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 三层小店有玄机!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

政务   2024-12-23 17:10   浙江  


东江之畔,广东惠州水东街的夜市格外热闹。
在这繁华中藏着一座已有88年历史的三层小楼——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惠城接送站旧址(东湖旅店)。抗日战争时期,它是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执行秘密大营救任务时,将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转移至大后方的重要交通站之一。

1942年,邹韬奋、茅盾、张友渔等1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在宝安白石龙稍作休整后,辗转惠阳(民国时废惠州府,称惠阳县)时大多入住这里,再沿江北上,抵达老隆、韶关等地,再转到大后方。
难以想象的是,当时旅店三楼,是被国民党驻军师长张光琼包下的。危险重重,东江游击队如何保护一行人从东湖旅店向大后方安全转移?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周密部署 迎接文人


扶梯雕花、西式壁炉……走进东湖旅店,仍能感觉当年此处的气派。日军侵占香港后,国民党187师师长张光琼奉命驻防惠州,包下了东湖旅店顶层,并在旅店门口设置了岗亭。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时任中共惠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武装部长卢伟如,发现旅店隔街近江、交通便利,且国民党布置有岗亭,特务、暗探不敢随意进入,便决定租下旅店一二层,作为秘密中转站。
为了掩人耳目和便于开展工作,卢伟如以香港昌业公司老板的身份,住进东湖旅店。由于当时卢伟如才22岁,没有结婚,单身一人住高级旅店,容易引起怀疑。组织上把卢伟如的未婚妻、中共淡水区委妇女委员叶景舟调来惠州“突击结婚”。卢伟如还在东湖旅店附近成立了“源吉行”。在有香港经商经验的廖安祥的协助下,“源吉行”生意兴隆,为大营救提供了资金和物资保障。
东湖旅店已经做好准备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另一头,邹韬奋、茅盾夫妇、胡绳等秘密大营救中第一批撤离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在白石龙稍作休整后,再度启程。数百里的山路,他们不时经过敌人的封锁线,还要防备国民党的哨卡和沿途的土匪,经常昼伏夜出。但在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的武装护送下,他们越过广九铁路,经过沿途的秘密交通站,最终,赶在1941年大年三十的深夜抵达惠阳。
巧避搜查 齐享年饭


一行人又饿又累,负责接待他们的卢伟如和时任惠阳县梁化区委书记的陈永等人,在东湖旅店和附近的东和行赶紧为大家烧水、做饭。那时,国民党军警一听到外地口音便要检查。危急时分,卢伟如的“好友”王大哥——国民党驻军营长王延吉的弟弟来了,他是东和行喝酒打牌的常客。卢伟如把“王大哥”拉到一边,给了他一把钱,“王大哥”二话没说走向前去:“干什么?张师长朋友的亲戚也要检查?都是自己人!”国民党军警果然不敢乱来了。
等大家都睡去后,卢伟如和陈永还在思考:大过年的,如何让文化人们吃得好些?接待中还得更加谨慎小心。战乱时节物资匮乏,但天亮后卢伟如还是弄来了一点鱼肉、两只鸡和木炭,文化名人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茅盾说他的家乡有道名菜“风味鸡”,夫人孔德沚会做,卢伟如又去找了姜、醋等配料。有鱼有鸡有时蔬,大年初一,20多位文化名人和卢伟如、陈永等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了一顿丰盛的“大年饭”。

东湖旅店二楼展厅还原“年夜饭场景”


在惠阳住了三天后,茅盾一行人坐上大木船前往龙川县老隆镇。送走他们后,东湖旅店又继续迎接一批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1948年9月,茅盾回顾这一路行程,写下了《脱险杂记》。他在文中说:“我们仅仅通过游击区而已,可是它给我的印象深刻得很,到今天还像是昨天的事……”
据介绍,秘密大营救历时200余天,救出800多名文化界进步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他方面人士,无一落入敌手。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柳亚子、茅盾、夏衍、乔冠华、胡绳等多位被营救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都曾担任过重要职位,在新中国的政治、文化、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大营救,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这是真正的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著名剧作家夏衍这样感慨。在宣传团结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系列斗争中,香港文化界人士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东湖旅店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的秘密中转站,见证并参与了一段名扬中外的历史奇迹,其承载的革命历史文化价值无可替代。

来源:共产党员

三门县总工会
三门县总工会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传递工会动态、信息、新闻,更专注于倾听职工、企业的声音。
 最新文章