山里的公园城市,一年四季,都江堰市遇见雪山的次数,不胜枚举。“只要气温和光线适宜,尖尖山、赵公山、火烧岗这些大大小小的雪山都能拍到。在城里的大街小巷,一抬头,也能与雪山近距离相望,随手一拍即是‘大片’的感觉太好了。”在热衷于拍雪山的都江堰本土摄影家们看来,这就是都江堰的美好。

图据孙建
摄影家曾岷是一位在都江堰生活了六十年的“老灌县”,他对记者说,这两年,因为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能在都江堰市看见雪山的时候很多,而且因为天空的“通透度”高,能看得很远。

图据曾岷

三年来,“打好蓝天保卫战”已成为都江堰人的共识。目前,都江堰市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30个,基本实现全覆盖立体化智慧监管,构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上升,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良好局面。“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5天、优良率83.6%,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均排名成都市第一。今年,截至10月24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0天,PM2.5浓度27微克/立方米。”都江堰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图据折耳兔


保卫蓝天,敢出重拳。近年来,市级相关部门印发了《都江堰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都江堰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力约谈提醒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盯紧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其他面源污染,通过定期通报、约谈提醒、帮扶指导、暗访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同时,深挖本地企业减排潜力,督促指导重点企业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现节能减排。

图据折耳兔
污染防治做“减法”,生态修复做“加法”。森林是空气的“净化器”。 近年来,为了让“绿肺”更“绿”,让蓝天更蓝,都江堰市以山水为骨架,以绿色为基底,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绿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图据折耳兔
熊猫家园:让万物诗意生活
9月26日上午约11时,载有大熊猫“安安”和“可可”的国泰航空货机缓缓降落香港国际机场。充满喜庆的欢迎仪式结束后,来自青城山下的两只大熊猫被运往它们的新家——香港海洋公园。从巍巍青城、千年古堰,到香江之畔、东方之珠,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国宝”情缘。

大熊猫“安安”

大熊猫“可可”
不止“安安”“可可”生活过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我们放大来看,整个都江堰市都是大熊猫的家园。据了解,青城山——都江堰地处邛崃山脉和岷山山脉的结合部,形成了大熊猫邛崃山系和岷山山系两大种群基因交流和繁衍的天然走廊。其中,青城山至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带,保存了同时间纬度带和横断山脉北段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发育层,形成了国内生物的多样性和特有珍稀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图据折耳兔 何勃

都江堰人与大熊猫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1953年,一只野外大熊猫在都江堰市玉堂街道被发现,并救护至成都动物园斧头山饲养场(即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前身),该熊猫亦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只被救护的活体大熊猫,开启了我国野外大熊猫救护之路。

10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龙池镇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高原保护站。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承担着40.45平方公里的森林生态管护任务。区域内森林植被多样,野生动植物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红腹锦鸡、珙桐、红豆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管护区域设置巡护样线6条,样线里长约23.4公里。工作人员在此区域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监测巡护等工作。此外,这里还设有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宣教中心,具有科普教育等职能。

图据黄伦斌

三年来,都江堰市扎实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完成了龙池保护站、高原保护站标准化站点建设,以及二郎庙区域标准化检查点建设、森林防火瞭望塔及监测点建设项目;配合完成了片区内勘界定标、巡护道路(含防火通道)建设规划编制和主要道路标识标牌安装等工作。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开展日常巡护900余次,参与2000余人次。同时,与周边社区、国有林场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利用无人机高空“扫描”、 数字化管理平台监管、智慧终端手机app运用等现代科技,扎实推进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推动。

据介绍,三年来,都江堰市持续擦亮生态底色。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等多项指标领跑成都,森林面积居成都各区(市)县之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优级”;先后成功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批省级生态县等,先后荣获新华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绿色发展实践创新城市” “2022乡村振兴绿色实践优秀城市”“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等殊荣。

图据折耳兔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力守护好青山绿水,做强好山好水好空气生态涵养的核心功能,是都江堰市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都江堰市正加快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不断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厚植生态底色,共创美好生活,让市民游客切身感受到“诗和远方”就在眼前。

主管 |  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 |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 |  刘   洪

执行 |  杨文韬

责编 |  曾   莉

编委 |  杨兴龙

编辑 |  王佳惠

记者 |  宋正刚   王银平

都江堰发布
最权威的都江堰声音,最生动的都江堰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