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正确的手机充电方式
充电时
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
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
充电宝也受“充电周期”影响?
这些知识一定要掌握
↓
关于充电,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要等到手机电量耗尽再充电,而且每次要充满,这样才有利于电池保养,随时充会影响电池寿命。实际上,这些理论都比较过时了。早些年广泛使用的充电电池,比如镍镉电池,它的原材料主要是氢氧化镍以及金属镉,缺点很明显:有记忆效应。简单而言,当多次没有耗尽电量、没有将电充满时,电池容量就会“记住”充电与断电时的电量,分别将其视为电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致电池容量减少。但现在,智能机采取的多是锂离子电池,比起镍镉电池,它的优点有——- 能量密度高,简单而言,就是同样的体积或重量下,储存的电量更多;
- 记忆效应微弱,就算不充满电就拔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注意事项恰恰和镉镍电池的相反:不要没电时再充,也不要充得过满,不需要每次都深度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与充电周期相关,每当电量用了100%,就实现了一个循环,循环得越多,电池寿命下降就越明显。一项针对11种锂离子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实现250次循环之后,电池容量都会发生明显的衰减。当实现300~500次循环之后,电池容量就会下降到原有的八成。这是什么原理?有资料显示,当对锂离子电池深度充放电时,正负极的材料结构会被破坏。而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工作,一旦容纳它们活动的空间变少,电池容量也就会相应变低。所以,相比于“满充满放”,“多次少充”才是更适合现在手机的充电习惯。
■ 是先把数据线连接到手机,再把插头接入电源,还是先把插头接入电源,再用数据线连接到手机?这里要引出一个知识点:中国居民用电的电压是220V,但手机充电器的电压却往往在5V以内,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器会将高压电流通过变压器转变为低压直流,再输送给手机。此时,若是将充电器接入手机再插到电源,可以视作直接把手机接在电源上,则可能输出浪涌电压;而反过来,插头先插,它已经是接通状态了,输出已经稳定在5V左右,从而不太会出现浪涌电压。浪涌,又名突波,是指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有时你插拔开关看到的闪亮火花,大多就是浪涌。虽然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长久下来却能给手机电池带来不小的损害。
而先把充电器插好,再连接手机时,浪涌电压就几乎不会出现,除非电流本身不稳定。
■ 充完了,要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呢?
答案是:先拔掉手机。因为在拔下充电器的那一刻,也会产生反向瞬时电流,加速电池的老化。原理看上去挺复杂,但是想记住插拔的正确顺序也不难。你可以试着把充电器、充电线和插座当作一体,充电时是手机“贴过来”,充满时则是手机“被抛弃”,这样操作,就安全多了。
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充电宝,以防出门在外找不着插座。但关于充电宝,也有许多噱头与误区。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自称20000毫安的充电宝,但大部分手机电池容量都在5000毫安以下,实际上这些充电宝并不能充电那么多次。其实,商家标出的容量,多是电芯本身的容量,由于电量在转换过程中会出现损耗情况,充电宝能提供给手机的有效电量肯定是低于这个数据的。想知道充电宝真正能用多少次,就要仔细去翻看说明书中的小字:额定容量。这是实验室测试出的最小可放电容量。要注意的是,由于充电宝采取的同样是锂离子电池,寿命同样受到充电周期的影响,同样建议“多次少充”,而不要“满充满放”。
为了延长手机电池的寿命,正确的充电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的充电建议:
虽然现代智能手机通常配备有充电保护机制,但长时间保持100%电量或让电量降至0%都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伤。理想的充电范围是在20%至80%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充放电循环对电池的损耗。
高温是锂离子电池的“天敌”。因此,在充电时尽量避免手机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如在太阳下暴晒或使用性能消耗大的应用程序。
不合适的充电器可能会导致充电速度过快或过慢,甚至引起过热现象,这些都可能加速电池老化,影响电池的健康和使用寿命。因此,尽量使用手机厂商提供的原装充电器和数据线,可确保充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充电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增加电池的负荷,尤其是运行高功耗的应用程序时。这不仅会导致手机发热,还可能加速电池老化。因此,建议在充电时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或者只使用一些低耗电的应用程序。
当手机关机的时候,系统会完全关闭,CPU等硬件也不在使用状态,再次开机时,手机会对硬件重新检测并加载应用数据,手机的内存会被大量地占用和读写。
因此,频繁地开关机反而会对手机硬件造成损耗,并不能延长寿命,建议一周开关机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