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广谱、能防治100多种病害,“吡唑醚菌酯”应用技术大全

百科   2024-12-30 09:10   河南  



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93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发现,2001年登记并上市,目前已用于100多种作物上,吡唑醚菌酯自从投放市场以来,杀菌谱广、靶标病菌多、免疫性强、提升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等等这类杀菌剂的功能都能得到验证,并且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更是各种高产套餐的必备产品,今天叶雨拾光就和大家全面讲解一下吡唑醚菌酯。


一、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醚菌酯有啥关系?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称为杀菌剂中的三兄弟,它们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它们都具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

老黑膏适合什么人群使用?真的有用吗?


1、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共同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3)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2、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区别
(1)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2)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特效。

(3)吡唑醚菌酯。相对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这三个化合物都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此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还有如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等,可以关注叶雨拾光其他文章的讲解,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

二、作用机理及方式



线粒体呼吸链
1、作用机理
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所以它也被称为呼吸抑制剂。

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作用方式
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

吡唑醚菌酯可以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主要由叶部蜡质层滞留,还可以通过叶部渗透作用传输到叶片的背部,从而对叶片正反两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吡唑醚菌酯在叶部向顶、向基传输及熏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


三、主要剂型
目前吡唑醚菌酯的主要剂型有:乳油、悬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还可以制成液剂、油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膏剂等剂型。至于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总体来说,各有各的不同。

(1)粉剂。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会飘散,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粉剂最大的问题。

(2)乳油。原来是用的甲苯、二甲苯,但是国家现在不提倡登记乳油,就开始用微乳剂、水乳剂,或者是用植物油代替,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剂型,但是,有些产品必须得做成乳油。

(3)悬浮剂。悬浮剂就比较先进了,悬浮剂工艺比较严格,加工的成本也很高,但是状态不太稳定,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出现分层。


四、防治对象与特性
1、杀菌广谱
吡唑醚菌酯可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

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2、防治结合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3、混配性较好
能与多种药剂复配,与苯醚甲环唑、代森联、烯酰吗林等复配效果好,同时还具有增效作用。

4、植物保健,抗逆增产
吡唑醚菌酯除了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导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变化,如它能增强硝酸盐(硝化)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长阶段对氮的吸收。

同时,它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作物衰老。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与作物自身水杨酸合成物对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

即使是在植物不发病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也可以通过控制继发病和减轻来自非生物因子的压力来提高作物产量。


五、应用技术问题汇总

以吡唑醚菌酯20%可湿性粉剂为例,吡唑醚菌酯各作物上的用法用量:
1、加多少水?
(1)100g打多少斤水?
可以打到300斤水。

(2)一桶水用到20克行不行?
要是用到小麦、水稻等这些作物上是没问题的,但是用在敏感的作物上,比如草莓等,就可能产生药害,所以说一桶水10克~15g是一个比较安全的用量。

2、谷类作物
吡唑醚菌酯对谷类作物病害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
(1)对谷类叶部和穗粒的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并且增产效果显著。用其单剂作治疗试验能有效防治小麦叶枯病,同时也能观测到对小麦颖枯病的兼治作用。

即使在发病较严重时,吡唑醚菌酯仍能有效地防止叶锈病、条锈病对大麦和小麦的危害,同时能兼治大麦的叶枯病和网纹病,吡唑醚菌酯也可有效地防治其他谷类病害:如小麦斑枯病,雪腐病和白斑病及大麦云纹病。

(2)做套餐在小麦上,一亩10g量小不小?
如果是复配的话,不小的,单用的话就有点小了。第一次用的话可以用到一亩地10-20克,第二次用的话建议复配点东西。


3、豆类作物
(1)吡唑醚菌酯对豆类主要病害如菜豆叶斑病、锈病和炭疽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吡唑醚菌酯能有效地控制花生褐斑病、黑斑病、蛇眼病、锈病和疮痂病。另外,对花生白绢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葡萄上用法和用量
(1)怎么用?
比如要预防和治疗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等都可以把吡唑醚菌酯加上去,在葡萄上初叶的时候就可以单用了,预防而且叶子也会变绿。(吡唑醚菌酯对葡萄白粉病和霜果,即使在病情较严重时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

(2)葡萄上多大用量?
葡萄上30斤水正常单用情况下,用10克到15克;复配的话,就用10克一壶水;100克的吡唑,兑水用300斤水,复配的话看你打什么病,比如:葡萄霜霉病,可以配霜霉威或者烯酰吗啉用下去。

5、吡唑醚菌酯对番茄和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6、柑橘上怎么用?
在病害高发期前用,比如对常见的炭疽病、沙皮、疮痂病这些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还能改善柑橘品质。

7、在梨树上如何使用?
一亩地用20~30g,兑水60斤均匀喷雾,预防梨树黑星病,也可复配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

8、苹果怎么用?
主要防治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早期落叶病,叶斑病等。但是需要注意,对噶拉的一些品种敏感。

9、海南芒果用量多少?
基本上10g/壶,如果是复配使用一壶30斤水10g就够了,单用的话可以用每壶水10-15g。

10、红枣上怎么使用?
红枣上面预防花期煤污病,后期炭疽病,第一遍2000倍单打,第二遍复配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煤污病加上打蚜虫的药)。

11、草莓上怎么使用?
吡唑醚菌酯用在保护地草莓上应注意什么?主要防治什么病害?草莓花期较长,对花和蜜蜂有影响吗?

广谱性杀菌剂,主要预防为主,主防白粉,霜霉,叶斑等。前期在没有发病的时候用吡唑预防,后期再使用的时候搭配一下,比如霜霉病的,可以搭配烯酰吗啉、多菌灵之类的或者交替使用。有实验证明,在25毫升一壶水以下对花期蜜蜂都安全,但也要注意避免高温和低温时施用,否则有药害,不能与铜制剂等混用。


12、针对香葱可以防治哪类病情?
吡唑醚菌酯对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的预防效果不错。

13、西瓜上怎么用?
前期就可以用,预防蔓枯,中后期的炭疽病、蔓枯病等,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前期预防的时候可以用一到两遍,后期治疗的时候可以复配一下,治疗霜霉病、疫病等。

14、黄瓜上怎么用?
用在黄瓜上效果很好,预防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斑点类病害,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植物呼吸作用,提高作物抗逆性。

六、混配问题

吡唑醚菌酯复配性也很强,能与几十种农药复配,在这里篇幅有限就写几种常见的复配剂:

配方一: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该配方具有预防、治疗和保护多重作用,防病范围广,使用安全。

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的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甜瓜的霜霉病、疫腐病、炭疽病,西瓜的炭疽病、疫腐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的疫病、霜霉病、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菜用花生叶斑病等。一般每亩次使用60%水分散粒剂50一80克,对水45-75千克喷雾,可快速控制病害的危害和蔓延。


配方二: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10%吡唑醚菌酯+30%戊唑醇),该配方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粘附力较强,持效期较长,并耐雨水冲刷。

二者作用机制不同,混配后可以有效防治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锈病、炭疽叶枯病、褐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叶斑病、白粉病、疮痂病、黑星病、蔓枯病、香蕉黑星、叶斑病等病害。每亩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8-10毫升,或果树配成3000倍液,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以上病害的危害。


配方三: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苯醚甲环唑+10%吡唑醚菌酯),该配方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全面替代代森锰锌、百菌清、甲托、多菌灵、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等常规产品。

可以有效防治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立枯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枯病等多种病害。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防治以上病害的蔓延。


1、吡唑醚菌酯混用其他药剂,要注意不要和碱性杀菌剂混用、不要和乳油、有机硅混用。与其它药剂混用注意浓度,做好试验。

2、吡唑和叶面肥混用需要注意,第一:先溶解叶面肥,然后再倒吡唑,再倒其他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吡唑醚菌酯加磷酸二氢钾,加微量元素,效果会非常的好。

3、吡唑醚菌酯本身具有高渗透,不建议加有机硅。

4、吡唑醚菌酯可以和芸苔素混合使用但最好分别二次稀释后混合。

5、吡唑醚菌酯能不建议与强氧化性的农药比如高锰酸钾、双氧水、过氧乙酸、氯溴之类的农药混用。

6、吡唑醚菌酯复配三唑类杀菌剂效果很好,提升药效,吡唑醚菌酯内吸传导性没有嘧菌酯强,但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再次提醒:使用时要注意混配顺序和药剂,不要和铜制剂,强氧化性的产品混配,必要时要做个实验。


七、注意事项
1、使用时机
(1)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时机一定要提前,要以保护剂的身份预防病害,或是在播种前、出苗后或定植的时候等病害发生初期用药更能发挥出药剂的优势。

(2)吡唑醚菌酯是以防效和持效见长,速效和其他针对性的杀菌剂相比还是稍显不足,最好是配合其他杀菌剂使用或者用复配剂。

(3)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点比较单一,所以抗性起的比较快。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使用次数,以免加速抗性的产生。

(4)强大的渗透性让吡唑醚菌酯能很好地与叶片表面亲和,大大提升防止效果和持效期,但要注意药害的产生。尤其在作物幼苗苗圃期,作物生长旺盛且高温高湿条件,吡唑醚菌酯使用浓度过高会有一定药害风险。


2、药害及其他问题
(1)粉剂会不会容易药害?
吡唑粉剂不会造成药害。给大家说下药害是怎么造成的,如果大家用过代森锰锌粉剂的话,应该知道,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造成药害的,好多企业为了追求便宜,都喜欢用那种大袋的在果树上使用,代锌锰锌必须是络合态的,如果不是络合态的容易把这个锰离子过早的释放出来,然后这个粉剂的就达不到要求,就容易发生药害。

吡唑醚菌酯在合理稀释倍数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出现药害现象的。但是,如果当地有吡唑醚菌酯药害的先例,建议先实验。

(2)和赤霉素(920)混用会产生药害吗?
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产生药害的,除非看你在什么作物上,举个例子:在葡萄上,和920赤霉素混用可能会产生药害,不是因为吡唑,而是因为粉剂会把周围的药都吸附在一块,造成局部的浓度变大而产生药害,但是,这个需要实际的操作,大部分就是大家随意加大了用量而造成的。

(3)如果用作植物保健,可不可以多次使用?
不能多次使用,虽然有保健作用,但用的次数多了还是会产生抗性。

(4)如何做,吡唑醚菌酯才能保持生命力?
首先,对吡唑醚菌酯要有正确的认识,它是一个好成分,但它绝不是万能的。放对地方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吡唑醚菌酯乳油药害


3、总结一下
  • 做为杀菌剂,强化保护剂和免疫剂功能远比强化治疗剂功能重要。
  • 做为促进生长功能,强化幼果期膨果比强化快速膨果期重要。
  • 做为大田作物增产增收功能,强化提高有效穗(荚)比提高穗粒数等重要。
  • 做为抗逆性功能,强化预防比补救重要。
    做为作物保健功能,与肥料的协同使用尤其重要。
    做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宁可少用,绝不多用。

END


【声明】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芒种
分享种植技术,关注病虫草害,每天纯干货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