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参观‘开平碉楼与村落’,不用出门人挤人,好玩又方便!”国庆节假期以来,江门开平“数字碉楼”火热出圈,为不少外地游客带来游玩新体验。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首处世界文化遗产,“数字碉楼”是开平聚焦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新探索。近年来,为科学保护利用碉楼资源,开平大力打造“数字碉楼”,上线“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赋予古韵碉楼数字化新形态,实现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云游”世遗。开平不只有“数字碉楼”。依托数字技术,开平还创新打造“小侨全智导”智慧旅游平台,对内实现景区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对外通过整合旅游资讯、数字文博、非遗等资源,提供“吃、住、行、游”等服务信息,市民、游客动动手指即可轻松漫游开平。今年国庆节期间,开平旅游景点、市场安全有序,热度高涨。根据中国移动大数据平台和景区报数测算,国庆假期,开平累计接待游客共101.5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3.90%,累计旅游收入5.0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2.37%。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当前,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为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开平被誉为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至今完好保存了1833座开平碉楼。为科学保护利用碉楼资源,开平大力打造“数字碉楼”,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平市数字碉楼线上展示平台正式上线。“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古韵碉楼有了数字化新形态。”开平市数字碉楼线上展示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碉楼景区的地理环境、建筑内外部实景以及建筑构件三种数据,为公众搭建起一个可系统性呈现开平碉楼全貌的数字化平台。进入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最大的特色是实现了碉楼等特色建筑三维实景图像共享。平台通过空中无人机倾斜摄影、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对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三门里和赤坎华侨古镇及其建筑,进行高精度数字化三维数据采集和建模,全球各地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把5平方公里的村落美景、26座古韵碉楼、19座省保建筑以及30个精美构件尽收眼底。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可展示碉楼及周边村落全貌。网页截图开平市博物馆馆长李少珍说,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手机就可以从外部到内部观察碉楼的各个细节,也可以作为虚拟旅游的素材,推广线上旅游等创新产业。“数字碉楼”为各地游客带来“云游”世遗新体验。“我从深圳罗湖过来,出发前通过‘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做了攻略。”游客吴先生到开平自力村实地游玩后说,看“数字碉楼”就像VR一样,操作简单,身临其境,可以全方位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色,对外地游客来说十分方便。游客黄小姐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从广州到开平游玩,通过‘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就可以了解开平碉楼的建筑特色,提前为游玩做好攻略,这样到达后游玩起来更加惬意。”黄小姐说。“数字碉楼”的打造,为开平文旅产业腾飞插上“新翅膀”。据统计,1—9月,开平共接待游客720.61万人次,同比增长40.51%,旅游收入43.24亿元,同比增长53.29%。此外,据央广网权威发布,国庆节期间开平热度大涨220%,荣登热门宝藏小城前十榜单,开平碉楼成为马蜂窝攻略群中的热门咨询问题。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老建筑是从时光里走来的杰作。以开平碉楼为例,这不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开平碉楼在鼎盛时期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有1800多座,散落在乡野村落间。这些碉楼的建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大部分碉楼都是留洋归来的华侨所建。一百多年来,数千座碉楼虽然仍矗立在开平大地,但在保护与传承这些古建筑过程中,“碉楼数量众多、分布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幸运的是,在数字化时代,古建筑保护迎来了新的机遇。2022年,开平市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投入500万元与中国移动江门分公司合作,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及赤坎旧镇近代建筑群全要素数据资产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平依托数字技术开发数字碉楼线上展示平台,打造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大脑”。具体来看,数字碉楼线上展示平台采集的数据被集中存储和管理,实现了对碉楼及其重要构件的三维重构,就像给碉楼做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全身体检”并生成了专属的“数字档案”,清晰地记录了碉楼的核心价值和现状情况,形成了点云数据、全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宝贵的资产成果。“实景三维数据可以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修复、研究和展示提供精确的数字资料。”李少珍说。不仅如此,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走进开平市文广旅体局的全域旅游监测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智慧安防、智慧消防和智慧巡查三大系统监测预警总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掌握文物管理情况。此外,依托预警总平台,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与开平市人民检察院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利用检察机关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公益诉讼,重点推动开平碉楼景区周边的文物进行活化利用。目前,已累计投入50多万元,完成2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修复保护……历经百年风雨,漫步如今的开平大地,一座座古香古色的碉楼正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被重新唤醒。
“点点手机,就知道附近有哪些地方可以玩,哪些饭馆有特色,很方便!”上周日,自驾车前来开平旅游的深圳游客罗先生说,其使用的“小侨全智导”小程序成了他的智能“导游”,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够玩转开平。罗先生口中的“小侨全智导”,不仅是一款小程序,更是一个集旅游资讯、智慧安防、实时数据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平台分为对内管理和对外展示两个系统。其中,对内具有景区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功能,对外通过小程序“开平旅游|小侨全智导”整合旅游资讯、数字文博、非遗等资源,并提供导航、导游、导播、导吃4个功能。点开小程序“开平旅游|小侨全智导”,不论是想去碉楼打卡、想品尝特色美食,还是想预约酒店民宿、了解本地风土人情……市民、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轻松获取开平的“吃、住、行、游、购、娱、学”等信息。同时,依托该平台,智慧导览服务全部覆盖开平1833座登记在册的碉楼,实现“一楼一码”。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焕婵介绍说:“有了这个平台,市民、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碉楼的建造年代、外观风格等基本信息,并提供智能语音讲解服务,推动文旅服务智能化、数字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开平在“小侨全智导”智慧旅游平台推出“33座碉楼打卡”功能,精选保存较好的碉楼向市民和游客推广,可一键导航去“打卡”,打卡一定数量还能到线下“开平优品”兑换馆集章换礼,受到市民游客喜爱。此外,开平市文广旅体局还不断加强“数字碉楼”成果应用,把碉楼数据用于微信小程序,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服务,突出交互式体验,将创意设计、数字技术与现代元素结合,开拓更多应用场景和沉浸式体验项目,提升体验感。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加速融合。未来,开平将加强数字化平台管理、应用和服务提质升级,以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创建为契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开平正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产业园区,发挥‘开平碉楼与村落’和赤坎华侨古镇的引擎作用,整合塘口、赤坎、蚬冈、百合4个镇的资源,串联线上线下旅游资源,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开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候选人,市农文旅产业园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