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八分饱错了?专家劝告: 65 岁后老人吃饭要尽量做到这 3 点
在健康饮食的理念中,“吃饭八分饱” 一直被视为一种养生之道。然而,对于 65 岁后的老人而言,情况或许有所不同。专家劝告,65 岁后的老人吃饭要尽量做到以下 3 点,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01
首先,要注重食物的多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单一的饮食结构难以满足身体的全面需求。例如,蛋白质对于维持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身体免疫力至关重要。老人应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生素 C 能增强免疫力,帮助老人抵御疾病;膳食纤维则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像菠菜富含铁元素,对预防老年人贫血有帮助;橙子富含维生素 C,能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此外,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含有丰富的 B 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老人在每餐中应尽量搭配多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02
其次,进食速度要慢。65 岁后的老人,咀嚼和消化功能都有所减弱。如果进食速度过快,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咀嚼不充分,食物没有被充分嚼碎就进入胃肠道,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另一方面,快速进食还可能使老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食物,导致体重增加。缓慢进食有助于老人更好地咀嚼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消化吸收。同时,细嚼慢咽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避免进食过量。老人可以尝试每口食物咀嚼 15 - 20 次,这样既能享受食物的美味,又有益于身体健康。例如,在吃一顿饭时,把时间控制在 20 - 30 分钟左右,从容地进食。
03
最后,要控制食量,但并非简单的八分饱。65 岁后,老人的身体活动量通常会减少,基础代谢率也会降低,所需的能量相应减少。然而,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地遵循八分饱原则。老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整食量。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体重变化来判断食量是否合适。如果体重逐渐增加,可能意味着食量过大,需要适当减少;如果体重持续下降,且排除疾病因素后,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食物的摄入。同时,要注意少食多餐,除了正常的三餐外,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如吃一些水果、酸奶或一小把坚果,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胃肠道造成太大负担。
65 岁后的老人吃饭做到食物多样性、进食速度慢以及合理控制食量这三点,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老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保持身体的活力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