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典型案例⑬ | 海南省:三亚保亭共推赤田水库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

政务   2024-11-21 18:13   北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取得了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总结了生态保护补偿典型案例,为各地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借鉴。

 

赤田水库是三亚重要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但水资源量89%来源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自2019年起,在海南省的指导下,三亚、保亭连续签订赤田水库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不断推进“上游护清水,下游给补偿”工作,让赤田水库流域释放出更大的综合效益。


创新机制,三亚保亭上下联动

依托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工作机制,三亚和保亭携手开展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探索“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新机制。2021年8月,海南省出台《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形成以1个工作方案为统领、N个方案为支撑的“1+N”政策方案体系,制定涵盖综合治理、生态保护补偿、监测评价、资金使用、考核评估五大方面12个方案,构建起“资金补偿—流域治理—监测评价—动态评估—监管考核—督察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对于跨地区的工程项目,三亚与保亭创新审批机制,采取跨市县联合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两地还签订了供排水特许经营协议,由三亚环投集团负责保亭三道镇辖区内特许经营区域内的供排水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赤田水库流域水质不断好转,同时也为全省流域治理、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六水共治”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良性互动,配套制度保驾护航


为守护好赤田水库一池清水,海南省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生态环境厅等7个省直部门和三亚市、保亭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在资金激励方面,明确2022—2024年作为第一个考核期,3年实施期内补偿资金总额为6亿元,省级财政每年下达资金1.1亿元,三亚、保亭每年分别安排6000万元、3000万元,形成赤田水库流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池”,根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开展双向奖补扣缴资金分配。


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机制。三亚探索开展藤桥河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以藤桥河流域南药、沉香种植和加工产品等生态产品优势,带动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推动藤桥河流域整体生态产品的保值增值。保亭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在芒果林下种植魔芋、菌菇等经济作物,并延长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赤田”品牌。


大力宣传,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三亚和保亭深入开展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垃圾分类收集、水资源保护等宣传培训,激励和带动了更多人共同参与赤田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据统计,保亭县流域治理项目共吸纳1889名当地群众就业。流域内三道、新政、南林三个乡镇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7109、17104、14868元,同比增长5%、10.9%、8.5%,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

编辑 | 程龙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有关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