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
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李朝晖 王明旭 张宏锋
邹长新 刘翠霞 向 男
万伟华 黄宝莹 林乃峰
易嘉兴 郭晓健 杨梦薇
徐德琳 徐梦佳 黄冠平
针对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实现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为美丽中国建设筑牢生态基底,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现实需求迫切、意义重大。该项目以“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为主要思路,系统开展了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实际创新性构建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体系,建立了覆盖“科学评估-范围校验-评估优化-勘界定标”全过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优化集成了一套符合广东实际的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技术方法,提升了评估空间尺度和数据精度、优化了评估方法和参数、开发了一套水量平衡法和源头区识别相结合的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系统科学开展广东省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划定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开展了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研究,并核算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产品价值,项目成果开创性建立了广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成果有效推动了生态保护监管政策与技术研究领域的科技进步,获软件著作权1项,专利4件(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1件),论文46篇,专著1部。在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创新点一:开发了一套水量平衡法和源头区识别相结合的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创新集成了一套自动化、标准化的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的划定技术流程,提出采用水量平衡法评估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同时,针对方法存在局部地区评价结果偏差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源头区的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的研判划分系统(v1.0),按照河流流域范围识别、结合人口分布等区分上下游、初步筛选大尺度源头区、进一步上溯支流确定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通过采用水量平衡和源头区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提升了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识别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有力支撑了广东省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红线划定。
创新点二:结合实际创新性构建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体系。通过GIS技术、遥感影像、实地调研、专家研判等技术方法的融合应用,对国家指南文件中相关技术流程和评估参数进行本地化优化,并率先开展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体系研究,建立了覆盖“科学评估-范围校验-评估优化-勘界定标”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体系,优化集成了一套符合广东实际的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技术方法,全面科学指导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创新点三:划定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根据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体系,按照“省定格局、地市落地”的原则,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系统开展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形成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摸清了广东省生态资源本底,为维护广东省“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支撑,将划定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广泛应用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管理及应用平台。
创新点四:核算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产品价值。为了解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质量及状况,根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系统核算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揭示了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产品价值分布特征,在省域层面量化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产品价值。
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得到应用。
项目研究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关键技术方法有力支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多个省份、地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得到应用,支撑了湖北、福建、广东等省份,揭阳、潮州、湛江、清远、汕头、阳江等地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应用
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中得到应用。
全面摸清了广东省生态资源家底,构建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账册”为制定全省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力支撑了全省生态环境监管。
在生态保护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三、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用途管制中得到应用。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三区三线”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底盘之一,广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为广东省,广州、梅州、韶关、云浮、江门、湛江及阳江7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纳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广东省“三区三线”专题图
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业务联系方式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技术部
联系人:张兆威
电 话:020-83525104
邮 箱:gdhjxh@126.com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存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请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内容!
关注我们,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网站:http://www.gdses.org.cn
邮箱:gdhjx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