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朗读者 | 第五十五期

文摘   2024-12-20 10:29   重庆  

品读佳作

共沐书香

在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

 “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滚滚流过的长江水赋予了松溉古镇特有的韵味,斑驳的老土墙和青石板路记载了它历经千年的沧桑。本期有声诵读栏目《新城朗读者》由永发展集团测量公司曾钕为大家朗读《水墨松溉古镇》(节选二)。文章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子曰诗社社员,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王旭兵。


《水墨松溉古镇》

点击聆听



读佳作 阅文章

水墨松溉古镇(节选二)

重庆 | 王旭兵

站在松溉古镇有风的长江岸边,回想风流人物,让我不觉得想起八百多年前,就在这个长江岸的码头,与苏东坡、张子韶一同被誉为“注经三杰”的太学博士陈少南,13岁那年他拜别父母,一路辗转江南求学的感人画面。陈老夫子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其造福乡梓的事迹更是令人敬佩。靖康之乱时,因其得罪了奸臣秦桧,遭贬谪迫害,于是愤而辞官,回到家乡松溉,自费开馆办学,成立慈善会,开办义诊堂,惩治奸商,教化相邻,开启民智,在当地形成了“一人有难,人人来帮,一家有事,家家来帮”的风气,一直影响着代代松溉古镇人民向善向上。和其人一样,古镇代有乡贤出,抗战时期,罗氏家族倾尽财力开办职业学校,无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术,开启了永川职业教育的先河。如今永川作为西部职教基地,现有职业院校18所,每年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职业人才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还有新时代古镇涌现出的坚持16年救助贫困学生的81岁退休教师邓贤英,自掏腰包铺石修路、维护环境的79岁退休校长周继华等一批“新乡贤”,续写着古镇先贤“念乡情,报乡恩”的感人故事,影响古镇所在区滋生出千余名“新乡贤”,在乡间化解矛盾纠纷、传承优良家风、建设和美家园等方面贡献着力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四方来客的称赞。

真诚的来,就不得不好好领略一次这里的风物人情,感受古镇独有的魅力。清晨,起床的手机铃音还没响,窗外传来的船鸣声走进梦里,唤醒我重拾古镇一日的时光。开窗眺望,迎面吹来如烟的水雾,看见的是古镇像天上宫阙般,江面上和楼宇间有迷雾在穿梭,如梦如幻。当阳光洒满大地时,古镇才露出真容现真身,在人气蒸腾的车水马龙中与世俗切磋,在静观花开花落中与时间对话,无所畏惧,也不期宠爱,一切顺其自然。

漫步古镇,你依然能神往于她动人的风姿。看那挑着果蔬开始一天生活的人也挑着清晨的露水,黄昏时挑一担夕阳回家;闻名遐迩的“熊式杆秤”作坊里,那位带着老花镜仔细打磨杆秤的老先生,他手里握着公平的乾坤,心里更装着一颗永恒不变的匠心;那倚着柴门坐在木凳上唠家常的银发老人可是将芳菲看尽,悠闲自得的慢动作,真觉让古镇的时光慢了不少。这里的特产美食可是丰富,也都是时间沉淀出的美味,最是那“松溉九大碗”惹人心醉,时刻牵引着古镇在外游子的乡愁。明清时期所建的庙宇祠堂、吊脚楼、四合院和古县衙等院落,古韵十足,走近她依然能带你走进时光的隧道,去感受古代县城不一样的魅力。

时光悠悠,山河依旧。古镇在千年长江水的滋润下,在历史与现实的多次选择下,洗尽铅华始见真,归来依旧香如故。如同挂在长江岸边的一幅水墨画,任他岁月老去,也带不走她天生的聪慧与美丽。我想,这与她水墨“留白”的求美智慧有关,与古镇人求真务实、团结互助的优秀品德有关。我愿,古镇初心不改,守住自己的朴实无华和波澜不惊,再启盛世华章,也愿再次与古镇重逢时,芳华依旧,能帮我找回初见的美好。






编辑   
主编张   李     
监制:康   烨 
主办永川区新城建管委
抖音号YCxincheng

永川新城
通过我们,您可以了解:1.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设发展最新动态;2.招商项目;3.招投标、国有资产转让、租赁等信息;4.新城建管委办事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