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日,中交集团主办的《交通建设报》刊发题为《扎根主业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机电局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的报道,讲述机电局立足机电主业、加速新兴业务发展,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点举措。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扎根主业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机电局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张星
机电局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紧跟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扎根机电主业,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智慧轨道交通、无人化码头、绿色低碳智慧综合能源等新兴业务发展迅速。2023年,涉及智慧交通、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约24%,今年前10月同比增长约30%。
01
抓战略引领,锚定转型发展新方向
一是聚焦智慧交通,巩固大交通机电业务优势。立足机电主业,聚焦轨道交通四电集成及智能化、新一代散货码头智能化成套技术等开展重点攻关。厦门地铁4号线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彰显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新趋势。黄骅港码头自动化改造项目8个月完成6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4台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升级改造,实现无人化卸船和堆取料精准控制与安全保障,助力黄骅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自主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BAS)系统在佛山地铁2号线和天津地铁11号线项目应用,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国内领先”的评价。二是布局清洁能源,找准大城市机电业务切入点。以城市降碳节能、智慧升级需求为切入点,联合清华大学提出“绿色低碳智慧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集成分布式光伏、储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与冷水机组、充电桩、边缘空间节能自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以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为一体,满足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智慧建筑等多场景需求,已在山东广饶、杭州良渚、河北石家庄落地应用。陕西榆林飞轮储能项目为火电厂建立飞轮储能阵列集成系统,是单体1兆瓦40千瓦时飞轮在西北电网首次应用,也是兆瓦级飞轮在火电厂首次调频应用,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今年10月底,机电局承揽清洁能源项目45个,总发电装机容量2.13吉瓦,储能总容量801兆瓦时。
02
抓创新赋能,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一是实施“金刚钻”三年攻坚计划,加快攻关核心技术。机电局作为集团现代机电产业链链长单位、机电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城市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研究支持单位,以打造“数智机电”为总体目标,制定了涵盖6大机电业务领域的28项攻关课题,加快打造“中交机电”标准、方案与产品体系。《科技创新“金刚钻”管理提升方案》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届工程建设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二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电创新联合体科研合作见成效。机电局牵头联合中交养护集团、西北工业大学等共同申报的“基于飞行机器人的桥梁无人值守自动化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系统”成功获批交通运输部应用示范揭榜项目,是公路桥梁群轻量化结构监测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联合山东大学开展《“光-储-路-车”协同的高效能与高弹性能源交通融合基础理论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机电局在该领域零的突破;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开展《基于多系统融合的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批集团重大研发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在多个项目示范验证,提升集团轨道交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大型港口高风险作业设施智能运行关键技术》,在国家最高科研领域点亮“中交机电”品牌。
03
抓机制保障,激发转型发展新动力
一是落实激励机制。坚持“以业绩论英雄”,针对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中有突出成果的个人和团队设置专门奖励,给予厦门地铁4号线项目50万元奖励、飞轮储能项目团队“新产业拓展特别奖”专项荣誉,激励和导向作用成效显著。二是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硬指标、强激励的考核方案,以差异化、精准化的考核方式引导并鼓励三级公司在细分专业领域履行转型发展责任。机电局所属武汉设计院主要从事设计咨询业务,重点考核“技术支持”“科研成果”等特定指标,并为核心技术攻关予以加分。三是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基于机电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业务需要,依托集团高层次人才专项招聘等高端平台,充分发挥自有省部级创新平台、集团级创新平台以及系统集成研发中心、BIM 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将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形成具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1名、高层级专家人才6名、正高级职称人员12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超百人的智慧轨道交通专业团队,为机电业务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来源
交通建设报 | 战略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