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泗溪镇第二小学,几乎每个学生都上过她的心理课,她还参与策划组织全校的心理班会、心理社团活动,每周和同事们一起,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轮值,倾听少年们的“小秘密”。她不仅是孩子们心灵的守护者,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她就是泗溪镇第二小学的老师——范秋丽。
“这个‘心’后面有两拍,很多孩子把这个‘心’断掉了,要结合起来。预备,起……”在泗溪镇第二小学,这首《宝贝自护歌》每个孩子都会唱,每当课间休息或者放学后的操场上,都能听到孩子们稚嫩而欢快的歌声。负责教授这首歌曲的正是范秋丽,她告诉记者,《宝贝自护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儿歌,它背后还承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自我保护的知识。
“我们的孩子几乎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无法落实监督孩子教育的责任。他们在性教育方面几乎是空白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性侵害,不了解如何防范性侵害,更不明白一旦遭遇性侵害时如何处理。”范秋丽说。
2008年,范秋丽从师范毕业后来到泗溪镇第二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当地许多青壮年为了生活选择外出务工,学生多是留守儿童。针对这一情况,范秋丽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们开展心理访谈,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访谈过程中,她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因生活贫困、家庭陪伴缺失产生心理问题。“一次偶然的心理健康培训,让我感受到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我想用更专业的知识来服务学生,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出一份力。”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范秋丽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从阅读书籍到参加各种培训,她先后学习了“绘画心理”“沙盘游戏治疗”等课程,并获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格B级、绘画中级分析师、女童保护志愿讲师等资格证书,转职成为心理教师。
“当我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后,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能让我更好地服务学生,还让我跟孩子们之间距离更近了,对我教学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范秋丽说,心理教育工作非常特殊,不仅需要专业辅导技术做支撑,更需要爱心与奉献。曾经,范秋丽的班上有个学生,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就和养父相依为命,家庭的特殊状况让他承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压力和挑战。作为班主任,范秋丽非常关注他的成长,多次到他的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他心灵上的温暖支持。慢慢的,这名学生逐渐找回了自信,性格也变得乐观开朗。“有一次那孩子写了一张小纸条,他说老师我能不能叫你一声‘妈妈’,我看到的瞬间有些惊讶,但是更多的是感动。”
与此同时,范秋丽深知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她不仅在音乐课上教授《宝贝自护歌》,还专门开设了女童保护课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女童保护课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性侵害,以及被性侵害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了其实女生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很多危险。”“这节特殊的女童保护课,让我明白了女童保护并不是特指身体上的保护,还有心灵上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性侵害时应该大胆说‘不’,勇敢报警!”听完女童保护课程,孩子们的防范意识都提高了不少。
每周,范秋丽还会和同事们一起,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轮值。在那里,她耐心倾听每一个少年的“小秘密”,无论是关于友情的困惑、学习的压力,还是家庭的烦恼,她都以最大的同理心去理解和支持。她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秘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他们心灵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范秋丽虽非心理学领域的科班出身,却以满腔热忱与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孩子们的心灵筑起了一道宽广的蓝天。展望未来,她期望持续投身于她所钟爱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为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从事心理健康志愿者工作到现在,我觉得在专业知识方面我还有很多短板,今后我会继续提高自身的理论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孩子。”范秋丽说。
泰顺门户网新媒体中心综合编辑
来源丨乡村视界
编辑丨飞歌
审核丨陈宝法、陈道鹏
爆料,营销策划,广告合作(手机微信同)18305776336
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