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母 墓 园 记
不久前,我回到四十四年前曾经工作生活过的故地——当时的九江县、而今的九江市柴桑区,当地朋友领我拜谒了岳飞母亲的墓园。
岳母墓位于庐山株岭东北端。墓冢用湖广石块砌成,圆形拱顶,坐东南朝西北,长近十米,宽三米多,高近两米。简朴端庄,四周建有墓围,围外植各种花木,将岳母墓掩映在葱葱郁郁的绿林之中。墓前有拜台和石祭器。拜台下有岳母祠,内供岳母牌位。后数毁数建,历尽世代风雨苍桑。1996年,值岳母逝世860年之际,墓园内修复了叠翠亭、享殿、岳母祠、石翁仲、仪门等建筑。墓园庄严肃穆,正气浩然,为人所敬仰。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不仅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墓冢,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藉。
登上株岭山,只见岳母墓三面环山,北面敞阔,整个地形当地人称之为“卧虎舔尾”。曾经的鼙鼓与号角交响、金戈与铁马撞击、寒风与旌旗纠结,轰然来到耳边;曾经的狼烟滚滚,弯弓铁骑,悲夫仰天,壮士长啸,汹涌来到眼前。想象当年的岳飞是怎样的把酒雄关,力挽狂澜,把贺兰踏破,惊天地泣鬼神!想象英雄之母,是怎样在中原受侵之际,在儿男背上刺字“尽忠报国”,被尊为千古母范。
岳母姚氏,河南汤阴人,出身书香门第。四十岁生岳飞。史称岳飞三岁从母学诗,七岁学史,十岁读《孙子兵法》,后又拜名师学武,十九岁就练就一身好武艺,决心投军。岳母甚喜,在其背刺下震烁千古的叮咛。
绍兴元年至五年(1131-1135年),岳飞两度驻军江州(今九江)。岳母随军而来。1135年秋,岳飞率军击退进犯金兵。1136年春,岳飞改任襄阳西路宣抚副使而驻军襄阳,准备直捣中原收复失地。时岳母病重卧床不起,岳飞受朝廷之命探母。岳母挣扎坐起,命岳飞即返前线抗敌。岳飞谨遵母命,调军鄂州,置措进兵屯驻襄阳之事。古稀老母病逝军中。岳飞上书朝廷,葬母于江州庐山株岭。
岳飞在奏报朝廷的同时,携带着眷属,跣脚徒步,扶护灵柩,送往江州安葬。此后岳飞至少两次来过江州,为亡母“持余服”。岳飞遇害后,他在江州的家属被流放。直到1161年,宋廷迫于朝野舆论压力,才诏释岳飞的家属回到江州。岳飞续弦夫人李氏夫人于1175年病逝,安葬在株岭西北端,与岳母墓互成倚角,相对相伴。
岳飞本人曾率军五次到江州,或作战,或卫戍,或守母孝,打算功成身退之日,不再北回河南汤阴,在此度其余年。
八百多年后,我从省城来江州务农,曾怀着无比的虔诚,参与过安卧岳母墓和李夫人墓的株岭山的植树造林。
山下不远处,高速铁路像一柄长剑,直入历史腹心。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曾几何时,荒烟笼罩城郭,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都不见,只有铁蹄满郊畿,千村寥落。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潇潇雨后,谁人凭栏,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得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把破碎山河,从头收拾!
岳飞曾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但他身后,无数人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满江红》。
岳飞出生在两宋交接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如流星刹那划过,瞬间陨落。他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太短了,只有三十九年!
这是岳飞个人的悲剧,更是华夏民族精神历程的悲剧!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经天纬地的人物,即便在靖康之乱中依然产生了文武皆备,气贯长虹的岳飞。
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应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领域都曾达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终因不图进取而自戕灭亡!以致于南宋出现的英雄们是如此的显眼。盖因为南宋的悲剧,注定了那么多悲情英雄的出现!
岳飞的为人和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廉洁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与士卒同饭,与士卒同住茅屋军帐。他的财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他直言不讳,行若明镜。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他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他武艺高强,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卫国尽职,事母至孝。他不纵女色,不图安逸……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
然而,这个上天恩赐给南宋的救星,上天却没有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真是苍天弄人!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最终演变成崖山之败。
宋亡之后是长达八百多年的黑暗。岳飞死后,对外,汉民族不再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科技异常发达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强大国度,九州大地长期浸泡在屠戮压榨的深渊之中,丧失了领跑世界的大国地位;对内,强悍的民族气质被屠刀杀灭,奴性膨胀,道德沦丧、人格分裂,开了积贫积弱的祸端。
作为汉族王朝最后的英雄部落的典型代表,岳飞之死乃是包括华夏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文明整体的悲剧。岳飞之死颠覆了华夏民族传统优异的价值观念。杀害岳飞实则是折损民族的脊骨。血性一次次被嘲讽,忠勇正气一日日衰微,越来越多的人灵魂和身体分裂,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智慧蔓延滋长,把“好人不得好报”、“好死不如赖活着”奉为人生哲学。官场则奉行“淘汰清官定律”,清官举步为艰,贪官如鱼得水,君子获罪,小人得志,成了劣性竞争的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者越可能取得成功,而越是忠直仁爱如岳飞者越容易遭到惨败。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亡国事件不胜枚举。但像南宋这样的灭亡仍不失为一个异数。落日余晖,亦足令后人羞愧难当。悲悼英魂,真是不胜唏嘘。
所幸的是人民的意愿从来都不可违拗,人民的意志更不是暴力所能征服。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敬,人民的珍重,已成为一种历史奇观。
岳飞生前,关于其性格的描绘,屡见于朝廷颁发的制告:“岳飞秉毅忠纯,赋资沉毅,自奋勇于行阵,久宣力于方维。”(《镇南军承宣使充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告》)“岳飞精忠许国,沉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食实封贰伯户制》)“岳飞才全果毅,资禀沉雄。”(《两镇节度使加食邑制》)“岳飞策虑靖深,器资沉毅。”(《四年明堂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贰伯户封如故制》)“岳飞忠力济时,忱诚徇国。沉勇多算,有马燧制敌之机;廉约小心,得祭遵好礼之实。”(《检校少保加食邑制》)等等。《朱文公文集》张浚行状说:“公于诸将中……岳飞之沉鸷,可倚以大事。” 邵缉向宋廷举荐岳飞时,说他“骁武精悍,沉鸷有谋”。吴拯记载,岳飞“居洪一年,下士好询,而酬酢则不苟答。”岳珂为祖父所写的传纪说,“先臣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所欲言,不避福祸”。岳飞平时沉默寡言,一旦有话,又往往言简意赅,语次间微见其端,令闻者悚然。《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正因此,“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
岳飞无愧。
走出岳母墓园,夕阳下回望莽莽苍苍的株岭山,感慨良多:当我们缅怀有关岳飞的一切,不能不对生养并教诫出了一个伟大儿子的伟大母亲表示无上崇高的敬意。
帮忙点亮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