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多数人艾灸,其实是在“泄”自己元气!关于艾灸,请记住这五点!
健康
2024-11-08 06:00
广东
艾灸补泻到底是什么?
1、多数人艾灸是在泄自己元气?
绝大多数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补法而是泻法。因为大家都是以热为主,都不是用少火生气的这个方法来灸神阙的……神阙灸了之后,绝大多数都是以泻为主,而泻出去的往往都是神阙里藏的一些水火二气的力量。
像水弱的一些人就容易造成精亏,然后火弱的一些人上面的火暂时好像起来了,其实壮的不是真火而是虚火。
泻法是什么呢,以啄为主,以温为辅……多啄,啄中也不能老是一个劲,使劲啄让人家疼,而是啄的时候轻痛为主,重痛为辅……
这里说到根子上
,温和灸偏补,而灼痛偏泻。
普通人自己拿艾条,不懂什么是灸感,只会盯着某个穴位,灼得通红,又烫,确实可以说是泻法,反倒是在扰乱自己身体。
2、不刻意追求补泄,听从身体感受最重。
其实身体最重要的是归于平和,通过配穴和适当手法,将艾热打入体内,激发经气,产生灸感,知道身体何处该补,何处该泻,才是最好的状态。
执着于补泻这种分别法时,是很难领悟到“艾灸是调神的”。被灸者的神回来了,何处该补,何处该泻,自然而然就起各种反应。譬如脾胃不足之人,灸足三里胃口变好,是补脾胃。而肠胃积食之人,灸足三里却一泻千里,后身体轻快,是泻了邪实。
假如你灸腹部时,感觉到艾的热量好像灌到了腰、小肚子里面,说明这个人下焦虚,你身体里的神会告诉你,继续艾灸下焦。
灸腹部关元,敏感的人会有热能灌到腰里的感觉。腰里灌满了后,“实则开”,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往下肢足部走,经过关节,最后通到脚上。此时你会感觉原来下肢、腰部的邪气会从手脚缝缝里流出来。
灸到这个状态,意味着人体气血得到补充,原本迟滞的气机开始重新运转,阻塞的经络重新接通,内外的开阖交流恢复了。此时不再是补虚泻实,而是保持这个稳态。
第二种可能,腹腔、后腰里面的热能充足了以后,中焦、下焦气已经通到脚上,然后就会往上向表面走。这个阶段,肚子里像开了锅一样,会放屁,大便增多、打嗝,这提示中焦的郁积开始外排。有时还会出汗,或者皮肤过敏,这是艾灸增加了人体能量。气进去了,该通的通,该排的排。
什么情况是,灸效真正进入身体里?
所谓灸进去,是指艾热被主动吸收进体内。
艾热不是渗进灸者体内,而是人体对艾热的吸收是主动获取的,甚至是表现出一口一口在吸的样子,就像孩子在吃奶。
初学艾灸,不要执着于某某穴治某某病,而应跟着被灸者的感觉走,寻找热敏穴。
如果是在烤肉,被灸处会很烫。真正灸进去了,被灸处不会感到烫,但用手摸上去会感到该处皮肤温度比周围高。也就是说灸处不烫,即有灸感。譬如你开始艾灸肚脐时,只有烫感。现在艾灸肚脐,皮肤不红,不热,肚子里面热,带脉热,过一会儿就排气。这就是灸感。
至于透热、传热、扩热、痛、胀等灸感,那是被灸者在艾热作用下产生的种种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初学者只需多问问被灸者烫不烫,不烫就可以灸。
一般湿气重的朋友,灸的时候热灸感不太明显。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只是感觉身体困重,那艾灸的选穴可以在背后的脊中、脾腧附近,和腹部的中脘附近为中心,在其周围探寻有灸感的点灸,
灸进去就是调,就是补,就是健脾。
艾灸一次,到底多长时间?
灸到不想灸!
有时不想灸是身体本能地告诉你不想灸了。常见的表现是被灸处从怎么灸都不感到烫,变成不管怎么调整,被灸处都烫(没有改变施灸的点)。就像一个孩子,吃奶吃到饱了,就不吃了。
此时可不要想着,哎呀要灭掉艾条好烦啊,再灸一会儿吧。身体不想灸了,被灸处烫了,那就不灸了。
还有的情况是,灸者有事要去办,事情还很重要,你想继续帮他灸,只能勉为其难,效果却很差。这是被灸者的心神没有配合导致的。此时最好是让他先忙完事情,再帮他灸。
要是灸一半,被灸者被告知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及时处理,他也会表现得灸感不佳的。此时还是一样,先忙完事情,再安心灸。
阴虚能灸吗?灸时出现不适咋办?
可以!
灸法具有“阴阳两面性”,既能补也能泄!对于阴虚症不可灸的理论从仲景伤寒记载至今,令很多医者误解,亦做为阴虚禁灸之证,这非仲景言之有过,而是后者不明火性!曲解此意。
古箱中也明确记载,寒热虚实火自当之!诸如经典很多,但很多人一听灸,就认为是火,是热,是补,这是有误的!不客观的,这样认知的人多数不用灸法,只是听说而已。
针对阴虚之人艾灸上火,
在此给出大家一些解决方法:
第一
就是阴虚的人,有灸感时,猛地灸太多,确实会有喉咙干等现象,但一般不到喉咙痛,可灸太溪穴。
第二是
灸完后,灸涌泉或足三里效果很好。
灸完后左右轮灸扫五分钟足三里,能起到“降火”的功效。
为什么艾灸可以治病呢?
艾灸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补气,不是壮阳,而是唤醒你身体内的神医。
每个人的身体,与生俱来,都带着一个神医。可以给这个神医取各种各样的名字:心、元神、甚至是自愈能力等等。我们就说是元神好啦。
艾灸治病的原理,就是唤醒你的元神,让它去修复你的身体。
所以不必担心艾灸会不会上火,或者阴虚体质适不适合灸,只要你真的灸进去了,而不是在烤肉,那就放心地灸吧,唤醒你的元神,修复你的身体。
——end——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
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商务合作:林恩(xingqi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桔梗(微信号:weizy8289)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MzODg4OA==&mid=2649988545&idx=5&sn=603c4a77dc2dc1a0f5ceac12c6deee86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医之始祖,现代养生宝典!微中医旗下精品号,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生命的智慧,欢迎您:)
最新文章
寻医活动:推荐一位当地中医,发布即有奖(火热进行中)
超级好用的“滚蛋疗法”,可解决孩子太多问题
脾胃伤百病生!养好后天之本,不容错过的经典健脾方
凡寒湿重必有4淤,灸通4穴,防各种结节!
艾灰可是宝 ,可别再当垃圾扔掉!
如何排出体内浊气?
身体的语音:疼痛对照表!准的吓人!
这个不伤脾的小茶方,能解肝火、理肝气
黄元御的鼻炎特效方,鼻塞、鼻涕、鼻痒有奇效!
人之精华藏于眼目,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眼黄、有血丝...
闭眼养肝、举手调脾、踮脚养肾、摩脐竟然有如此好处…
艾灸会阴妙处多多,灸一年更是不得了!
孙思邈有个千古名方,专清体内各种的湿气、痰浊,越用身体越干净
一个调理脾胃虚弱的经典配方,只用了仅仅3味药
感觉身体被掏空?每天15分钟,10个简单小动作,把透支的补回来!
按摩膀胱经能治愈种、这些病,你不知道吧?
今日小雪:“三不做,一冬病不沾”,三忌三宜要牢记,过好凶险15天!
夹脊法,激活后背阳气,马上提升精气神!
别总盯着逍遥丸了,这个方子,也是治疗各种郁结的良方!
躺在床上这样做,让您全身暖和睡眠好,还能防中风!
把这里的 “硬结” 揉开,很多病就好了(附教程)
阴虚的人,试试吃点它,上中下三焦都能补到!
敷此穴,可祛痰,能调很多病~
它是养生最重要的部位,一旦出问题就会加速你的衰老!它有多柔软,你就有多年轻!
从脸上就能看出患了肿瘤?这8种面部改变,都与疾病有关!
1招养好脾胃!3000年古法传承妙方「怀山粉」每日一杯,脾胃好,百病跑~
脂肪肝,被又湿又热的浊气包围!一个中成药为肝脏 “减肥”!
肝最喜欢伸懒腰,脾最喜欢揉肚子,那心、肺、肾呢?
肚子胀却拉不出来,手上这个穴位,比开塞露还管用
耳朵是“心梗”的放大镜?提醒:耳朵若有这4个异常,及时就医
秋冬养脾胃,来年少受罪!做好这一点,再也不怕脾胃虚了!
泡脚小秘方,值得珍藏!
每天轻轻地揉此处100次,升阳举陷,可打通人体一半经络!
不自觉的一个动作,竟是肝郁信号!
长不长寿,不用看基因,看脚就知道!
中医城市分会,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比六味地黄丸还强大的药就在你嘴里,不用太可惜!
鸡蛋和它一起煮,壮腰肾 补气血!适合中老年人~
增加深睡眠的诀窍,很简单,只需45下!
甲状腺出问题,手臂这处会长出结节!这么揉一揉,效果超级好!
经络淤血、五脏之毒,都藏在哪里?
舌下“青筋”发出这3种“信号”,别大意了!
人体有三扇神奇的“门”,一个管失眠,一个管肾虚,一个管胃炎
鸡内金加一物,帮你解决全身的淤堵,肌瘤、囊肿、结节无处藏!
最补肾的一种豆子,对眼睛特别好,对头发也特别好,冬天要吃起来
山楂这样搭配,对血管好,还能延缓衰老
天冷了,每天搓搓手上的“平安穴”,让你气血足、经络畅!
增强体质的第一张处方!(全家适用)
“十人九湿”,万病皆始于湿,试试这个小方子
只要是有瘙痒的皮肤病,不用内服,一用就灵,几无不效!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