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图之梦丨托举安居梦想 共筑品质泉城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进“四好”建设提升民生福祉

政务   2024-09-28 17:37   山东  


    住房是民生之要,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作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关键任务。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会议精神为指引,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高质量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

 匠心精筑“好房子” 

高品质住宅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

  住上“好房子”,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什么是“好房子”?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地段好、环境好、物业好、质量好……

  为满足百姓对“好房子”不同维度的需求,济南从设计、施工、建造等各个环节发力,提品质、优服务、强功能,全面推动住房品质迭代、功能跃升。

  “去年,我们出台了《济南市住宅品质提升指引(试行)》,经过一年的努力,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已成为行业广泛共识,参建各方围绕打造‘好房子’开展了大量探索,陆续入市的高品质项目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指引》基础上,今年济南也研究制定了高品质住宅评价标准以及支持和奖励政策,明确购买高品质住宅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最高贷款额度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目前获选“广厦奖”“泰山杯”等奖项的23个项目已享受该政策。


更新后的老城区,处处透着新生机。(资料照片)

  以“为老百姓建设好房子”为目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持续强化建筑施工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一方面扎实开展“四专一把关”专项行动,严把重点建材进场关、主体结构安全关、常见问题防控关、竣工验收交付关,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落实“先验房后收房”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发展,采用装配式、BIM、智慧建造等技术,突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住宅品质。在日前住建部主办的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启动暨现场观摩活动中,我市作为全国3个城市之一,在会上介绍建造“好房子”的先进经验及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值得关注的是,向“好”字聚焦不仅仅体现在新建商品房建设当中,也同样融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A-6地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用空调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造方式得以推广尝试;在崔寨片区B-5地块保障性租赁项目,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引入,不但提高了建筑品质,也缩短了建造工期和成本。

  “住房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市民置业消费需求从满足数量型转向追求质量型的直接体现,无论是新建商品住房还是保障性住房,提高建筑产品的长久质量,都是必答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在设计、建造、使用、服务等环节加大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从源头解决新时期住房建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问题,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美好生活居住需要。

 有“里”有“面”“好小区” 

既有小区迎来“家门口的蝶变”

  作为城市的“细胞”,住宅小区是市民的生活家园,打造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整洁、管理科学精细、服务贴心到位的“好小区”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证。在济南,新建高品质住宅加快推广的同时,各既有小区也正不断发生着升级版的“家门口蝶变”。

  “破损的外墙重新涂刷了,坑洼的道路填平修整了,悬在头顶的安全隐患没了,住得越来越安心了。”

  家住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的张殿斗说,这几年,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令他惊喜。

  同样是老旧小区改造受益者的,还有家住建筑新村街道解放路124号院的王先生。他说,原来杂乱无章的线缆有了“规矩”,整个楼道、小区不仅干净整洁,也更安全了,住得也更舒心。


老旧小区正迎来从“面子”到“里子”的蝶变升级。

  消除“路不平”“线烦恼”,老旧小区老年人“上楼难”也亟待解决。77岁的宗大爷和老伴儿在甸柳新村四区住了22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外出必须借助轮椅,虽然住一楼,但门口两三级台阶还是成了宗大爷出门的大障碍,直到老旧小区改造在门口设置了坡道,才解决了出行难题。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济南扎实推进既有小区品质提升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重点从“面子”转向“里子”,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加快补齐小区水电路气暖等民生服务设施短板,让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这项民心工程带来的实惠。

  “我们最大限度盘活用好闲置资源,充分利用拆违拆临空地以及小区内外边角地、闲置房屋等资源,建设广场公园、养老扶幼、休闲健身、便民服务等配套设施,通过精巧设计、活用资源,实现小区功能的增补和优化。”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今年列入改造计划的69个项目开工率达92%,改造完成后将惠及近12万户居民,实现升级版的“家门口蝶变”。

 和谐宜居“好社区” 

“智”“质”并进守护群众幸福生活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呼啸而来,千行百业以“智”为核心,构建起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城市建设中,以“智慧社区”概念为代表的全新发展思维,正摒弃传统的规划路径,试图探索一个更符合现代人居需求的“好社区”模式,让其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如何“快马加鞭”,让和谐宜居好社区从理想走进现实?济南正向“云端”延伸。在新建住宅小区,智能门禁、智能安防、智能物业、智能监控等已大部分实现;在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也随着旧改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渐融入百姓生活。

  在燕子山小区东区,智慧社区监护、智能门禁实现了对独居老人出入的监护,若多日未感知到老人出入,系统就将自动触发“一键报警器”,向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发出报警信息,以便安排专人到家中看望。

  在舜耕路社区,井盖下加装了物联网传感设备,不仅能实时感知井盖丢失、破损、移位、浸水等状况,也让每个井盖都有了专属“身份证”,极大降低了雨季外溢污水带来的安全隐患。

  除安防保障外,智慧社区的另一大优势是服务高效。在历下区和平新村社区,和家物业通过“共享工具箱”的设置,为居民提供了家具挂件脱落、下水道堵塞等日常维修需要的工具,居民扫码即可在线上平台完成借用操作;在甸柳新村街道,“垃圾分类收集房”具备了智能监控、自动感应,消杀设备、自动称重等一系列功能,投放点利用大数据平台将监控接入集约化智能管理平台,还能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将数字化建设与物业服务有机融合,也是打造好社区的另一个突破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物业服务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运用先进科技更能提升治理效率和服务效能。目前,“泉城智慧物业”应用已在“爱山东”APP上线,全市2232个物业小区开通“接诉即办”,今年平台还推出了“泉心泉意码上办理”功能模块,搭建起业主反映问题和物业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的新桥梁,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物业领域安全生产暨“降投诉、优服务”工作现场观摩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推广。


拔地而起的建筑,正是城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见证。

 繁荣向新“好城区” 

在城市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为将济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民生和发展工程,支撑城市繁荣,激发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品质。

  作为济南老城的核心区,百年老商埠涌入新业态,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泉水之畔的明府城,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以“579百工集”为代表,一批旧货市场正蜕变为潮流文化聚集地;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新街,正迎来改造升级即将华丽蝶变;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洪楼广场,正提速走上高质量发展跃升之路……这些都只是济南高质量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在全市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与会人员用3天半的时间走遍了14个区县(功能区)的42个项目现场,以现场观摩形式检验了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成效。

  为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济南创新改造机制,拓宽改造思路,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改造资金,作为全国首批获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支持的城市,年内计划实施的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实施47个,截至目前已获专项借款授信1683.73亿元,已发放款项303.10亿元。

  此外,截至目前,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大力推动下,全市今年已新开工公共停车场24处、新增泊位7681个,完成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项目350个,全市城区(县城)清洁取暖开工面积511万平方米,完工面积500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市民宜居指数不断提高。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笃行正当时。新中国成立75年来,济南住建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传递民生至上温度,体现品质优先态度,让城市建设更有“气质”,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书写更加精彩的住建篇章。

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住建
信息发布、政策查询、交流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