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带您走进三尖镇新屋村。
六房院始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房屋四周由院墙圈起,宛若一处世外桃源。走进这座两进两厢式结构的庭院,只见廊檐飞角、雕梁画栋,石件雕刻精美绝伦,檐下壁画至今仍鲜艳夺目、栩栩如生,无不彰显着匠人们精巧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
主持人 晓霞:“六房院是我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砖木构造的乡土民居,是湘中民居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市晚清时期的风土人情和民间建筑具有重大价值。说到“六房院”名字的由来,就不得不说起它的主人邹兴序。邹兴序在八兄弟中排行第六,所以他的房屋又称作“六房院”。邹家八兄弟或开店,或跑船,或采矿,都建造了规模不小的房子。邹兴序从小聪慧好学,长大善于经商,主要在益阳、武汉等地从事造纸行业,经济更加富有,房子也建得别具一格。无独有偶,邹兴序也养育了8个儿子,六房院里,他为每个儿子都准备了6间房。”
今年72岁的邹忠吾老人就是邹兴序的第五代后人,他在六房院里住了40年。他回忆道,人口最多的时候,六房院住了200余人,直到房屋变得拥挤不堪,大家才慢慢搬出来,并于2021年全部搬空。
“六房院”主人邹兴序第五代后人 邹忠吾:“我们这六房院确实是个好地方,冬暖夏凉,院子里人也多,又热闹,尤其到了晚上,在我们这个院子大门口歇凉的时候,(大家)就讲的讲故事,讲的讲过去和现在,在我心目当中,在院子住的40年,我确实经常在回忆。”
主持人 晓霞:“邹氏一族人丁兴旺,犹如一棵大树,不断生长出新的枝叶,可谓“枝繁叶茂”。据介绍,邹氏是村里的大姓。邹家子孙后代能人辈出,有多人被封为儒林郎、奉政大夫等,尤其是第五代重孙邹华,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农业部担任重要职务。”
2009年,由市文物管理所牵头,六房院开始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任新屋村党支书的邹忠吾全程参与了申报工作,2011年1月,省人民政府将“六房院”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我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六房院进行修复,最大程度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六房院”主人邹兴序第五代后人 邹忠吾:“在当时候,院子里很多人,包括外界的人都是不理解,觉得我去申报这个是无用的,我心里想着为了长远的利益和今后的发展,我们老祖宗建的房子,能够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国家的保护,也确实证明我们这个后代,我们老祖宗邹兴序出的后代还是有用。”
主持人 晓霞:“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这处民居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勤劳、善良、勇敢,他们的故事和这座村庄的历史紧密相连。他们的生活,就像这砖木结构的房屋一样,历经风雨洗礼,愈发坚韧而美丽。”
“六房院”主人邹兴序第五代后人 邹家富:“小时候住在这里面,满院子的小孩子做的做游戏,打的打野仗,大家玩得非常开心,我们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的。”
“六房院”主人邹兴序第五代后人 邹定友:“我们是文宗公的子孙,从小在这院子里长大的,院子里的人特别多就搬到外面去了,(距离)很近,个个都是和睦相处,个个肯帮忙,感情特别深。”
2020年,新屋村成立了新建种养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村民们可以通过土地或者资金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值得一提的是,村里以“六房院”命名的400亩黄桃,今年首次挂果,销售额就达45万余元。黄桃品质得到了顾客认可,“六房院”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熟知。
三尖镇新屋村党支部书记 邹新文:“我们村里以六房院的名字为这个黄桃命名,是因为六房院是省级文保单位,很有代表性,意义比较深远,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村里产业的发展,也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进一步打响我们这个‘六房院’黄桃的品牌。”
六房院不仅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村民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它以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魅力,助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新屋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版权声明 -
本作品(含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著作权归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播或者以其它方式使用该作品,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段 姝 郭佐平
编辑: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 敏
三审:罗 曦
总编:刘志东
小编披星戴月
24小时不眠不休为大家服务
赏个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