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稻丰谷香。时下,在水稻制种专业村——南城县上唐镇余公头村,现代化烘干生产车间内,各种设备马力全开,机器轰鸣声不断。一粒粒金黄的稻种经过严密筛选,进行灌装封袋,准备装车运往江西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销往全国各地。
“烘干后的水稻良种,经过去石、分级、精筛等多道工序,能够保证出苗率在80%以上。”村里的水稻制种大户、党员示范户全小明介绍道,“我们村发展春制、夏制、秋制面积有4000余亩,在秋制农忙季节,烘干厂几乎全负荷运转,保障种子供应。”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一村一品”特色村,余公头村不少农户有着丰富的制种经验,他们生产的种子色泽光亮、纯度高、抗病性强,深受不少种业公司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我的父辈们就在自留地试验水稻制种,到现在水稻制种成了我们的致富主业,撑起了村集体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余公头村委会,“80”后村党支部书记李银祥告诉笔者,在他们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农户参与制种,经过长时间积淀,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现在他们不仅流转本村土地,还把“触角”延伸到周边的新丰街镇、里塔镇、洪门镇等地,有的制种大户承包的制种面积甚至达到上千亩。
制种产业从小打小闹到渐成规模效应,发展之路并不顺畅。“种田都得靠天吃饭,到了收获季节,就怕有雨,一场雨下来,到手的种子就泡了汤。有时丰产也不一定丰收,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种子没人收购,只能干着急。”说起制种产业一路走来的辛酸,做了二十年制种的全小明很是感慨。
“现在政策扶持力度大,咱们只管甩开膀子干,根本没了后顾之忧。”全小明告诉笔者,现在村里建起了烘干厂,配备了10台烘干机,每天能烘干种子近7万斤;还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西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所有的良种实行订单种植,企业“种、产、加、销”一体全产业服务,给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发挥党员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余公头村采取“党员示范户+脱贫户”模式,以全小明、李林祥、曾建军、李水茹等党员制种示范户为引领,包技术、保资金,让徐香明等一批脱贫户有了“依靠”,也走上了制种致富路,实现了共同发展。
路走对了,心对齐了,村委会把产业做强做优聚焦点落在加快现代机械化上。2021年3月,余公头村向县农业农村局递交申请,多番奔跑,成立了农事服务中心,购入价值100万元包括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打药机等涵盖制种产业全过程的农机设备,并直接投入当年的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让村民实现从“挽起裤管下地”到“穿着皮鞋种田”的华丽转变。通过全程机械化生产,节约了成本,每亩年收益也增加了1500元。
制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富了村民,也改变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面貌,从5年前的不足5万元到2023年的52万元,余公头村这个“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实现了蝶变。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帮助全村32名80岁以上老人购买医保,40余名低保、五保、脱贫户缴纳抚惠保;为14名考上本科学子发放2万元奖学金……让村民们共享发展红利。
编辑丨陆雯婧 编审丨罗光飞 监制丨陈细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