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怎样建成的?

时事   2024-12-02 19:01   北京  

11月30日,无数目光汇聚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执行首飞任务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从这里起飞。这次任务也是海南商发的首次发射任务。

两年半之前,这片区域还是一个不起眼的海岛小村落。




我国有了商业航天发射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填补了我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提升了我国航天发射能力。

“今天的首发成功,是我们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新工位的成功,是长征十二号新火箭的成功,是商业航天新机制的成功。”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建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新闻发布会上说。

长十二火箭在二号工位发射成功,海南商发实现“开门红”。当前,一号发射工位首发箭长征八号已整装待发。

“今年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能力形成之年,也是‘双工位’发射能力的验证之年。2025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起步即冲刺’,预计将形成月月有发射的高密度发射态势。”刘红建说。

通过管理能力再提升、设施设备再提升、技术创新再提升,海南商发进一步提升发射效率、降低发射成本,不断形成常态化高密度的发射能力。

在海南商发的建设项目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15所作为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了发射场发射区的加注供气系统、一号发射工位,技术区长征八号总装总测厂房的气体动力系统、火箭垂直测试平台系统的建设工作,这是集团公司首次以这种形式参与发射场建设工作。

“在这些项目中,海南商发作为业主,只需要等作为总承包商的我们‘交钥匙’就行。”航天科技集团邢春鹏介绍,建设工程采用的EPC总承包模式是当前一种国际主流模式,从设计到建成,整个过程都由总承包商负责。



作为一家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也是国内唯一的地面设备总体单位,怎样为火箭做好发射准备服务工作,怎样让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流程更简化,答案就在这里。


当前国内航天发射场容量最大的液氧储罐、进一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的二级液氧全过冷加注、15秒释放500吨水的挤压式喷水系统、替代传统导流槽的地面导流装置……为了适应未来海南商发的高密度发射状态,项目团队创新思路,为海南商发加速发展提供最适合的设计方案。



边建设边找答案


作为我国第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发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到底会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发射场?最初,这个问题谁都没有确切答案,项目管理、方案创新、组织管理方面都遇到不少新挑战。


以前只需要按指令完成相应建设工作,现在作为总承包商只懂技术是不够的,想要做好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质量、安全、协调、成本等方方面面都要有人负责,在项目管理流程方面,这次和研究所之前参与的项目也有不同。“以前不用想太多流程方面的事情,具体找谁干、怎么干都比较清楚。现在大家都是边干边学,很多人还要身兼多职。”邢春鹏说。


虽然之前没承担过这样全面的建设工作,也不能很快抉择出最佳方案,对于每一项建设需要多长时间也并不完全熟悉,但在建设过程的每一步,还是尽可能做到了思虑周全。“这不是一锤子买卖,火箭对工程质量要求又非常高,我们必须站在业主角度,把项目当成自己的事儿,考虑到项目交付后发射火箭好不好用、后期是否便于维护。”邢春鹏说。



2022年7月,15所和海南商发签订了发射工位建设合同,当时发射场还很荒芜。为了完成2023年年底竣工的项目目标,在建设过程中,他们提高沟通效率,主动邀请海南商发参与各个关键环节,对一些关键项目进行验收时,也是邀请海南商发的专家共同验收。


  广告 


12月5日

晚19点~21点


2025《航空知识》《问天少年》订阅开启!


官方渠道,每期全国最快发出

双刊含赠约六一折!


开播下单还有机会获得神秘好礼
↓直播预约入口↓





点击此处 立即订阅





为了建出火箭真正可以用的塔架,他们还曾直接找到火箭方询问意见,了解火箭对发射工位的需求,始终坚持多想一步、多做一步。


“其实,对于整个工程而言,EPC总承包模式是一个适合的模式,如果不是这种形式,可能总体建设目标很难如期实现。”邢春鹏认为这更像是一个并肩成长的过程,在建设中,他们和海南商发之间沟通的顺畅度不断提升,双方不断在施工步骤、成本认知等方面进行磨合,共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周期,同时做好成本控制。



交付一个先进发射场


历经878天,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全面完成建设并成功实现首发。


“产品研制一次成功、总装调试一次成功、验收交付一次通过。”在质量目标确定后,项目团队通过严管计划、严抓质量、严控风险,实现时间大幅压缩,将先前发射场建设平均需要的4年时间控制在了2年。


“方案反复、产品返工、安装调试不当等都会耽误工程进度。”在邢春鹏看来,很多配套单位对航天工程质量要求的认识不够全面,必须由项目团队把好质量这一关。


对作为总承包商的15所来说,EPC总承包模式确保了整体建设工作的可调可控。他们负责的工程项目涉及21家一级配套单位、225家二级配套单位,想要让每家单位都对质量有严格的认识并不容易。2023年4月,他们组织所有一级、二级配套单位召开了一场关于质量要求的会议,统一部署项目对设备质量的具体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也不断对各家单位进行质量检查、过程检查。


不同位置的发射场,地域特色不尽相同,建设工程要考虑的因素也会有差异。在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场,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强雨、强雷电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很多设计都要针对“三高三强”环境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在先前模式下,不同设备的承建单位不同,对于防腐工作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为了把牢质量标准,15所给所有供应商制定了统一的防腐方案,具体到用什么涂料、怎么施工这样的细节。


“对标一流、安全可靠、无人值守,扩展兼容、经济高效”,围绕着这5个建设原则,最终,集团公司交付给海南商发一个先进发射场,发射场自动化和无人值守水平大幅提升,还做好了增强发射工位扩展兼容度、拓展发射塔架旅游功能、降低后期维修成本等工作。



虽然这是一个商业项目,但是航天的故障分析模式也融入了建设过程。例如,为了应对通信中断的意外情况,15所设置了一套安全应急装置,确保火箭状态安全。一些配套单位确实没有成熟的问题应对思路,经过这次合作,他们听熟了“归零”,也带走了这个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好模式。



文/记者 顾航瑜

图/记者 杨成 张晓宁

编辑/王瑞琪

审核/贺喜梅

监制/索阿娣



本文转载自公众微信号:中国航天报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望您读后可以顺手点亮""在看"

航空知识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